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概括能力是語文教學一項重要的任務。語文課堂教學要重視“概括”并針對引導、訓練,練就學生“慧眼”“慧心”“慧手”,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
關鍵詞:閱讀;教學;概括能力
概括能力是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閱讀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志。心理學家林崇德說:“由于語文能力的基礎是概括,所以我們在培養中小學生語文能力時,要自始至終地突出對其概括能力的訓練?!币虼?,概括的教學不能簡單化,概括的指導必須加以重視,做好針對訓練,教方法、促能力,從而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閱讀教學中,概括體現的是學生闡釋文本信息的“解碼”能力。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進行培養和提升?關鍵在于明確“概括”的科學理念和操作要領。
一、 練慧眼:摘要詞句
概括是一種思維的方法。其本意是把分析過的對象或現象的各個部分、各種屬性聯合成一個統一的整體。閱讀教學中,概括是對文本信息的提煉。完全可借鑒文本現成的詞句,既省力又準確。
陸機在《文賦》中說:“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苯栌煤诵脑~句,取來概括文篇。它或者是題目,如議論文《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題目本身就是論點;或者是過渡句,如《秦兵馬俑》第三自然段: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蛘呤鞘孜捕危纭墩渲轼B》最末自然段: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或者在一詠三嘆里,或者在對話核心中。
概括訓練起始,碰到這樣的文本,不可放過,放手讓學生去讀、去找,然后一起評議,總結方法。最好從基礎的語段概括開始訓練,逐步過渡到意義段、篇章、單元、一本書。
教學《索溪峪的“野”》,點文眼、把文脈。由于第一自然段就是全文中心,然后每段都采用“概具式”,段首亦概述句,所以學生梳理文本比較容易:山野、水野、動物野、游人野;教學《詹天佑》,聚焦第四、五、六自然段,梳理主要事件,根據“概具式”段落特點,也非常容易利用現成的詞句來進行概括: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
走進文本世界,若慧眼識“珠”,概括不在話下。
二、 練慧心:自鑄新句
一旦找不到現成詞句,面對文本“隱性中心”,只得用自己的語言。這種訓練也應由易而難、循序漸進。葉圣陶在《揣摩》中早就指出:“理解一篇作品,當然著重在它的主要意思。但是主要意思是靠全篇的各個部分烘托出來的,所以各個部分都不能輕易放過。”因此,在教學中,可先利用淺顯的敘事類文章進行局部概括練習,并在限字概括中學習如何提煉語言。
教學《普羅米修斯》,主題情節就可兩字概括“受罰”。或者六字概括受罰部分:“鎖懸崖,啄肝臟”。具體到課文第六、七自然段,就可分別一字概括“鎖”和“啄”。若是第六自然段四字概括出現“死死地鎖”“鎖在懸崖”“死鎖懸崖”三個答案,顯然,最后一個包含了前兩個的意思,概括得更加精彩。
教學《少年閏土》,閏土介紹了哪四件事?可分別二至四字依次概括。四字概括信息量更充實: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瓜地刺猹、潮汛看魚。可是,對比發現,第四件事的概括與前三個在詞語結構上是不同的,沒有保留前三個既有的語言結構,引導更改為句式為“地方+行為”的“沙地看魚”更好。
在類似的梳理情節中限定字數加以概括,再適時評價,對比效果,學生就能慢慢習得方法。然后根據敘事類文章四大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再實施全篇概括。最后,跨越內容的歸納概括,上升為直抵主旨的取精概括。
三、 練慧手:畫思維圖
閱讀教學中,常常會遇到比較復雜的單篇,甚至群文、整本書。如何訓練概括呢?可利用思維導圖作概括梳理支架,“抽筋拔骨”,刪繁就簡。葉圣陶說:“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弊ズ梦穆罚鷱酵ㄓ?。
有的適宜作路線圖。教學《記金華的雙龍洞》,在文中圈出有關詞語,和同桌合作完成一份游程圖:金華→羅店→入山→洞口→外洞→空隙→內洞→返回。線路圖刪繁就簡、一目了然。再如《頤和園》也是游記文,作如此概括練習,便于厘清文路、理解文本。梳理線路圖后,可直觀發現寫作重點,進而概括文旨。
有的適宜作心電圖?!端⒆永铩非楣澮徊ㄈ?,導致曹小三內心起伏跌宕。驚訝時在高點,失望時在低谷。抓住描述內心的詞語,繪制人物心電圖,文章脈絡在此過程中得以概括化、明晰化。內容的概括、主旨的提取,伸手可觸。
有的適宜作結構圖。梳理《鯨》:體大——進化——種類——習性(吃食、呼吸、睡覺、繁衍)。這樣的文章結構的發現,不光是練習概括,可轉而指導學生寫作構思。
當然,思維導圖的樣式繁多,如樹形圖、圓環圖等。鼓勵學生自由選擇、創新運用。無論什么形狀,對文本精華的擷取始終沒有變。循著文路追尋主旨,化散亂為有序,體現的就是思維導圖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林崇德.學習與發展[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 余映潮.閱讀教學藝術50講[M].陜西師大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代海祿,重慶市,重慶市豐都縣實驗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