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琦
摘 要:美術教育專業是高等學校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書法篆刻是美術教育中比較基礎的內容,是書法藝術教育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培養大學生的審美觀念,提升其藝術品位。雖然書法篆刻藝術教育在國內教育領域的發展相對比較晚,但是新時期新增了很多新型的教學方法。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討高校美術教育專業書法篆刻課程有效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美術教育專業;書法篆刻;藝術教育;教學模式
如今書法篆刻藝術教學愈發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將其納入美術教育體系中,可突顯這一藝術教學的美育功能。尤其是素質教育理念在近些年來指導著高校美術教育專業的教學工作,要求書法篆刻課程的教師能夠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創新自身的教學模式,改進以往書法篆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保障書法篆刻教學質量的提升。
1 闡述書法篆刻教學的重要意義
在高等學校的美術教育專業課程體系中,書法篆刻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中國傳統書法和篆刻等內容。在書法篆刻教學過程中,一般要求學生掌握書法篆刻的表達形式,并感受書法篆刻的筆墨意境中蘊含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具體而言,在高校美術教育專業教學中開展書法篆刻課程教學,具有以下幾點意義:首先,在書法篆刻中蘊含的優秀文化的強烈感染之下,學生能夠體會到書法篆刻藝術的魅力,對傳承和發展這一藝術文化產生熱情。[1]這是書法篆刻藝術傳承與發展的需要。其次,在書法篆刻教學中,教師需引導學生尋找適合抒發個人情感的表現手法,實現自身思想與審美意識的升華,體現學生個人發展的需要。最后,書法篆刻是美術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美術教育專業中開設書法篆刻課程,可以促進學生的專業藝術能力的提升,使其成為美術教育的重要教學手段,這體現了美術教育專業發展的需要。
2 高校美術教育專業書法篆刻課程的教學模式
書法篆刻課程在美術教育專業課程體系中占據著基礎地位,但是學生在書法篆刻方面的基礎比較薄弱,這一課程的教學也呈現出低效化的特點。為此,教師應該探索有效的教學模式,提升書法篆刻課程教學的實效性。
2.1 夯實學生的學習基礎
篆刻藝術在傳統藝術體系中具有較強的依附性。當前國內的藝術教育家一般都很重視篆刻和其他藝術之間的關聯性,但是以往高校開展的篆刻教學將其與書法藝術脫離開來,存在比較明顯的教學弊端。因此,新時期的篆刻教學已經改為書法篆刻教學,體現了篆刻與書法藝術之間的緊密聯系。高等學校的生源具有較強的復雜性,但是也存在一些共性特征,比如書法篆刻的基礎比較薄弱。因此,教師在開展書法篆刻教學時,首先就要夯實學生的學習基礎。[2]為了凸顯篆刻和書法之間的聯系,提高書法篆刻的教學效率,教師要敦促學生加強對篆書、文字學和古語言文學等方面的學習,加強學生的書法本體的認識。教師還要將篆刻、古文字基礎知識等納入考核體系中,有利于提升學生在書法篆刻方面的基礎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
2.2 線索教學法的運用
在書法教育領域,線索教學法是一種將書法史視為一個整體,然后抽繹出幾個獨立發展線索,讓學生可以了解書法的發展脈絡,促進學生學習書法的重要教學方法。實際上,書法的發展進程比較緩慢,其結構是一種復雜的動態結構,很難通過朝代更迭順序來開展書法史教學。因此,教師可以抽繹出比較獨立的發展線索,有效促進書法史論和書法實踐之間的有機結合。教師可以將這一教學法運用在書法篆刻教學中,先收集相關資料,再篩選具有代表性的資料信息,然后制作課件,課件內容可以包括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這5個發展線索。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圖片進行加工,如剪裁大小、修補圖片、調整色彩等等。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整合零散的圖片資料,制作出色彩和諧、圖文并茂的課件,強化書法篆刻的教學效果。
2.3 書法篆刻理論與實踐一體化
書法篆刻的理論課程內容可以包括書法史和篆刻史、書法篆刻技法、書法篆刻欣賞等等,而實踐內容可以包括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書體類型的風格特點、數學技法、篆刻技法等等。將書法篆刻理論和實踐內容相統一,是提高學生書法篆刻知識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的重要舉措。[3]為此,教師可以開展書法篆刻作品的賞析與創作比賽,讓學生在比賽活動中發揮自身的創新創造能力,既能夠鞏固學生的知識,又可以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創造能力。
3 結語
當前書法篆刻教學在高校美術教育專業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教師要意識到書法篆刻的特殊性,并且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推動書法篆刻教學的順利開展,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興濤.通識教育語境下地方高校美術生篆刻教學摭談[J].中國書法,2017(02):112-119.
[2] 譚文選.新形勢下高校篆刻藝術教育考察與文化反思[J].美術學報,2016(1):110-115.
[3] 王希俊,羅紅勝,向彬.中南大學書法篆刻作品選[J].書畫世界,2016(5):7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