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進雄
【關鍵詞】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設計;目標;要求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09—0092—01
語文閱讀的教學策略,是指教師為了增強學生的閱讀意識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在遵循閱讀規律的基礎上,所采取的語文教學手段和方法。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落實不僅僅是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變更,而是必須以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的變革為保障的,因此,進一步優化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必然選擇。
一、基于文化基礎夯實,建立以任務驅動為手段的語文閱讀教學設計
1.堅持問題導向,建立閱讀任務臺賬。針對現階段語文閱讀教學中呈現出的高中生閱讀興趣不濃、對電子讀物感興趣、閱讀量呈下降趨勢的問題,教師要列出時間表,明確任務圖,建立閱讀任務臺賬。將閱讀書目根據文體分門別類,按照教學進度進行任務分解,通過采取必要的量化考核,實行書目閱讀銷號制,力爭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閱讀,進一步提升學生的人文積淀。
2.堅持書香課堂,成立閱讀興趣小組。教師要在進行必要的精講訓練基礎上,在課堂上給學生留下大量充足的時間,指導學生閱讀,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要組建閱讀興趣小組,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讀書心得、開展讀書演講等方式促進課堂閱讀活動,讓書香溢滿課堂。
3.堅持主題辨析,構建閱讀縱橫網絡。語文教師要研究羅列與課文相關內容的文章,可以是與原文縱向聯系的資料,也可以是橫向關聯的文章,構建閱讀縱橫網絡,如將內容相似、體裁不同的文章進行比較閱讀等。讓學生自主開展相關文章的延伸閱讀,爾后參與原文的主題辨析,力爭達到學習原文與增加閱讀量的雙贏。
二、基于鼓勵社會參與,建立以喚醒責任為動機的語文閱讀教學目標
1.閱讀要預設場景,扶植學生的愛國情懷。實際上,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應當是語文教學設計預制性與機變性的有機統一,既要精心設計場景,也要隨機應變,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感受中國語言的魅力、進而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進一步感受偉大祖國的魅力,扶植學生的愛國情懷。
2.閱讀要啟迪感悟,培育學生的責任擔當。《語文課程課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情節、主題思想有悟、敢悟、悟深,結合教材編排中的非智力因素訓練目標,鼓勵他們要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有責任、有擔當。
3.閱讀要分層推進,喚醒學生的創新精神。閱讀是復雜的心智活動,閱讀教學的過程是學生發現和建構作品意義的過程,不同的學生因智力等因素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接納能力。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個人的體驗和感悟,鼓勵學生對文本開展批評和質疑,要力求讓學生通過閱讀激發他們的創造熱忱,樹立他們創新意識。
三、基于加強自主發展,實施以終身學習為己任的語文閱讀教學要求
1.倡導平等對話,讓學生學會學習。新課標指出,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就是學生——學生、教師——學生、學生——文本、教師——文本之間進行多重對話的過程,是教師的思想、心靈和學生的思想、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閱讀教學應該是師生平等地相互對話、相互溝通、相互理解和相互影響的過程。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學會獨立閱讀,獨立思考;學會經常閱讀,自主學習。
2.參與閱讀體驗,讓學生健康生活。語文課程蘊含著高度的生命價值和意義,閱讀教學逐漸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過程的研究,強調越來越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閱讀文本的過程是學生以自己的生命體驗和精神對話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實現自我生命成長和知識經驗補充。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在閱讀中的意義建構,理解學生對文本的涵詠、感悟、體驗,樹立閱讀的信心。
3.鼓勵終身閱讀,讓學生全面發展。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的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教師要讓書籍和知識的血液流淌在學生的精神血管中,讓閱讀陪伴學生的一生,讓他們自己學會用知識武裝頭腦,全面發展。
總之,語文閱讀教學的優化策略是一項不斷完善的綜合工程,需要語文教師基于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指標要素,堅持主導與主體相結合的原則,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本文系甘肅省“十三五”教育規劃重點課題《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改進的行動研究》 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7】GHBZ020)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