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結
摘要:服裝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同程度地反映出當時所處的時代特征,是民族文化的指標。隨著時代的變遷和藝術的發展,服裝已經逐漸成為一種視覺藝術出現在各種舞臺上,從而成為人類生活關系最為密切的藝術品。受外來元素和時尚概念的不斷影響,我國的舞臺服裝設計不能一味的盲目的創新求異,脫離民族藝術風格,而應該立足于民族基點,以民族特色為基礎,對外來元素進行“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從而形成新的藝術樣式。“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失掉民族,就等于失掉全世界。
關鍵詞:民族因素;舞臺服裝;應用
中圖分類號:TS941.2;J8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5-0160-01
一、引言
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的傳承文化,祖先為我們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化元素。每一個傳統元素都鐫刻著深深的民族烙印,這些美的元素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更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它們博大而又精深。隨著時代的變遷和藝術的發展,服裝已然成為一種視覺藝術出現在各種舞臺上。
舞臺服裝是塑造角色外部形象,體現演出風格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服裝設計眾多元素中,民族元素的運用成為設計元素中一種特殊的設計語言。現在優秀的舞臺服裝都趨向于將傳統的民族的元素與現代時尚相結合,以此體現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越來越多的服裝設計帥正在改變以往的設計風格,努力做到中國創造,中國特色,使舞臺服裝既能真正融入到世界時尚同時又具有民族風格。
二、民族風格之旗袍
旗袍作為中國傳統服飾中的極品,最能體現東方女性的魅力,卻絲毫不張揚。它既有獨特的民族特色,又特別符合當今大眾的審美。設計師通過對服裝面料的調整與改變,為古典旗袍添加了時尚創新元素,這樣民族特色與時尚創新相結合,成為舞臺表演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經典相對穩定沒有變化,而時尚卻是千變萬化。
近年來,許多舞臺上都不斷出現了旗袍風格的舞臺服裝設計,甚至有設計師將傳統的中國旗袍元素和西方的晚禮服元素加以融合,制作出了時尚改良的旗袍。旗袍作為一款經典傳統女裝,傳遞出東方女性的美,其面料品種將會越來越多樣化,制作工藝也會越來越精致漂亮,勢必成為舞臺服裝設計中難以割舍的民族元素。
三、民族風格之刺繡
刺繡是中華民族傳統工藝之一,中國的刺繡源遠流長,在世界服飾文化寶庫中都占及其有重要的位置。由于刺繡與養蠶、繅絲關系密切,所以刺繡,又被稱為絲繡。
中國是世界上發現與使用蠶絲最早的國家,宋代時期崇尚刺繡服裝的風氣,就已經在民間廣泛流行,這也推動了了中國絲繡工藝的發展。以至于后來逐漸演變為美化生活的裝飾物普及民間。刺繡具備的藝術性也隨著發展階段變化,時代的不同,呈現出不同的特色。
近些年來,在舞臺服裝中,刺繡已經成為設計師的鐘愛,被廣泛運用。其中最常見的是刺繡花朵,栩栩如生,鏤空也好采用凹凸不平的刺繡方式也好,刺繡在面料表面展開的花朵,妖嬈美觀,給面料帶來了十足的立體感。刺繡不僅體現出服裝技藝,更能提升服裝價值。刺繡已經成為舞臺服裝中一道耀眼的風景。
四、民族風格之中國結
中國結始于上古先民的結繩記事,是最具有中國特色的民間手工編結裝飾品。中國結始于唐宋時期。東晉大畫家顧愷之所繪圖卷相當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形態,我們可以通過[女史箴]這幅畫來了解當時婦女的裝飾。在[女史箴]這幅畫中仕女的腰帶上,就發現有單翼的簡易蝴蝶結作為實用的裝飾物。另外,在唐代永泰公主墓一幅壁畫中,發現有一位仕女腰帶上的結,就已經是我們現在通稱的蝴蝶結了。到了清代,繩結已儼然成為一門藝術,樣式多,花樣巧,那時候繩結被廣泛普遍應用于服裝等裝飾,日常生活中的大大小小的,各種各樣的物品比如轎子、窗簾、帳鉤、肩墜、香袋、發簪、項鏈、眼鏡袋、煙袋等等,下方都習慣性的編上美觀的裝飾結,用來予以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
今年,中國結更是成為國際時尚潮流的重要元素,在舞臺服裝設計中更是頻頻出現,經過新的編織技巧形成了新的樣式,款式眾多的中國結為服裝增添了一種如行云流水般的流暢之感,同時輔助表現了服裝的結構樣式和肌理效果,增添舞臺服裝的表現力,加強了舞臺效果。
五、結語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失掉民族,就等于失掉全世界。這句話用于我國的服裝設計,尤其是舞臺服裝設計十分準確。我國的服裝設計一定要保留傳統的民族特色,做到“中國制造,中國特色”,貼上中國的標簽,立足民族基點,以民族特色為基礎,與時尚創新進行結合,創造新的風格樣式,在國際的大舞臺上彰顯中國特色,弘揚中國傳統的特色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