摘 要:“工匠精神”是21世紀最新的精神理念,它追求的是一種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不斷創新的精神。高職院校的環藝專業培養過程中,通過給學生融入工匠精神,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技能和高超的專業技能,對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專業素養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為此,在高職環藝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努力融入工匠精神,為社會培養出更多滿足社會需要的人才。
關鍵詞:工匠精神;高職環藝;人才培養;策略
近幾年,工匠精神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成為評判各行各業人才質量的基本標準。在高職環藝專業人才的培養過程中,不僅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精神文化素養和專業技能,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施工工藝和設計技能,這就需要學生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將工匠精神與教學工作有機結合,能夠促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為社會輸送高質量的室內設計專業人才。
1 更新教學理念,全力制定“工匠精神”育人方案
在中國逐漸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步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過程中,全國經濟和產業也在不斷轉型,各個企業對人才的重視也在隨之發生轉變。在傳統企業中,只要員工具有基本的專業技能和動手能力,就可以滿足企業的需求,然而當今社會對人才的文化素養和人文精神有了更高的要求。為此,在專業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教師應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將校園文化、工業文化、傳統文化和職業文化融合在一起,為學生制定出一套更加完善的教學計劃,以及以“工匠精神”為核心的育人方案。
對于室內設計專業來說,要想更好地達到這一目標,教師應努力從以下角度出發開展具體的工作。首先,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努力將單一的、枯燥的理論教學轉變為“以市場為導向”的教學理念,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同時努力將學生的實踐能力轉換為具體的專業技能。其次,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對專業學習的重視程度并不高,因此,教師應努力將教學理念轉換為以市場為單位的教學方向,全面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最后,制定具體的“工匠精神”教學方案。在方案的設定過程中,應先考慮方案本身的可行性,確定將實踐轉換為學生的動力。“工匠精神”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動手實踐能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努力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2 開闊學生視野,幫助學生迅速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
室內設計的核心是設計思維的更新和提升,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要想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除了學好基本的專業知識以外,還應努力拓展自身的視野。由于室內設計涉及的范圍十分廣泛,不僅包括基本的室內設計藝術學和美術學,還包括美學、工程學、力學等基本學科知識,因此,在具體的教學管理過程中,教師應努力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教學素材,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全面拓展自身視野,具體做法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教師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材料。比如,在講授中式風格的室內設計的過程中,教師除了給學生講授中式設計風格的基本特點外,還應給學生提供有關中式風格的歷史、中式風格各種家具的設計方法等知識。同時,適當地給學生講授一些與中式風格相關的裝修學、工程力學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其次,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量給學生提供更多可以拓寬視野的途徑,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主要以教師傳授為主,這種接受方式顯得有些單調,很容易受到教師思想的限制,為此,教師在課堂中應給學生提供更多查閱資料的途徑,比如網絡資源、視頻資源、圖片資源等,讓學生能在反復的資料收集和閱讀過程中培養自身的“工匠精神”。
3 豐富實踐渠道,引導學生快速實現學以致用的目標
“工匠精神”中所表現的不僅僅是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要求,還有對學生“做精活、做細活”的要求。在這一基礎上,學生要想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必須經過大量的實踐練習。然而對于高職學生來說,由于學生每天接受的都是學校教育,缺乏實踐經驗。為此,要想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室內設計能力,教師必須給學生提供多種不同形式的實踐渠道,引導學生在大量設計與實踐過程中提升自身技能,從而更好地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
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的實踐渠道主要有以下幾種。首先,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模式,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主要是為社會培養畢業后直接可以就業的專業人才,為此,專業實踐技能是學校的主要培養目標,而要想為企業培養滿足企業需求的人才,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在學生上學期間實施校企合作模式,讓學生在學校時就直接接受企業的熏陶,在企業中獲取各種專業技能,從而更快地實現教學目標。其次,建立健全的項目教學制度。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可以給學生介紹更多的真實項目,讓學生圍繞這一項目展開具體的設計。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很多室內設計的教學案例都是教師模擬出來的,由于是虛擬的,因此與現實存在一定的差距。相反,如果教師直接從市場上吸收一些實時的項目,引導學生參與室內裝修項目之中,并擇優選擇方案,真正參與項目,可全面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最后,定期開展“威客”任務。教師可以在“豬八戒網”“威客網”上尋找合適的設計任務,讓學生分組完成,并將完成的方案上傳到網上讓客戶選擇,引導學生克服困難、吸取教訓,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總之,高職院校作為一個培養專業人才的機構,其教學目標不僅僅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專業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努力將“工匠精神”融入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更新教學理念,全力制定“工匠精神”育人方案,開闊學生視野,幫助學生迅速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豐富實踐渠道,引導學生快速實現學以致用的目標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以不斷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為其以后的長遠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聶文俊.職業院校傳承與培育學生工匠精神的困境與策略[J].教育與職業,2017(18):37-40.
[2] 張丹丹.工匠精神與高職室內設計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美術教育研究,2017(21):145.
作者簡介:史君,女,山東淄博人,碩士,研究方向:美術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