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貴州財經大學于2008年成立了藝術學院,聲樂專業的教育是藝術學院的專業課,也承擔著通識課的教育,但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根據麥可思-中國2015-17屆大學畢業生培養質量跟蹤評價,音樂表演連續三屆成為“亮紅牌”專業,主客觀原因是多方面的。作為教師,能否在培養方案、教育理念、教材使用等方面發力,更有效地進行人才培養,教師的資源配置是迫不及待需要解決和引人深思的問題。通過調查分析,針對目前財經類大學聲樂專業教學中的突出問題,進行一些改革并提出合理化建議,也許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聲樂;教學改革;財經類高校
1 研究背景與意義
貴州財經大學在2008年成立了藝術學院,不但是專業教學分院,還承擔全校學生的藝術基礎教育和培養,截至2018年有音樂系、舞蹈系、環境設計系三個教育系。藝術學院致力于實現鍛鑄“儒魂商才”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精藝術、懂營銷、善管理、能勝任藝術推廣,具有高素質的藝術應用型人才”。但截至2018年,藝術學院就聲樂來說,仍然存在一些規劃或具體實施上的問題。比如,可以和貴州省社會發展與經濟建設的需要貼合得更緊密一些,牢牢把握自己本校經濟背景的大優勢,深入實踐教學和優化上課模式,努力探尋一條行之有效,有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做到教學和實踐的雙贏。
2 我校藝術學院聲樂教育存在的問題
截至2018年,貴州籍音樂考生在貴州省大學聯考中是不需要考試基本樂理的,考生只需要準備專業主科和視唱練耳的考試。這對于考生來說雖然減輕了學習成本和考試負擔,但缺乏對音樂技能系統的學習,直接導致考生的音樂基礎知識薄弱甚至缺失,最終直接導致生源質量的降低,大量的貴州籍考生考不上經濟發達地區的優秀音樂院校,影響他們接受進一步的音樂教育。此類底子薄的音樂考生只能大部分被貴州省本地高校消化,再經過貴州大學、貴州師范大學和貴州民族大學這幾所專業性強的院校層層篩選,落到貴州財經大學藝術學院的好苗子更是鳳毛麟角。如果我們的聲樂教學依然以音樂學院的教學模式為標準,具體實施起來難度就相當大,稍顯籠統又不切實際,也不符合貴州財經大學“儒魂商才”的定位。
筆者認為,財經類大學在培養學生自身音樂素養的同時,尤其要注重“財經”二字,要探索在財經背景下的音樂培養模式。具體來說,就是以貴州社會和經濟發展為導向,制定經濟類音樂人才的發展目標,聲樂和經濟類教學雙管齊下,立足貴州,為社會輸送帶有鮮明財經背景的高素質經濟管理音樂人才。
2.1 培養目標模糊
目前,貴州財經大學藝術學院聲樂專業人才的培養是向專業演唱方向看齊的,基本沿用音樂專業院校的辦學宗旨,以歌曲演唱、舞臺表演等為培養目標。這種人才的培養與財經類大學聲樂專業的社會需求不相符。
2.2 老師教學方法保守與考試手段單一
首先對現行的課程結構進行調整,加強和提高實用經濟管理與推銷的課程,“多管齊下”,強調擁有財經專業的素質而不必強調其專業的精湛性;聲樂專業學生要緊緊依靠貴州財經大學經濟類學科優勢,眼光不要局限在藝術學院,積極選修第二專業;經濟背景的課程教育則要貫穿大學前三年,并在畢業前降低聲樂考核難度,增加經紀人的相關考試,以保證畢業生可以勝任今后的有經濟思維的藝術工作。
3 貴州財經大學聲樂課程教學改革路徑探索
3.1 緊緊依托貴州財經大學的辦學特色
以前藝術學生只學藝術,聲樂專業也只學聲樂,閉門造車。現在貴州財經大學要更深層次地把經濟和藝術根據貴州的發展結合在一起,讓聲樂專業的學生能夠從貴州財經大學的通識課和公選課中接觸專業的經濟思維和人文社科知識,能夠具備一定的人文熏陶和經濟管理頭腦,對以后為人處世、價值觀和認知觀,甚至子女家庭的教育都會有很大影響,而且這些帶有“儒商”特征的人文教育也更能培養人的獨立思考能力,也更符合我國的主流價值觀。
3.2 整改以往的聲樂教學模式
(1)建立小組課與集體課的授課模式,考試實行末位淘汰制。筆者認為,要打破現在的僵局,就一定要出現新的授課模式。例如,能否根據學生的實際聲樂水平,采取“高帶低”(高年級帶低年級),“老帶新”(老同學帶新同學)的授課方式。這種靈活的上課方式的好處是讓低年級學生能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在和高年級同學一起上課時有前進或超越的目標,也讓高年級的同學有不甘落后和競爭的意識。而且要求在每個學期的聲樂考核中排名連續處于后5%的學生由藝術學院聲樂老師匯總,進行集中和公開上課,幫助學生找出差距,并要求其專業老師拿出避免其“淘汰”的可行性方案。
(2)專業老師上課,不同的年級學生觀摩。每位老師基本上都會有四個年級的學生,每個年級甚至每位學生的程度都不盡相同,同一首歌不同的人是如何詮釋,同樣的高音不同的人是如何演唱,同樣的表演緊張不同的人是如何克服等,這些都是可以在同一“師門”下討論和借鑒的。老師和學生在琴房中充分民主自由地溝通交流,切磋技藝,取別人之長來補自己之短,也會把學習積極的目的性表現出來。而且在琴房里聲樂教師把同樣的問題對不同的學生進行統一的講解,學生練習的時候教師也能同步跟進,教學相長,大家都能受益,不但能把教學的內容范圍擴大化,還避免了大量的重復教學,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吳衍發.財經類高校藝術概論教學現狀的考察與反思——以安徽財經大學為例[J].藝術教學與實踐,2016.
作者簡介:袁冬,男,河南信陽人,福建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音樂系研究生在讀,貴州財經大學藝術經管學院聲樂系教師,多次在“金鐘獎”“多彩貴州”“貴州專業文藝獎”等聲樂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