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強
(江西財經大學,南昌330013)
存貨是指企業在日常生產經營過程中持有以備出售,或仍然屬于生產過程,或在生產或提供勞務過程中將要消耗的材料或物料等。存貨屬于流動資產,是企業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包括原材料、產成品、包裝物、低值易耗品等。存貨計價方法的選擇對企業期末存貨的價值以及發出存貨的價值產生直接的影響,進而影響企業本期的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稅收等諸多方面,因此存貨計價方法的選擇恰當與否會對企業產生重大而廣泛的影響,甚至可以說存貨計價與管理關系到企業能否正常運營和平穩發展。
存貨作為一項流動資產,在企業的持續經營過程中隨著企業的購銷、生產和領用而不斷發生流轉,這便是存貨實物的流轉過程。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存貨的取得時間、方式的不同,取得時的價格會有差異,并且由于企業存貨數量、種類眾多,在實際耗用或出售時無法準確辨別其批次所對應的價格,但只需按照一定的方法確認發出存貨以及期末存貨的價格問題,即如何將存貨成本在發出存貨和期末留存存貨之間進行分配即可,也就是實物的流轉順序和成本的流轉順序是分離的,這便是存貨成本流轉假設。基于存貨成本流轉假設,將實際成本在期末存貨成本和發出存貨成本之間進行分配,就產生了不同的存貨成本分配方法。現行主要的存貨計價方法包括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和移動平均法等。
個別計價法,又稱個別認定法。這是基于實物流轉和存貨成本流轉一致的假設的一種存貨計價方法,即對發出的存貨和期末結存的存貨,逐一辨認其所屬的購進批次或生產批次,分別按其所屬批次的價格計算發出存貨和期末結存存貨的成本。這是最準確與合理的存貨計價方法,但由于其工作繁重,一定程度上違背了成本與效益原則,只適用于存貨價值很高或者存貨種類和數量很少的企業,適用范圍很小。
先進先出法,是基于先購入的存貨應先發出的存貨實物流轉假設的一種存貨計價方法。先進先出法是比較符合實際中實物流轉假設的一種方法,發出的存貨按照先入庫的存貨價格計價,期末存貨的價格最接近市場價格,因此期末留存存貨計價較準確。但在物價上漲時期,由于本期存貨的銷售收入對應的是上期存貨的成本,所以低估發出產品的成本,導致虛增本期實現的利潤以及高估期末存貨的價值。因為虛增了利潤,便加重了企業所得稅負擔,以及向投資人分紅增加,從而導致企業現金流出量增加。從籌資角度來看,較多的利潤、較高的存貨價值、較高的流動比率意味著企業財務狀況良好,贏得社會公眾對企業的信任,增強投資人的投資信心。
加權平均法,又稱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是以期初存貨結存數和本期存貨增加數進行加權平均得到存貨加權平均單價的一種存貨計價方法。使用此種方法計算存貨成本較方便,但由于此方法只能在月末進行,無法及時結轉出企業存貨結存額,以及本月存貨發出總額,不利于企業進行日常存貨管理。加權平均法只適合物價波動較小時被企業采用,在物價波動幅度較大時,運用加權平均法計算得到的加權平均單價和期末存貨單價存在較大差異,使得期末存貨無法準確合理地得到反映。此外,此種方法僅在實地盤存制下才能使用。
移動平均法,在企業每購進一批存貨時,就重新計算加權平均價格的存貨計價方法。移動平均法對加權平均法的改進中,管理人員可以隨時了解存貨的結存和發出情況,加權平均單價比較準確,發出存貨成本和期末存貨成本比較合理客觀。其缺點是在每次購入存貨時均要重新計算加權平均單價,核算比較繁復,對于收發比較頻繁的企業不適用。
存貨計價方法主要是通過影響存貨的發出計價而對會計信息產生影響。不同的存貨計價方法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會計核算和財務狀況,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存貨隨著銷售或領用,其價值逐漸轉移到營業成本和生產成本中,進而對存貨價值、利潤、營業成本等產生影響。
企業選擇的存貨計價方法的不同,直接影響發出存貨的成本,進而對本期利潤產生影響。在通貨膨脹時期,物價普遍上漲,如果企業采用先進先出法計算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期的銷售收入對應上期的存貨成本,虛增利潤的同時會虛增期末存貨價值,起到了粉飾報表的作用,對信息使用者的判斷和決策產生不利影響。在通貨緊縮時期,采用先進先出法便會起到相反的效果,利潤的減少會使得企業本期的所得稅費用相應減少,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企業的現金流量,起到了合理避稅的作用,為企業實現最大利益提供了前提,有利于企業的持續發展。
存貨是流動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企業流動資產的比例直接影響企業短期償債能力。流動比率是反映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基本指標,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其比率越高,即企業的流動資產變現后足以償還流動負債,說明債權人的利益越能得到保障。其比率越小,說明債權人的利益很難被保障。選擇不同的存貨計價方法,會使得期末存貨價值發生變化。在物價上漲期間,采用先進先出法會虛增期末存貨價值,也就虛增了流動資產的價值,這會造成流動比率不合理變高,影響信息使用者,尤其是企業債權人的投資決策。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規模的大型化和管理的復雜化,很多企業逐漸將所有權和管理權相分離,而企業利潤和績效是股東考核企業管理者的重要指標。很多企業按利潤水平的高低來評價企業管理人員的業績,并根據評價結果來獎勵管理人員。因此,存貨計價方法的選擇不僅影響著財務指標,也與企業管理者的績效考核有關。當企業管理者為了達到利潤考核標準時,便會采用相應的存貨計價方法使得短期內利潤最大化,以實現個人利益,而不顧企業的長遠利益。
存貨計價方法的選擇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主要有企業存貨的類型和特點,企業考慮存貨計價方法對自身現金流量的影響,以及物價變動情況等。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特點和管理要求,謹慎地選擇最恰當的存貨計價方法。
在通貨膨脹時期,如果采用先進先出法便會造成企業虛增當期利潤,高估期末資產價值。但是在通貨緊縮時期,物價持續走低的情況下,采用先進先出法會增加本期的銷貨成本,減少企業的利潤,進而降低企業的稅收負擔,充分保留企業的現金流量,避免陷入資金困難。企業管理始終圍繞著如何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物價的不斷變化則為企業實現最大化利益提供了前提,企業采用適當的存貨計價方法,可以達到企業最佳納稅的目的,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如果企業中的存貨屬于鮮活類、易腐敗變質的產品,則應采用先進先出法進行存貨計價。對于單件存貨價值很高的企業,例如珠寶、玉石為主要存貨的企業,則應該采用個別計價法,但是對煤炭、五金企業而言,采用個別計價法則沒有實際意義。對于存貨購銷量較大,且產品種類單一的企業,采用加權平均法則更合適。因此,企業在選擇存貨計價方法時應充分考慮企業存貨的類型,在便于加強存貨管理的同時,還應保證財務信息的準確與合理性。
存貨采用不同的計價方法,本期營業成本、利潤計算結果都不相同,進而導致本期應交所得稅額也不同。從長期來看,在企業的持續經營過程中,存貨成本最終轉化成營業成本,選用何種存貨計價方法對企業利潤總額不會產生較大影響,但對當期利潤會產生重大影響。這就要結合企業自身情況加以考慮,當企業本期享受當地政府的減免稅額政策時,選擇可使得本期利潤增大的存貨計價方法,起到稅收減免最大化的效果。
不同的存貨計價方法對財務數據和經營成果產生較大影響,而企業管理層則要依靠財務數據做出決策。如果由于企業選用的存貨計價方法虛增了企業利潤,則會導致管理層對企業的當前盈利狀況產生過于樂觀的評價,影響管理層決策。此外,在對外報送財務報表時,虛增的企業利潤和期末資產總額對信息使用者來說可能會影響其投資決策。
每種存貨計價方法都有其優缺點和適用范圍,企業在選擇存貨計價方法時應該充分考慮物價變動、存貨的特點,以及企業管理模式和宏觀經濟環境等內外部因素,使其能夠客觀合理地反映企業的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以選擇最適合企業的存貨計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