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玲,朱瑞雪,牟 嵐,劉 巖,蔡 莉
(大連民族大學國際商務研究中心,遼寧大連116600)
在國際服務業轉移規模不斷擴大的今天,伴隨現代服務業產業轉移迅猛之勢,遼寧需要抓住時機,做好謀劃和布局,以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承接國際現代服務業轉移。采取措施,吸引高端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可以有效促進遼寧現代服務業發展,從而推進遼寧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經濟轉型發展。
發展現代服務業是遼寧省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現代服務業”的提法最早出現在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根據2012年2月22日,國家科技部發布的第70號文件,現代服務業是指以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網絡技術為主要支撐,建立在新的商業模式、服務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礎上的服務產業。它既包括隨著技術發展而產生的新興服務業態,也包括運用現代技術對傳統服務業的改造和提升。經過長期發展,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進入需要發揮工業與服務業“雙引擎”作用時期。現代服務業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產出附加值高、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少和集群性等特點,是地區綜合競爭力和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
為了促進遼寧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在國家戰略方針的指引下,遼寧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09年,遼寧省成立了遼寧省服務業委員會,并成立了由省長擔任組長的省服務業發展領導小組。2011年,遼寧成為國家第一批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省份。2012年,遼寧省頒布實施了金融、現代物流、商貿流通、旅游、文化體育、科技和信息技術、房地產、養老服務、家庭服務、教育培訓這10項服務業重點行業提速計劃和服務業9項重點工作方案。2014年,啟動了加快服務業發展四年行動計劃,明確舉全省之力抓服務業。2016年9月,遼寧省印發《關于推進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制定了服務業重點行業產業發展政策、第三產業人才科技需求方案,圍繞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繼推出了36個專項配套產業政策,形成了新一輪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時間表、路線圖。2017年4月,省政府黨組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進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方案》及2017年行動計劃,進一步細化了服務業發展的工作措施,遼寧服務業蓬勃發展的新局面正在逐漸形成。
據統計,2015年遼寧省第三產業生產總值為13 243.016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6.2%,全國2015年第三產業占比首次突破一半,為50.2%,遼寧省低于全國4個百分點。但第三產業對遼寧省的貢獻率為95.4%,即對遼寧省3%的經濟增長拉動了其中的2.8%,而第二產業為負值0.1%,第一產業拉動了0.3%。說明服務業成為遼寧經濟發展的新動力。2016年全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7%,第三產業占51.6%。2016年遼寧省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下降2.5%,第三產業占比51.5%,接近全國平均水平。但遼寧服務業發展存在著缺乏市場競爭力,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對外開放程度低和人才缺乏等問題。
以吸收外商直接投資(FDI)為主要形式的對外開放是提高一國服務業競爭力水平的一個主要途徑。影響服務業競爭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以外商直接投資為主要形式的服務業對外開放是學術界討論比較多的一個因素。結合國內外有關文獻,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各種外溢效應來實現,這主要體現為資本效應、技術效應、貿易效應、就業效應、產業聯動效應等幾個方面。
Cardenas等(2003)對墨西哥,Akbar和 Mc Bride(2004)對匈牙利和 Denizer(1999)對土耳其的研究都表明銀行業外商直接投資將明顯增加本地新型金融產品種類,改善和優化行業市場結構,推動東道國經濟快速增長。Jensen等(2007)研究結果表明,俄羅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該國服務自由化優化國內服務業產業結構,短期消費增長7.2%,但長期增速高達24%。Konan等(2006)、Jensen等(2007)的研究結果發現,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對制造業生產效率的提高具有積極促進作用,進而促進制造業的增長。
在現有的參考文獻中,國內學者們大多數直接研究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和我國經濟增長的關系。莊麗娟等(2005)的實證研究結果表明,中國存在由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到經濟增長單向的Granger因果關系,技術效應、貿易效應和就業效應是中國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對經濟增長最為顯著的增長路徑。趙玉娟(2011)的實證研究結果顯示,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經濟增長促進作用非常明顯。姚戰琪(2013)實證研究發現,服務業增加值、國內生產總值均與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正相關,并且國內生產總值對服務業增加值的影響力和推動作用明顯超過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對服務業增加值的影響。Fernandes等(2012)指出,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通過價格降低、質量改進、服務種類增加和知識溢出等效應會刺激外國和國內供應商服務業生產率的提高,進而促進本國服務業的增長。李勤昌等(2015)研究認為,外商直接投資通過直接和間接兩種途徑對我國服務出口起到積極促進作用,因此,應當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對服務領域投資。李楊等(2017)基于25個省市數據的實證研究,對中國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就業效應的區域差異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從全國看,現階段中國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對就業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外商直接投資規模發展迅速。我國外商直接投資流入在1992年就超過了100億美元,成為當時吸引外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我國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流入在1997年僅為120.56億美元,到2011年達552.43億美元,第一次超過制造業外商直接投資流入的規模,到2014年達645.2億美元,占全國利用外資總量的53.96%,超過制造業20.6個百分點。2015年全年我國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260億美元,其中服務業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額770億美元,占全國利用外資總額的61.1%,較2014年增長了17.3%。隨著全球人力資本的不斷上升,我國制造業的外商直接投資流入速度逐步放緩,而向服務業轉移進度卻不斷加快。

表1 2010—2017年遼寧服務業主要部門FDI的占總體比例情祝 (單位:萬美元、%)
2015年,遼寧省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實際額為51.9億美元,其中服務業吸收了36.7億美元,占70.7%,高出全國平均水平9.6個百分點。截至2015年底,遼寧省共有外商投資企業17745戶,其中服務業11390戶,占64.2%。外資的進入,促進了遼寧服務業的發展。盡管如此,但遼寧2015年外商直接投資實際額僅占全國的4.1%,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僅占全國的4.8%。而遼寧國內生產總值占全國的9.5%,說明遼寧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大有潛力。且遼寧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存在水平偏低、結構不合理、技術外溢效應較差、現代服務業缺乏競爭力、服務業人才不足等問題。
國際金融危機后,國際服務業轉移的規模隨著經濟的發展正在不斷擴大,產業轉移趨向高端服務業,正以迅猛之勢、以跨國并購形式在發展中國家推進。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承接國際現代服務業轉移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必然選擇,是適應對外開放新形勢、提升綜合國際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也是擴大就業、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內在要求。
近年有所回落。自改革開放以來,遼寧省的外商直接投資規模發展迅速。從2008年就超過了100億美元,到2013年達到290.4億美元。遼寧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流入從2005年的不足17億美元,提高到2014年達128.4億美元;2015年回落到36.7億美元,2016、2017分別僅19.67和22.2億美元,如見表1所示。服務業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比重較低。由2014年前均低于50%,2015年在服務業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大幅減少下占比卻達到70.7%,這與制造業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急速下降有關。
遼寧省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行業差異較大。從服務業結構來看,房地產等傳統服務業一直是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流入的主體。如表2所示,2015年房地產外商直接投資占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比重達73%以上。而像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金融業、電信等科技和知識密集的新興服務業的外商直接投資流入規模較小。即使是2014年,遼寧省集中在房地產業的服務行業中的外商投資占比也達近38.88%、批發和零售業占比7.61%,住宿和餐飲業占3.53%,三項合計超過50%。2015年的行業分布就更不均衡了,其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址勘探業僅占1.53%,存在明顯的行業分布不均現象,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明顯偏少。
遼寧的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流向具有明顯的地域差異性。從總量上看,2014年大連地區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達140億美元以上,沈陽為45.2億美元,兩市合計占全省外商直接投資67.6%,其他13個市占比合計不足35%。

表2 2010一2015年遼寧服務業主要部門FDI的情祝 (單位:萬美元)

表3 2014、2015年遼寧服務業主要部門FDI的占比情祝 (單位:萬美元)
遼寧服務業發展水平在全球來看還處于較低水平,對外開放也落后于制造業;較制造業所具有的競爭優勢來看,遼寧現代服務業水平明顯處于競爭劣勢。借鑒遼寧制造業發展的成功經驗,依托區位優勢,通過加大開放力度,大力吸引外商直接投資進入現代服務業,從而提高遼寧服務業水平、競爭力和對外開放度。
加強投資宏觀調控,平衡優惠政策,引導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進入技術含量高、資本密集型的現代服務業,發揮先進生產性服務業的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的融合效應,適度減少技術含量低勞動密集型的服務外資、區域發展要求制定和推行地方政策措施進行合理引導,使外資服務業的投資規模、持股比例等與區域經濟需要和服務業的發展相協調。
遼寧需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優化城市化體系,培育若干區域性現代服務業中心城市,發揮帶動作用及輻射功能。依托沈陽、大連的商務租賃服務業、房地產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等較好的外國投資趨勢,積極引導外資投向金融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察業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等行業,促進服務業的協調發展,逐步地承接高端服務業的外包業務,產生技術外溢效應,促進人力資本開發,提升國際競爭力。
作為中國最早設立經濟開發區、經濟較為發達、交通便利的沿海省份,遼寧省本地服務業發展態勢較好,已經初步具備吸引現代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的基礎條件。遼寧要充分利用當地制造業外商直接投資發達的實際條件,把握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機遇,積極貫徹自貿區建設方案中積極擴大制造業對外開放,引導外資企業來華設立生產性服務業企業的指導方針,推動新的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協調發展。具體來說,要充分利用國家對沈陽、大連、營口等地生產性服務業的政策支持,加強國際合作,引導外資企業設立現代生產性服務企業、各類功能性總部和分支機構、研發中心、營運基地等。
充分利用自貿區“先試先行”的政策優勢,統一內外資法律法規,推進現代生產性服務業有序開放,積極實施負面清單制度,參考發達國家或國際現代服務業標準、慣例,加緊制定現代服務業在服務流程、內容和質量等方面的標準體系,為現代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進入創造良好市場環境。重點加快推進建筑設計、會計審計、商貿物流、電子商務和金融服務等領域的對外開放。
要充分依托當地高校、培訓機構等資源進行現代服務人才培養,加大對海外現代服務人才的引進力度,提升現代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人才支持。
政府要大力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和市場服務環境,利用服務企業的本土化戰略傾向,強化對外資服務業企業的本土化約束。本土內資服務企業還可以利用外資服務企業獨特的市場進人模式,如合資和非股權安排等吸收外資服務企業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還要樹立品牌意識和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一些經濟實力強、國際經營經驗豐富的本土服務企業,通過跨地區或跨國經營擺脫市場容量的限制,降低市場轉移資源的交易費用,通過設立生產基地和科研機構,充分利用當地先進的技術和高技術人才。比如本土服務企業可以組建戰略聯盟,實現各方優勢的互補、資源共享、提高整體競爭力和促進技術進步。
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可能增強外資服務企業實施價格轉移的隱蔽性,造成地方稅收損失,而且外資服務企業在某些服務行業形成壟斷,所以地方政府需要加強國際稅務合作,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和研究成果盡快完善相關立法,加強對外資服務企業內部定價和市場競爭的監控,完善對反壟斷法的立法和設立外資服務企業經營審查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