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峰 張弛 傅嘉俊
摘 要:中國傳統書法藝術魅力厚重,在換筆運動后其實際應用地位發生邊緣化,傳統的書法藝術需要被創造性地傳承。筆者通過研究書法的本質,分析現狀,以西方現代審美為導向,發現在“中國特色”的呼喚聲中高速前行的中國時尚設計領域,運用好中國書法元素這一最具中國特點的表現因子,向時尚領域進行了創新性的延伸和拓展,迸發出頑強的生命力,使中國書法元素獲得了延續與傳承,并推動中國時尚產業走向具有中國導向的發展道路。
關鍵詞:書法元素;時尚設計;傳承;創新
中國時尚產業發展迅猛,用20多年的時間完成了歐洲百年的時尚歷程,但中國的時尚文化能否也在短時間內培育出來,沒人能給出肯定答復,或許走具有中國導向的發展道路是一個突破口。借著時尚設計產業在中國蓬勃發展的東風,在經歷了20世紀90年代書法主義的浪潮后,越來越多的時尚設計從業者意識到,提取書法中的視覺元素并應用于時尚設計領域,培養中國的時尚文化至關重要。
1 書法元素與時尚設計的關聯
書法作為一門造型藝術,有著成熟的視覺體系和強烈的視覺風格,源遠流長的書法史有許多寶貴的財富。一方面書法的形態結構具有很強的韌性,基于字結構的點、線關系靈活且多變,從設計的角度來說為再設計、再創作留有很大的空間,設計師們可以運用現代的設計方法去解構、重構這些視覺元素,將藝術的能量轉化為設計的食糧,使之成為更符合時尚審美需求,更具有傳播效力和商業價值的視覺形態;另一方面,書法帶有個性化的情感標簽——手寫的不確定形狀、黑白交融的色彩、流動的線條,關于情感的東西都隱藏在絲毫之間,時尚人群趨向年輕化,主張自我,強調個性文化,使得個性化的視覺要素更受歡迎。書法的視覺特征附著在語義系統上,與文化伴生,依賴于視覺表達、視覺效果、視覺張力、視覺沖擊力并被刻意強調和放大。從現代書法的流行及眾多設計應用案例可以看出,書法中的確存在能夠與時尚結合的基因,傳統書法與時尚設計有著本質上的關聯,書法元素具有在時尚領域應用的潛力與合理性。
2 時尚視角下書法的時代現狀
2.1 中西方對書法元素的理解差異
成熟的時尚體系透過西方文化,經由時尚的全球化左右世界的時尚格局。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東西方對書法的理解存在差異,這對書法元素在時尚中的應用及傳播產生了一定的阻礙。大英博物館曾展出過一件禮服,白色的連衣裙上滿印著8世紀左右張旭的書法作品,有趣的是迪奧先生在設計禮服的時候可能并不知道,這件書法作品其實是一封抱怨胃痛折磨人的信。迪奧先生的“胃痛禮服”所反映的正是書法在傳播中暴露的弱點,以漢字維系的一筆一畫的書法,與特定的語義系統相關,對于非使用該語義系統的人而言很難準確把握其中的意義。多年在美國從事教育工作的南卡夫大學孔子學院院長葉坦認為,漢字是中國書法在美國進一步傳播所面臨的難點之一,美國人習慣字詞精確的英語,但中國的書法總要表現一種意趣或情緒。這種“不理解”的背后,所反映的不僅是語義系統的差別,更是文化上的隔閡。在中國,書法被定義為是一種基于漢字的造型藝術,漢字是書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對于西方時尚而言,書法更多的則是作為一種代表了中國美學最高藝術表現形式的圖形語言,用設計的概念描述也可以說是一套獨特且龐大的視覺識別系統。對書法的理解程度受到文化背景和語言環境的限制,但當下的時尚范圍和影響力卻是全球性的,在時尚的視角如果將書法元素限定在基于漢字的條件下,它在向全球的傳播過程中將面對文化差異所引發的意義不明、錯誤理解等一系列問題,反之如果摘取了書法元素的漢字語義,那么書法它又將以怎樣新的形態存在,人們不得而知。想要更好地將書法元素應用在時尚領域,設計師們不得不面對如何跨越文化障礙這一棘手的問題,面對文化上的差異,如果優先考慮或一味地強調“民族性”與“傳統文化”,反而會使書法元素在時尚設計領域里陷入迷局。
2.2 年輕群體對書法元素缺乏興趣
書法有著輝煌的歷史,自漢以來它就被當作最高的藝術表現形式,備受精英階層推崇,書法在中國社會里長期占據著主流文化的位置。但是經歷了換筆運動后,硬筆逐漸取代了毛筆,書法的文化和應用地位不斷跌落,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甚至到了逐步消失的危機境地。書法地位的邊緣化截斷了其新生力量的來源——年輕的學習者,年輕學習者的流失,使書法與年輕群體漸行漸遠,與時尚的主體——年輕受眾也越來越遠。
在時尚界傳統奢侈品牌的示威和潮流品牌的崛起,暗示著追求個性的年輕消費群體已經逐步成為時尚消費的主力軍。當時尚向年輕群體轉移,書法便需要考慮如何增強自身受用于更年輕一代的吸引力,來保持它在時尚設計中的生命力。2017年5月,陸一飛·INXX書法和設計主題展在杭州時尚品牌聚集地嘉里中心舉行,書法家將自己的傳統書法作品作為主體元素運用于潮流設計當中,此次展覽體現了書法元素與潮流文化結合的可能性。如今年輕群體對于時尚的認知態度呈現出個性化和多元化的傾向,對書法元素而言,這種在開放中追求個性的態度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機遇是年輕人愿意接受夸張的、風格強烈的視覺元素,只要它夠酷、夠潮、夠時尚;挑戰是如何拉近書法與年輕群體之間的距離,結合年輕人的審美取向以發展書法元素自身的優勢和特點。
2.3 時尚設計中書法元素的應用現狀
要想更好地理解書法在時尚設計里所面臨的問題,就必須了解書法的形式與內容之間對立且統一的關系。書法的“形式”是形態、結構、表現方式的統稱,與視覺效果直接相關;“內容”則指代了書法中所蘊含的語義和含義,與以漢字為基礎的漢語體系掛鉤。內容的理解存在門檻,因此成為了跨文化的主要阻礙,但對熟悉和了解漢語系統的人來說,它又方便了設計的表達。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當一件衣服以書法的形式寫著“和平”的時候,看得懂的人會從和平的角度去理解衣服的設計,但對于不懂漢語的人來說,這只是一件帶有中國元素的衣服,他可能會聯想到中國功夫或者是長城,對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來說,他們對同一個書法元素的理解可能會截然不同。面對這樣的尷尬處境,在時尚設計的國際舞臺上,中國設計師們不得不對書法元素的形式和內容進行創新性傳承。
在時尚設計中,設計師通常以書法的“象”而非其語言意義作為靈感,內容的功能性被刻意地削弱,與此相對的是承擔裝飾功能的形式地位的提高。盡管處理方式和側重程度會隨著實際需求而改變,但形式憑借視覺上的優勢始終占據著主導地位。這一現象尤其體現在設計師對書法元素進行抽象處理上,通過解構、重構字的結構,設計師們得到了抽象化的書法元素,根據構成主義造型理論,日本設計師曾以筆畫為最小單位將書法的結字結構拆分后重新排列組合,以形成時尚的視覺效果。2016年受書法家董陽孜的邀請,6位臺灣新銳設計師以其墨寶《無聲的樂章》為靈感分別創作了6個服裝系列,有趣的是盡管主題各不相同,但這6位設計師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抽象的方式來呈現。在這些服裝上,或是看到特寫鏡頭一樣的書法的局部,或只能從黑白的交織上感受到書法的痕跡,此時的書法元素早已與傳統書法截然不同,它所表現的更趨近于一種無意義的“象”,而非有意義的“字”,其重點在于視覺效果的營造和渲染。抽象對書法元素的內容造成了絕對的破壞,將形式的裝飾功能推向頂點,其優勢在于內容導致的文化上的局限不復存在,缺點是它摧毀了傳統書法的字法、章法等空間關系。這也就導致了抽象的設計方式對傳統書法藝術的繼承十分有限。
對視覺效果的盲目追求,容易使人們陷入對書法元素形式取用的誤區。許多設計師在應用書法元素時并不了解什么是書法藝術,只是簡單地用現代設計的方法對書法元素進行改造,依靠內容維系的字法、章法等書法形式中的形式美反而被忽略和破壞,設計的結果有時完全脫離了書法藝術。面對時尚設計下書法的形式與內容之間存在的矛盾,從繼承和發揚的角度來說,設計師應該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書法藝術之后再進行設計和創作,對書法元素在時尚中的應用進行多角度的嘗試。唯有如此書法藝術才能真正意義上與時尚設計相融合,在保證書法藝術的完整性的基礎上,再考慮如何創新性傳承書法元素。
3 時尚設計中書法元素在的創新性傳承
3.1 從簡單的點線關系中創造豐富
面對內容的弱化和消解,書法元素在時尚中的應用潛力主要來自書法形式的視覺語言。平面空間中最基本的點線關系集中了書法里全部藝術的注意力,藝術的純化從簡單的點線關系中創造出了豐富的視覺效果。首先,這種單純的線結構形式基于字的筆畫而構建,因此也賦予了書法元素視覺圖形拆解、重構的可能性,以滿足不同的時尚設計需求;其次,書法的“線”與西方繪畫或書寫的線之間存在本質上的差別,毛筆作為書寫工具,它的特殊造就了細膩、豐富的筆觸,但同時又不影響書法基于線結構形式上的單純。書法的線條擁有生動的廓型結構,因此帶有面的性質,影響著二維平面中線的質量,線的廓形愈粗獷則視覺語言的張力和沖擊力愈強,時尚的表現依賴于即時的、外化的視覺成分,因此夸張的線條似乎更有可能成為設計師抓住并體現現代性的方向。
3.2 挖掘獨特的時空關系
書法作為時間藝術與空間藝術的共同體,具有不同于其他藝術形式的時空關系。比如繪畫,擅長使用多種透視方法創造二維平面上的三維立體景觀,通常追求一種具體和真實,但書法以文字為創作內容,首先且主要把握的是書法在二維平面中的圖形語言,任何具象的表達都不是它追求的目的。書法三維空間極其“隱晦”,早在晉朝時期書法家們通過筆法上的絞轉,也能夠在二維平面上產生三維空間的視覺暗示。人們有時又將書法與音樂進行類比,因為它們都帶有某種時間意味,不同的是書法的時間映射于二維甚至三維空間上,對瞬間的捕捉凝固成視覺動象,對運動性質的保留舍棄了多余的形體、色彩、質地,飽含著動能和情感的勢能。如果說線條的夸張是為了滿足人們對時尚中表層視覺欲望的追求,那么對獨特時空關系的挖掘和排布調動的則是人們深層的心理節奏,只有當表層視覺向內心深入時,書法元素在時尚設計中的應用才能充滿藝術的靈動與感染力而不流于膚淺。
3.3 提高形式取用的靈活度
現代人審美習慣的改變,使書法元素在時尚設計中的應用時常需要打破傳統的規則與限制,提高形式取用的靈活度以適應不同的時尚需求,其中最常見的便是書法元素的章法和色彩。現代審美及閱讀習慣形成了由左至右的視線推移路徑,這與傳統書法由上而下、由右至左的書寫順序截然不同,豎向軸線已無法作為唯一參照,當傳統書法的章法結構在設計中不適用時,設計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找到新的線索來協調空間中的字間結構關系,比如利用不同字之間筆畫的組合來增強字間的關聯感,或從宏觀上排篇布局形成圖形,以提升整體的視覺沖擊力。關于色彩,商品市場的“7秒定律”證明了色彩作為第一視覺,對時尚設計的消費屬性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而書法將關注的重點放在了線條、運動和結構關系上,色彩的存在感被弱化,雖然有墨分五彩之說,但黑白間的局限性始終存在。因此當傳統的書法色彩無法滿足時尚的需求時,可以嘗試增加對書法元素色彩取用的自由度以延展出新的設計內容,一是使用新的書寫材料進行創作,二是依靠數碼軟件進行后期的藝術加工。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書法元素的色彩選擇可以更多樣,但黑白分明作為人們對書法色彩的固有印象影響著人們對此物是否是書法的判斷,通過簡單的比較可以發現,當使用黑白色彩時,書法的風格最容易辨明,元素的書法感最強。因此設計師需謹慎選擇書法元素色彩。
4 結語
書法元素在時尚設計中的應用,應該回歸書法作為藝術的本真來創造時尚的生命力,以求同存異的態度消弭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之間的隔閡,揚長避短,發展自身優勢。中國時尚產業發展迅速,但市場體系并不完善,富有中國特色的時尚文化還沒有成形。對于中國設計師來說,如何將書法這樣的中華藝術瑰寶作為設計元素運用在時尚設計領域,不僅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更是一份責任和擔當。在更加多元的時尚格局下,挑戰是客觀存在的,只有將創作與設計并行,才能在復雜的時尚設計領域內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劉蕊心.論書法藝術之美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J].大眾文藝,2012(07):159.
[2] 葉坦.中國書法對美國藝術的影響[J].中國書法,2010(08):90-91.
[3] 王安霞,張月.傳承之典范——日本現代書法在包裝設計中運用之探求[J].中國包裝工業,2008(05):15-17.
[4] 赫伯特·布魯默.時尚:從階級區分到集體選擇[J].劉曉琴,馬婷婷,譯.藝術設計研究,2010(03):05-12.
[5] 殷子斐.淺談時尚需求[J].科技信息,2010(01):107.
作者簡介:林峰,男,東華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張弛,男,東華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
傅嘉俊,男,高級工藝美術師,東方航空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媒體中心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