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鳳
(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84)
隨著社會的發展,對高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加之經濟的增長,越來越多的高校興建游泳館,開設游泳課程。游泳教學需要對學生的心理進行強化訓練,以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來面對巨大的體能消耗和各種高難度的技術動作,更重要的是一些初學者內心對水的恐懼。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掌握學生的心理活動,引導學生克服對水的恐懼,激發學生對游泳運動的興趣及對課堂活動參與的積極性。因此,高校進行游泳教學時的心理訓練是非常重要的,是保證游泳教學正常進行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
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高校學生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游泳教學作為體育教學的一部分,甚至是體育教學中不那么重要的一部分,更難以引起學生們的重視。高校學生在選擇體育課選修項目時,往往是因為個人興趣或一時的好奇心選擇游泳課程的,但學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很容易失去學習游泳的原動力。因此必須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加深學生對游泳這個運動項目的了解,使之深刻的了解到學習游泳不僅是為了完成體育學業課程,也是為了強身健體,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更是為了通過游泳課程的學習,培養自己的綜合能力,為將來更好地在社會上發展奠定基礎。因此,要加強學生游泳學習的思想建設,為今后的游泳教學減少阻力。
高校游泳教學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高校的生源,來自于五湖四海、全國各地,有些有一定的游泳基礎,有些從未接觸過游泳。對有一定游泳基礎的學生來講,課程教學可能相對容易一些,但就零基礎的學生來講,游泳教學必須先克服對水的恐懼。當游泳初學者身體入水時會感受到水的浮力和壓力,會本能的產生恐懼和緊張。如果無法消除學生的這種恐懼和緊張,學生可能會迅速產生對游泳學習的負面情緒,很容易導致學生放棄學習游泳。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點,幫助學生適應水中的環境,消除對水的恐懼,為后面的教學活動奠定心理基礎。許多人認為游泳學習的技能少,對體能的要求又不大,實際很容易學,這是對游泳的誤解,其學習過程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且由于水的阻力,極短時間的水中運動也會消耗很大的體能。游泳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進行心理訓練,增強心理承受能力,保證學生在實際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去克服。
學生在實際游泳學習的過程中,要承受巨大的體力消耗和心理壓力。特別是對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在學習難度系數較大的動作或者技巧時,必須堅定自己的學習信念,不能產生絲毫的放棄念頭,同時,學生的身體還要承受過度的體能消耗,這時就要學會自主地對身體進行調節和控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心理活動會對其訓練效果產生嚴重的影響,導致無法進行正常的學習和訓練,如學生心理活動水平太高,會使學生產生緊張的情緒,精力無法集中,學習效果差;心理活動水平太低時,容易產生肢體動作緩慢。因此,要加強學生的心理訓練,提高學生的心理控制能力,時刻能夠協調身心力量。
實際教學在進行心理訓練時,一定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征和運動發展的規律,循序漸進,切勿急功近利,給學生造成無法逆轉的心理傷害,影響學生的發展。教師要通過各種不同的手段,逐漸引導學生認識到游泳的樂趣,幫助學生建立游泳運動的興趣,以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以愛好幫助學生進步。教師可以采取障礙—克服—調整的訓練方法進行逐步的、循環性的訓練,幫助學生慢慢減輕對水的恐懼感,直到消除。除此之外還要注意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心態的變化,引導學生不要因為一點小成績的取得就夜郎自大,但還得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以保證學生不驕不躁的學習態度,提升學生的游泳水平。
游泳教學中的心理訓練都是建立在自覺主動的學習的基礎上的,心理訓練必須是學生本身愿意的前提下才可以進行,若學生本身是排斥的,那將很難進行。心理訓練的本質是通過外部對學生的情緒進行影響,引導學生的心理發生正向的變化,從而建立起學生對游泳運動的興趣愛好,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1)為了保證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心理訓練中去,教師要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和游泳教學的特征,針對性的設計訓練計劃,幫助學生在實際訓練中建立健康的、正常的心理態度。(2)要對學生學習游泳的態度進行端正,讓學生認識到到學習的重要性及部分環節的困難程度,提前做好心理準備。(3)由于同一班級的不同學生之間存在差異,不同階段學習的快慢不一樣,教師要注意學生心態的變化,引導學生不要產生自滿的情緒,以免造成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學習效果。
現在高校生源差異明顯,學生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學生所具備的心理素質和發展的需求也不盡相同,為保證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及學生健康發展的需要,訓練計劃要具有針對性。這對教師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還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和總結能力,能夠了解到每一個學生的心理特征,分析出針對的訓練方式方法,提升游泳訓練的實際有效性。教學是一件非常藝術且非常辛苦的工作,在進行心理訓練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時間節點和教學內容使用不同的訓練方法,如在課程的開始,學生基礎較差,教師要以引導、鼓勵為主,消除學生對水的恐懼,但是當需要糾正學生錯誤的時候,要注意不要傷害學生的信心和自尊心,但還要注意指正的效果,幫助學生進行正確規范的訓練。
游泳教學是高校體育教學的一部分,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因此游泳教學也要遵循高校人才培養的基本原則,即全面發展的原則。游泳教學中的心理訓練也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從身體和心理等多個角度進行訓練方案的設計,在心理健康發展的同時,使身體素質得到全面提升。
放松練習能夠幫助學生調整呼吸的節奏,放松全身肌肉,控制中樞神經的興奮程度,將身體狀態調整至訓練的最佳效果。我們都知道,游泳是一項對體能消耗極大的運動,尤其是初學者對身體的控制能力和發力技巧還很不嫻熟,很容易產生體力透支的感覺,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暫停訓練,進行全身肌肉和神經的恢復性放松訓練,調整呼吸節奏,迅速恢復體力與精力。因此,進行周而復始的訓練,即游泳—體能透支—放松訓練——恢復體能——游泳的循環模式下,逐漸熟悉放松訓練的技巧和形式。例如,在進行蝶泳教學時,由于蝶泳的動作技巧所致,學生很快就會感覺體力透支,這時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訓練狀態,適時的引導學生進行心理放松訓練。可以采用坐姿從上到下依次放松的方法。這里要強調的是許多學生尤其是基礎較差的學生在剛開始接觸放松練習時無法有效的做到肌肉放松和呼吸調節,也不明白二者之間的關系。必須進行反復的教學,多頻次的練習,讓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體會放松練習對游泳課程學習的重要作用,如果有必要可以讓學生將手放在教師身上,體會調整呼吸和放松肌肉的具體情況。放松練習是游泳教學中心理訓練的重點,教師必須不厭其煩地進行指導、示范、糾正。對初學者而言,放松練習的進步是很難的,教師要多以積極的語言進行表揚,批評的話語很可能帶來負面的影響,在實際教學中一定要謹慎使用。
技術動作回憶這種訓練方式能夠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對游泳教學活動進行回憶,能夠有效的實現肢體與頭腦的結合。技術動作回憶的心理訓練方法其核心在于學生通過訓練過程在頭腦中留下的表象,然后以恰當的語言進行表述,從而達到訓練強化的效果。因此,動作表象的清晰度和準確性是非常重要的,他會直接影響心理訓練的開展和效果,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一定要多進行示范,并不斷地引導學生進行強化練習,不斷地加深腦海中的動作表象。當然學生在強化練習的同時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的技術動作,確保動作的準確性。例如,在蝶泳教學時,教師要在一旁進行語言提示,幫助學生回憶訓練動作,并在水中進行動作表象的實際操練。這樣,教師的語言既可以控制學生操練的節奏和規范程度,又可以調動學生腦海中的動作技能表象,一邊思考,一邊操練,又一邊根據教師的提示語和表象進行改正,實現了體腦的完美結合。
在實際游泳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時刻注意觀察學生們的心理和情緒變化,尤其是在一些難度較大的內容教學時,一旦發現學生的心態發生變化,學習的積極性降低時,一定要及時對教學方法進行調整,并及時以心理訓練的方式進行心理疏導。教師可以通過積極的鼓勵、列舉成功案例等方法進行引導,幫助學生恢復信心,激發學生的斗志。學生的情緒對游泳教學效果有很多大的影響,如果整體情緒低落,教師要就學生的進步進行重點的表揚和肯定,特別是信心嚴重缺失的學生,教師一定要及時引導,幫助學生重拾信心。這樣學生能夠真正體會到自身的變化,重新燃起學習游泳的信心和勇氣。
高校游泳課程實施心理訓練是必須進行的環節,對游泳教學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其作用不僅是消除學生對水的恐懼,更是要給予身心的放松,確保學生有足夠的體力和精力進行游泳學習和訓練。在實際教學中還要注意學生的心理變化,多鼓勵,積極引導學生培養游泳興趣,增加學生學習的信心,確保游泳教學的有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