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宇/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
首先就是在專業建設過程中,很多專業的教學內容大體相同,但是專業名稱的命名卻不相同,文章調查以某一區域為基礎,對其中75所高職院校所設立的汽車專業進行調查,具體的調查數據如下表1所示。

表1 專業名稱及所在院校開設數量統計表
根據上表進行分析,高職院校的專業建設在名稱設置上存在一定問題,雖然所學內容及培養方向都大同小異,但是專業名稱卻千差萬別,從而對就業專業限制帶來不便。
部分高職院校的專業建設不僅名稱含糊不清,其專業內涵也界定不清,對人才培養方向、課程設置、教學計劃等方面存在問題,使得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很難找準自己的就業方向以及合適的崗位。
以某省2013年汽車類各專業計劃比例分布情況進行研究。計劃數最大的幾個專業是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占31%;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占20%;汽車運用技術,占19%;汽車電子技術,占16%。而作為汽車后市場職業技術人才需求日趨增大的兩個專業:汽車整形技術和汽車定損與評估,僅占3%。本文對幾個汽車企業進行了抽樣調查,抽樣統計結果見表2。

表2 汽車專業就業崗位抽樣統計表
通過表格分析可知現在市場上,對汽車的維修維護主要集中在汽車的保養上,它占汽車售后市場從業崗位需求的54.69%;在鈑金和油漆兩個項目崗位上,分別占到7.42%和8.20%;內飾處理崗位占4.30%;汽車營銷崗位占17.58%。由此可見專業辦學規模不平衡。汽車類各專業招生也存在不均衡現象。在實際招生中,根據不完全統計,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汽車運用技術、汽車電子技術這4個專業的學生占比大于計劃比例。
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的首要目的就是為了提升就業率,而在實際建設環節,往往大多數專業的設置沒有企業的參與。雖然在課程開展過程中學校比較重視實訓環節,也增加了實訓課程比例,但是對于校企合作模式仍處于被動局面。學校往往為了現階段的路好走,而忽視的長遠計劃。
高職院校在進行學科專業的建設時,應結合市場需求,對當前經濟承受能力進行分析,要根據校內各個專業教師配備情況及教學環境進行專業建設。基要滿足學生學習及實踐要求,又要不能由于規模過大而造成浪費現象。例如高職院校汽車專業建設可以根據當地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對于該區域的汽車產業情況來設置專業規模,從而培養更加全面的應用型人才。
政府應站在宏觀角度,對于高職院校專業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給予指導,并在資金及技術上給予一定的支持,但應注意不能管得過緊,妨礙高職院校發揮其獨立自主性。因此政府應在做好調研的基礎上針對區域經濟發展做好統籌工作。再有就是需要加大高職院校行政化力度,使得高職院校能夠根據自身的發展需要開設特色專業。
要想保證高職院校專業建設與區域經濟之間的協調發展,就需要做好聯動環節,使高職院校與企業之間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為了滿足雙方需求,高職院校可以動用自身的教師資源及信息資源對企業員工進行培訓,可以將本校所研發的新技術新產品推薦給企業,使其管理制度及經營理念更加專業化。同時企業應為在校學生提供實習及就業機會,讓學校了解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從而使得教育培訓目標更加清晰。
先進的教學手段是提升高職院校專業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在專業建設過程中,結合專業特點、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及企業辦公情況采取合理的教學工具。這其中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應用不僅符合經濟發展的需求,而且能使專業教學更加真實化、情景化,從而使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到專業的魅力,提升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進而提升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