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迪 滕思萌
摘 要:本文針對流行音樂專業實踐教學展開相關研究,具體闡述了流行音樂專業“四元結構”的實踐教學內容,流行音樂專業實踐教學創新的意義與價值,創新“四元結構”的流行音樂實踐教學途徑,建立科學化的實踐教學管理制度這4個方面,使地方普通藝術類本科高校走特色發展之路,培養更多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四元結構”;流行音樂;實踐教學;創新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人才培養多定位于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而應用型人才不僅是教出來的,更是實踐中鍛煉出來的,其根本路徑是實踐教學。關于實踐教學模式創新,各藝術類高校和部分高校的藝術類專業都進行了積極的研究與探索,并將以“理論”為核心的教學體系改為以“實踐”為核心,以社會需求為標尺,從教學目標、教學環境、教學保障等方面出發,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但從研究內容來看,針對流行音樂專業實踐教學的相關研究比較匱乏,本文根據流行音樂專業的特點構建“四元結構”實踐教學模式,這對流行音樂專業的教學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1 流行音樂專業“四元結構”的實踐教學內容
流行音樂專業是一個實踐性與表演性都很強的專業,需要將演奏、創作、即興多種能力融會貫通,通過課堂、舞臺、賽場、基地等實踐場所的一體化教學,使教、學、演、賽有機結合。流行音樂的“四元結構”實踐教學創新模式,是指在流行音樂專業教學過程中將實踐從縱向貫穿始終,從橫向貫穿各環節教學,即由課堂實踐教學、舞臺實踐教學、賽場實踐教學和學術實踐教學組成的“四元結構”體系,切實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舞臺表演能力和創新能力。
“課堂實踐教學”是指增加專業基礎平臺課群中實踐教學內容,創新實踐教學方法。例如,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流行音樂鑒賞、歌曲作法、錄音實踐、電腦音樂制作、即興演奏、音樂會策劃與音樂市場營銷等以實踐內容為主的課程,從大一下學期逐漸加入上述課程,既增加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內容,又增加了動手和現場操作的課程,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舞臺實踐教學”是指采取觀摩、藝術訓練、音樂會演出、文藝下鄉等形式,在流行聲樂專業學習過程中增加舞臺技巧教學,在流行器樂專業課中增加即興演奏內容,并采取組合式授課方式,多人共同學習、共同表演,積累舞臺演出的經驗。“賽場實踐教學”是指以參加各級各類比賽為教學場所,采取藝術輔導、藝術考級、參加比賽等形式,通過多種途徑、多個平臺鍛煉流行音樂專業學生的實踐演出能力和創新能力。“學術實踐教學”是指在音樂活動實踐安排上,充分利用寒暑假及業余實踐,開展學術實踐活動,如研討會、學期論文、大創課題等學術活動,增強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實踐能力。
2 流行音樂專業實踐教學創新的意義與價值
一是流行音樂人才培養的根本要求。隨著國家城市化、商品經濟和文化產業的發展,市民對流行音樂的需求越發強烈,對高校培養優質流行音樂人才也提出了迫切要求。而流行音樂專業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性特點,需要通過動手、動嘴、動腦,親歷、親為和自我展示,調動學生的自覺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最佳方式。
二是促進流行音樂實踐教學的系統化建設。流行音樂具有市民草根文化、大眾文化、通俗文化和娛樂消費文化的特點,人才培養的方式、成長途徑和知識素質結構要求也要與古典不同。研究其實踐教學體系是把流行音樂專業學生在藝術實踐教學中做什么、怎么做和做到什么標準的內容系統化,是藝術實踐教學科學化、規范化的必然要求。
三是地方高等藝術院校尋求特色發展的需要。音樂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已朝著國際化、多元化和潮流化方向發展,地方藝術高校要適應區域文化發展和文化新業態興起的需要,為彰顯特色,就要找到教與學、知與行、課內與課外、學校與社會的最佳結合點。因此,要構建流行音樂創新實踐教學體系,使學生具有較強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應用能力,通過校外實踐展示學院形象,做好文化引領和服務社會的工作,使地方藝術高校走出一條具有特色的發展之路。
3 創新“四元結構”的流行音樂實踐教學途徑
流行音樂有搖滾樂、布魯斯、爵士樂、Rap、Hip-Hop等多種形式和風格,其實踐教學更需要打破固有的模式,以一種全新的、更加輕松靈活的方式展開,如音樂文化節、校園歌唱比賽、組建校園樂隊、階段性音樂會、開展基地合作教學、流行音樂沙龍等。
3.1 開展團隊式教育
流行音樂專業需要培養學生演奏、創作、即興表演等多種能力,因此在教學組織上,要打破單一專業教師培養的課堂,改為多位教師共同培養,提倡團隊式教育,集演唱、合唱、流行舞等專業教師,充分發揮每位教師的特長,使學生從個人的單項訓練進入一個群體性的表演體系,把音樂訓練的各個環節放到一個“群體制作”的概念當中,鍛造成一個綜合性的表演體系。
3.2 舉辦流行音樂文化節
流行音樂深受大學生的歡迎和喜愛,流行文化也逐漸成為引領社會文化潮流的主要形式,這也是社會文化多元化共存和發展的重要體現。因此通過開展流行音樂文化節的形式將流行文化與校園文化相融合,能夠提升學生的鑒賞力和判斷力,極大地調動大學生學習和熱愛生活的積極性,汲取社會文化中的精華,完善和豐富校園文化。具體活動過程中為流行音樂專業學生提供展示的空間和舞臺,得到實踐鍛煉的機會。
3.3 開展各類專業性競賽活動
各類專業性競賽活動無疑是檢驗實踐教學和人才培養效果的重要載體。教師一對一課堂上的專業教學效果可以通過指導學生參加音樂大賽得以檢驗。因為各類競賽需要學生將基礎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同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應變能力、表演能力和心理素質。
3.4 開展階段性音樂會匯報
以音樂會為載體豐富流行音樂實踐教學內容是符合音樂教育本質的。定期開展“星期音樂會”“期中音樂會”“主題音樂會”等活動,讓學生在舞臺上不斷積累經驗,提高演唱技巧和藝術修養。通過音樂會實踐,對前一階段的實踐教學水平進行一次全方位的考核,在多次真實的舞臺上演練,強化學生的應變能力和舞臺適應能力。
3.5 開展基地合作教學
課堂專業教學實現了知識的傳授,階段性音樂會實現了技能的訓練,專業競賽實現了學生應變能力的提升,那么基地合作教學就是整體藝術實踐的檢驗,使音樂實踐教學過程成為一個完整的綜合體。根據創新實踐型人才培養需求,從學生的個性特點出發,走出課堂和校園,選擇適合學生發展的各類音樂團體去實踐實習,從知名演員身上和樂團氛圍中熏陶和感染,培養學生適應社會需求的實踐能力。
3.6 開展流行音樂沙龍活動
培養學生的研究實踐能力,需要開展學術實踐活動,如沙龍、研討會、學期論文、大創課題等。通過對流行音樂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總結的經驗進行研討,讓老師和學生交流最新流行音樂動態,分享流行音樂前言科研學術成果,從而激發學生對專業深入研究和探索的興趣和動力,使流行音樂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
4 建立科學化的實踐教學管理制度
目前各高校都在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加強實踐教學管理的相關制度,構建新形勢下的實踐教學體系。規范實踐教學管理,學校相關職能部門要對實踐教學進行宏觀管理,健全和修訂實踐教學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落實實踐各環節的計劃(內容、時間、場所等),科學制定實驗實習教學大綱,合理安排指導教師,規范實踐教學考核辦法。學校要根據專業特點,制定各實踐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建立實踐教學質量監控系統,對實踐教學各環節進行有計劃、有組織的檢查和監控,定期開展實踐教學專項研討,總結經驗,促進實踐教學質量的提升。
總之,實施流行音樂“四元結構”實踐教學創新模式離不開建立有效的實踐教學管理制度,離不開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離不開豐富的實踐教學方式方法,更離不開客觀有效的實踐教學評價機制。
參考文獻:
[1] 龐忠海.“四位一體”流行音樂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芻議[J].藝術教育,2017(23).
[2] 周美彤.高校流行音樂實踐教學策略研究[J].黃河之聲,2016(21).
[3] 劉新庚,郝巍.關于高校“流行音樂教育”學科定位的思考[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10(4).
[4] 鄒琳琳.音樂學專業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研究[J].高等農業教育,2014(4):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