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毓軒
摘要:人體的大腦是創造智慧的工廠,人類在多年的進化中腦力越來越發達,科學家們對于腦部科學的探索使得各行各業在腦力應用方面都收獲了顯著的成果,右腦思維這個名詞近些年來頻繁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這種思維方式在藝術設計教學中也被普遍應用,并獲得了良好的反響。
關鍵詞:右腦思維;藝術設計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J5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5-0196-02
一、前言
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由于人類的右腦能進行音樂分析,幾何構圖,想象力延伸等一系列的藝術設計功能,教育工作者在進行藝術設計教學時喜歡利用右腦思維對學生的右腦進行教學開發,使學生充分發散思維,提高藝術創造力,科學的擴寬學生的藝術設計道路。
二、“右腦思維”概述
多年來,眾多科學家和醫學研究人員從未放棄過對于大腦這個具有復雜結構的器官的研究,研究方面涉及到了生物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神經科學、心理學等等各種各樣的學科,再多個科學領域中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研究結果表明,人類的大腦是人類進行學習行為的主要控制器官,人類的學習能力離不開大腦的操控,學者們對這一研究結果進行深入探索,將“右腦思維”與教育相結合,用于教學工作當中。在對于學生進行“右腦思維”的開發時,應充分結合大腦科學知識的相關理論依據進行引導,不要盲目開發,將學生引入歧途。
三、“右腦思維”在藝術教學中的應用
(一)培養藝術審美認知
在藝術審美方面,一個具備藝術設計基礎的人對于藝術設計作品的欣賞絕不是片面的,他們和普通人的審美是有很大區別的,具備藝術設計基礎的人會從作品的多方面進行衡量,他們會深入分析作品的設計形式與設計的內含,和作品的創作背景及靈感來源,用專業的美學審美眼光去審視這些藝術品,通過分析他們是可以理解到藝術品所表達的設計情感的。普通的人不具備這種審美認知,他們對于這些藝術品的審美只是通過直觀的反饋,直覺的進行評判好與不好,而這種直覺是大腦中最直接的思維,沒有經過任何方式的轉化,心理學將這中思維模式稱之為感性思維,感性思維是“右腦思維”中最原始的精神世界展現形式,這種感性思維與生俱來,伴隨著我們的誕生,就逐漸賦予了我們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在對于藝術設計的審美上人類的發展過程都是由最原始的感性思維發展到后續的理性思維,藝術設計作品中往往不僅包含了藝術設計情感,還有其商業價值和實用屬性,例如,教師在教學中如果想培養學生完善的審美認知,應該將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合二為一,在教學中讓學生進行某一產品進行藝術設計時,不僅要培養學生注重藝術設計中的品牌效應和產品功能,也不能忽視該產品在藝術審美方面的設計追求。
(二)自然學習系統教學模式的形成
學習藝術設計的學生往往具有個性化的性格屬性,如果個性化不夠明顯,那就不會在藝術設計的創新思維中有所突破。“右腦思維”在教學中主要是使用科學的人格引導方式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給予學生充分的思維發散空間,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自然學習系統教學模式的形成是基于大腦的信息轉化功能,大腦可以通過這種功能將收到的信息進行轉化,自動切換到學習的模式進行信息的分析與記憶,這條信息與學習的轉化路線通常就等同于人們常說的腦回路。
通過這種功能在教學中的應用,可以輔助教師加強學生們的個性化藝術設計水平,提高學生自然學習的能力。右腦的自然學習系統可以吸收來自各方面的知識信息,如果右腦獲取的信息來源相同,將信息整理排布之后就會形成有規律的邏輯思維,如果右腦獲取的信息來源比較復雜,則會減緩分析的速度,對信息進行詳細分析,右腦的這種特征決定了人類的對于事物探索的天性,也決定了不同的人具備了不同的探索趨向,右腦的自然學習系統可以提高學生們對于設計思維的重視程度,教師可以通過分析學生的自然思維能力,然后結合課堂的教學環境對其進行引導。
(三)發散設計思維
“右腦思維”的應用在挖掘學生們的設計潛能方面具有顯著的成效,在教學中教師通過相關的藝術教學訓練對學生進行藝術設計思維潛能的激發,使學生在藝術設計中的思維能更加清晰流暢富有創造力,教育中常見的一種思維導圖就是針對于這種應用延伸出來的,這種導圖可以在藝術設計教學用于發散學生們的設計思維,導圖的結構呈中心發散性,由一個中心內容連接著諸多分散的問題分支,這種發散型的模式結構圖正好對應了學生對于藝術設計的發散思維。例如,在課堂中教師可以設置一個建筑物藝術設計思維導圖,導圖的中心詞匯可以設置為某博物館藝術設計思維,將博物館的藝術設計背景、設計結構、建筑物受眾群體、藝術設計圖紙、設計方案等小標題作為主題詞匯的分支,這種導圖可以將學生對于藝術設計的發散思維悉數體現在導圖中,將思維中的內容清晰的體現出來,便于整理和信息,學生通過建立導圖可以對博物館的整體藝術設計思路清晰的捋順清楚,充分的將思維的發散成果運用到實際當中。
(四)教學模式的創新
“右腦思維”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的應用本來就是一種創新型的教育模式,這種模式主要也被教師應用在學生正確藝術設計思維導向的培養,在樹立正確的思維導向之后進行教學的創新性改造。要對教學模式進行革新,首先要了解學生在使用腦部學習的時候接觸到的關鍵性要素。科學界中把這些要素叫作大腦教學要素說。這些要素強調藝術設計課程的重點應放在教學質量,而不是教學進度之上,在教學中及時對于藝術設計課程進行復盤分析,才能使學生更好的鞏固設計知識。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改變原有的教學內容,采取專題教學模式,使用趣味互動的方式與學生進行藝術交流,這樣學生會放下緊張的心理負擔,在與教師的互動當中思維沒有了包袱會變的更加靈活。
(五)提升藝術設計興趣
在教師對于學生的藝術設計思維進行引導時,同時也要注重對于學生藝術設計興趣的培養,教師在藝術設計的課堂中要對學生的設計思維方式、設計效率以及可能影響學生的設計因素等各個方面都進行整理分析,從而對學生的大腦進行藝術設計課程管理,大腦中保持興奮的元素在生物學上通常被稱之為神經復合肽,這種神經遞質的能量高低直接關乎著學生在學習中的精力和興趣。在學生的大腦中具有較高含量的復合肽時,他們會比較容易的對自身的藝術設計行為進行控制,同時也能提高他們對于藝術學習方面的自信程度,加大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教師如果想要提高學生的大腦復合肽含量,就要充分給予學生學習上的鼓勵與愛護。在教學中不要拘泥于固定的教學模式,對于富有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學生要適當鼓勵,不要打壓好奇心旺盛的學生,應將其對于設計的好奇心引導成為對于設計的興趣,大腦在不同的時期發育的狀態也有所不同,在不同的教育時期教師也要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為學生創造時空體驗,使學生能在時間的發展中學會不停轉化設計思維,適應教學中時間和空間的變化。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進行專項的時間變化的記憶訓練,將一件藝術設計的目標產品信息展示給學生,在學生進行快速閱讀記憶之后,讓學生閉上雙眼,對目標產品的相關信息進行回憶,加速學生右腦思維的轉動。長此以往學生通過這種訓練就會準確的記憶自己的第一直覺,這對于他們記憶藝術的創作靈感是非常有幫助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右腦思維作為人類在科學的飛速發展中總結出的學習方法,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過對學生右腦思維的充分開發,使學生在藝術設計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都大幅度提升,這種教學方式也為藝術設計教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