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春
(長春師范大學,吉林 長春 130032)
我國對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但對學校幸福感的研究起步較晚。現有研究多集中于中學生學校幸福感的研究,對大學生學校幸福感的研究相對較少。除了寒暑假,大學生的時間多在學校中度過。對他們而言,學校幸福感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學習狀態、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水平。因此,研究大學生的學校幸福感尤為迫切和必要。目前,從心理學視角對學校幸福感的理解主要有三種觀點:一是側重學校幸福感的認知層面,認為學校幸福感就是學生對學校或者教育的總體評價,即學校滿意度;二是側重學校幸福感的情感層面,認為學校幸福感主要表現為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三是把認知和情感結合起來,認為學校幸福感是學生基于自定標準對其學校生活的評價與體驗,包括學校滿意度、在校積極情感體驗和在校消極情感體驗三個基本成分[1]。
本研究比較認同第三種觀點,試圖通過對大學生學校滿意度及在校情感體驗進行調查,了解大學生學校幸福感的基本狀況。
本研究于2017年11月對長春市兩所高校的342名在校大學生進行調查,回收有效問卷266份。其中,男生94人,女生172人;大一到大四的學生人數分別為52、85、56、73。使用《學校滿意度》[2]和《積極情感與消極情感》[2]問卷,分別由趙英和苗元江編制,都采用7級計分,從1“明顯不符合”到7“明顯符合”,除消“極情感”為反向計分外,其他項目均為正向計分。學校滿意度由學校環境、學生就業、教學實踐和學校管理4個維度構成,共18個項目。情感體驗包括積極情感與消極情感2個維度12個項目。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描述統計與差異分析,兩組變量的比較用獨立樣本t檢驗,三組以上變量的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被認為所檢驗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學校滿意度問卷采用7級評分,分數越高,說明學校滿意度越高。從本研究的結果看,學校滿意度的得分為4.342±1.002(見表1),表明大學生的學校滿意度處于中等水平,各維度的得分由高到低依次為教學實踐、學生就業、學校管理和學校環境。情感體驗的得分為5.287±0.704,表明主觀情感體驗處于中等偏上水平,積極情感多于消極情感,即大學生更多時候體驗到的是積極情感。這說明高校在教學實踐、學生就業方面得到了學生較多的認可。而在學校管理特別是在學校環境上距離學生的期待還有較大的差距,這可能是因為學校高度重視教育教學質量及學生就業,教師教學認真負責,教學水平較高,學生就業情況良好,而對校園環境建設和學校日常管理及教學管理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疏忽。盡管大學生對學校的滿意度處于中等水平,可是其幸福感水平相對較高,這可能與大學生合理的認知、積極的心態有關[3]。總體來看,大學生有較高的學校幸福感。高校能在校園環境建設和學校管理等方面有所改善,將有利于提升大學生學校幸福感水平。

表1 大學生學校滿意度和主觀情緒體驗統計表
其一,大學生學校幸福感的性別差異(見表2)。在學校滿意度總分、學校管理和學生就業上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在積極情感、消極情感及情感總分上性別差異均不顯著。學校滿意度總分及各維度的得分均為男生高于女生,這表明男生對學校的滿意度普遍高于女生。這一方面可能與人格特征有關,男生一般較少關注細節,對學校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相對于女生來說沒那么敏感和在意;另一方面可能與男女生在就業方面的難度與處境不同有關。
其二,大學生學校幸福感在學習狀況上的差異(見表2)。在是否獲得獎學金方面,學校滿意度總分、學校環境、學生就業和學校管理上存在顯著的差異;在積極情感與消極情感上不存在顯著差異。獲得獎學金的大學生的學校滿意度各維度及總分、情感各維度及總分低于沒獲得獎學金的學生,表明獲得獎學金學生的學校幸福感低于沒獲得獎學金的學生。這種結果的出現可能與獲得獎學金的學生對校園環境、就業、學校管理等方面都有較高的需求和期待有關,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他們的學校幸福感。
根據大學生對學業成績的自我評價,把學習狀況分為優秀、良好、一般、較差及非常差5個維度,以學業成績為自變量,學校幸福感為因變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發現,學校幸福感除了在教學實踐維度上沒有顯著差異外,在其他維度上都存在顯著差異。事后多重比較發現,在學校滿意度上(F=2.805,p=0.026),學業成績優秀的學生和學業成績良好、學業成績一般的學生都存在顯著差異(p=0.008,p=0.015),學業成績良好和學業成績較差的學生也存在顯著差異(p=0.032)。具體表現為:學業成績優秀學生的學校滿意度低于學業成績良好和一般的學生;學業成績良好學生的學校滿意度高于學業成績較差的學生。在情感體驗上(F=2.818,p=0.025),學業成績較差的學生和學業成績優秀、學業成績良好、學業成績一般的學生都存在顯著差異(p=0.018,p=0.003,p=0.027),具體表現為情感體驗的分數由高到低依次為學業成績良好、學業成績優秀、學業成績一般和學業成績較差,表明學業成績良好的學生積極情感體驗最多,學業成績較差的學生消極情感體驗最多。由此可以推測,學業成績是影響大學生學校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學業成績的提高有利于增加大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

表2 大學生學校幸福感在性別和是否獲得獎學金上的差異
注:*P<0.05,**P<0.01,***P<0.001。下表同
其三,大學生學校幸福感的年級差異(見表3)。大學生學校幸福感在學校滿意度各維度及總分上存在極其顯著的年級差異,在消極情感及情感總分上存在顯著差異。事后檢驗結果表明,大一學生的學校滿意度和情感體驗的得分都是最高,且與其他年級存在顯著的差異;大二學生的學校滿意度最低,在學生就業上與大三和大四存在顯著的差異,在學校滿意度總分上與大四存在顯著差異;大三學生情感體驗的分數最低,且在積極情感和情感總分上都與大四存在顯著的差異。大一學生剛開始大學生活,對學校環境、教學實踐及學校管理不是很熟悉和了解,充滿了好奇心和新鮮感,也很少有就業的壓力,這可能是學校幸福感比較高的原因[4]。大三學生面臨考研和就業的選擇,又要面對繁重的學業壓力和對就業的擔憂,容易產生較多的心理沖突,更多地體驗消極情緒;而大四學生多數已有明確的去向,對未來也充滿希望和信心,容易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

表3 大學生學校幸福感在年級上的差異
其四,大學生學校幸福感在戀愛狀況上的差異。通過被試本人的個人評價,把戀愛狀況分為從未有過戀愛經歷、曾經有過戀愛經歷、現在偶爾約會、已有非常確定的戀愛關系4種情況。結果發現,從未有過戀愛經歷的大學生和已有非常確定戀愛關系的大學生在積極情感(F=3.769,p=0.011)和情感總分(F=2.957,p=0.033)上存在顯著的差異,已有確定戀愛關系的大學生的積極情緒體驗更多。有確定戀愛關系的大學生心有所屬,正沉浸在愛情的甜美中,因此更容易體驗到自尊、自信、愉快與滿足等積極的情感體驗。可見,戀愛狀況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大學生的學校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