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薈
(江西財經大學旅游與城市管理學院,南昌330032)
旅游資源評價是旅游資源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的前提。[1]資溪縣位于江西省撫州市東部,東鄰福建省光澤縣,南交本省黎川縣、西毗南城縣、西北接金溪縣、東北接貴溪市,總面積1251平方公里,總人口12.6萬人。[2]資溪縣旅游資源眾多,自然風光秀麗,生態環境優良,森林覆蓋率高。科學的對資溪縣的旅游資源進行評價,將有助于為資溪縣旅游資源的開發以及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鑒。
研究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對江西省撫州市資溪縣旅游資源進行分析評價。定量分析中,根據《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18972-2003)[3]的旅游資源分類標準,對旅游資源進行統計、歸類、評分,從而探究資溪縣旅游資源的豐度、類型構成以及質量等級構成;定性分析主要是將資溪縣旅游資源的主要特色用描述的手段進行歸納和總結。
1.旅游資源分類與構成
如表1所示,資溪縣旅游資源豐度高、類型多、總量大,共涵蓋國家標準中的7大主類、18個亞類和56個基本類型,共計222個旅游資源單體。與國家標準相比較,資溪縣的旅游資源豐度較高,主類占比87.50%,亞類占比58.06%,基本類型占比36.13%。8個主類的旅游資源在資溪縣雖然都有分布,但主要以建筑與設施和水域風光為主,這兩類的基本類型加起來所占比例約54.50%,而天象氣候景觀和遺址遺跡旅游資源所占比例少,在資溪縣旅游開發中處于劣勢。
2.旅游資源單體評分和質量等級構成
對資溪縣的主要216項旅游資源單體進行科

表1 資源類型結構
學客觀評分,系統設“評價項目”和“評價因子”兩個檔次,評價項目設“資源要素價值”、“資源影響力”和“附加值”三項,部分調查區域旅游資源單體評分表如表2所示。按旅游資源分級依據旅游將其分為五級,部分評估調查區域旅游資源質量等級構成如表3所示。
資溪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全國綠化模范縣。全縣森林覆蓋率達87.2%,在中國縣域中極為罕見。縣內有總面積21萬畝的馬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5萬畝的清涼山國家森林公園、第一期規劃面積3萬畝的華南虎野化放歸區。自然空氣更具生態優勢:據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連續三年對資溪縣的測定,其生態環境綜合評價指數列中部500個縣區第一位,全國第七位,被譽為“華夏翡翠、人類綠舟”。

表2 部分旅游資源單體評分表

表3 部分評估調查區域旅游資源質量等級構成
資溪地處贛閩邊界,是由贛入閩的主要通道之一,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和海西經濟區的天生接點,也靠近資溪沿海經濟發達區。其次,資溪境內有316國道和鷹廈鐵路交叉經過,形成大“十”字型對外交通體系,進出十分便利。資溪距省會南昌約200千米,距華東地區鐵路樞紐城市鷹潭70千米,距福州380千米,滬瑞高速公路通車后,赴上海僅需6個小時。因此,資溪有條件在江西“建設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休閑后花園”,資溪向北也可以融入鄱陽湖生態旅游示范區,成為贛北“五彩精華”旅游圈中的靚點,向南同樣可以將三清山、龍虎山、武夷山、大金湖等著名風景名勝連為一體,構成國際著名黃金旅游線路。
資溪縣旅游資源非常豐富,旅游資源豐度高、類型多、總量大,同時兼具高等級旅游資源:國家AAAAA級風景名勝區大覺山景區。此外,資溪縣擁有中國縣域內罕見的高森林覆蓋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際森林公園等自然生態資源突出,這使得資溪縣生態旅游優勢極為明顯。‘十”字型對外交通體系加上毗鄰沿海經濟區和省會城市使得資溪縣的區位優勢獨特。
作為以生態旅游資源為主打的資溪縣,在今后的開發過程中必須重視旅游發展的可持續性原則。尤其是在開發旅游資源、建設環境景觀、引進旅游項目等過程時要將可持續性發展放到高度重視的角度上考量。盲目、過度的開發很可能會造成對資源環境的極大浪費、破壞資溪縣原本稟賦的自然生態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