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學生創業的過程中,融資艱難一直是困擾大學生創業者的重要問題。本文旨在通過大學生創業融資相關的問題進行研究,嘗試提出有關大學生創業融資的途徑,從而能夠進一步改善我國大學生創業融資現狀,解決在創業融資中面臨的各種困難,提高大學生創業融資的成功率,為大學生創業融資渠道研究與發展打下理論根基。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融資渠道;風險管理
一、大學生創業融資渠道概況
在國家推進“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的政策下,學校開設了許多培養大學生創業的相關課程,與此同時,大學生們可以通過學校參加各類大學生創業比賽,獲得豐厚的創業獎金和創業經驗。這表明國家和學校非常重視大學生創業。然而對于創業項目開展后,例如大學生的融資渠道問題卻沒有非常重視,對大學生創業融資渠道的支持還停留在一個表面的水平。
當前,學術界對于創業融資渠道分析中對于培養大學生創業風險管理能力的忽視,是筆者著重探究的方向。筆者認為大學生創業資金未來主要還是來源于社會資源和政府資源。政府應向國際學習,放寬貸款條件,減免繁瑣的手續,讓大學生創業者可以貸款創業;同時,政府也要多鼓勵企業建立聯合基金幫助大學生融資,實現大學生創業的真正價值,推動社會發展。
二、大學生創業融資渠道現狀
(一)親情融資
在大學生創業資金來源渠道調查問卷結果中顯示,有59%的創業大學生選擇從父母或親戚朋友處借款。因為創業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親人的支持也只能夠維持一段時間,選擇其他創業融資渠道融資也成為了創業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二)學校的創新創業學院
學校建立創新創業學院給予大學生創業者的支持,不光是創業培訓還有創業資金支持。但大部分學校的創業基金的支持只是引導作用,對后續的事宜支持力度不足,這導致大部分大學生創業后繼無力最后夭折。
(三)銀行
銀行作為傳統借貸款的金融機構,在政策的引導下也積極探索適合大學生的創業貸款產品。比如泰隆銀行的道義擔保和民泰銀行的創匯通,但銀行對大學生創業者的貸款審批條件十分嚴格。
(四)風險投資
在融資階段,大學生創業群體應當明卻融資資本的本質都是追利性質的,風險投資也不例外。在以北京地區大學生調查為例,48%的人是通過合伙籌集的方式,22%投資者是個人出資,僅僅只有6%的人獲得風險投資。
(五)天使投資
擁有高新技術且具有良好市場前景的項目,天使投資是一個很好的創業融資渠道。然而很多大學生的創業項目都是對傳統行業的翻版或者抄襲,科技含量不高,所以對于此類大學生創業項目,天使投資人更愿意當一個風險投資人,傾向于把資金投給風險較小的初創期或者種子期的富有科技含量的項目。大學生可以根據創業項目性質在天使匯等投資平臺尋找天使投資人。
(六)眾籌平臺
眾籌平臺是當下最時新的籌資平臺,聯合互聯網和各種項目,引導社會資金投向項目。2016年1月至11月底,全國眾籌行業共成功籌資156.35億元,超越2015年全年的114 .24億元。表面上看眾籌融資渠道成本低,是一個值得嘗試的融資方式,但是適合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眾籌平臺卻幾乎沒有。許多眾籌平臺上眾籌的產品都是已經研發好、生產好的產品,這就無形中給大學生通過眾籌平臺獲得融資設置了障礙。
從以上融資現狀可以看出,大學生難以從后四種渠道融資創業。這是由于大學生創業項目科技水平不高,風險管理能力以及信用背景缺失導致難以融資。而運氣好的大學生在第一次融資之后,項目因為沒有長期的資金支持也難以繼續開展下去。
三、對大學生創業融資渠道單一的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國家缺少對大學生創業項目的直接資金支持
國家對于大學生創業融資共發布了九大文件,47條政策,涵蓋了人才流動與引入、人才培養、人才保障、人才服務和人才評價六個方面。但政府對于大學生的人才培養、人才保障處于比較基礎的階段,人才激勵、人才服務、人才評價處于模糊不清的階段。人才激勵中只對創業稅收政策有提示,而人才服務顯示暫無發文的情況。有關人才激勵方面的政策從中央政府官網查閱到,對于高校畢業生,政府對其有一定創業優惠政策。然而通過各大銀行對于大學生創業貸款的條件中可以看出,“符合條件的大學生”門檻比較高。
剛從大學畢業的學生,由于創業經驗不足,而且還沒有實體產品投入市場,前期的市場對于產品的接受程度也未知。所以在項目沒有穩定收入之前,沒有金融機構愿意為其做擔保,最終他們從銀行渠道貸款以失敗告終,像這樣的事例在現實中還有很多。
(二)銀行對大學生創業貸款設置過高門檻
銀行本應該成為大學生融資的基礎方式,但是復雜的貸款程序讓大學生們望而卻步。小額信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說明這一點。其次,銀行對于大學生的創業項目依舊采取大企業的資信、信用評級作為貸款審核標準。而處于種子期的大學生創業項目來說無可靠現金流收入和固定資產抵押,所以,很多有想法的處于創業初期的大學生沒有機會從銀行融資開展創業項目。因為無法對大學生創業風險的評價,所以銀行希望依靠擔保或者抵押的方式來控制大學生創業項目的風險。比如不少銀行業相繼推出了創匯通,道義擔保等新型貸款方式,優化大學生創業貸款程序等。雖然表面上增加了大學生創業貸款的種類,但事實上,對于大學生項目的貸款還是逃不過抵押貸款,程序依舊繁瑣,大學生還是無法從銀行融資。
(三)學校缺少對大學生創業項目風險管理能力培養
大學生創業項目風險來于大學生本身。例如大學生創業團隊缺少創業經驗,缺少團隊合作經驗以及缺少項目的管理能力。其中70%的受調查的大學生,在創業中都有失敗的經驗。其中有57%的學生總結經營管理不善是其創業失敗的最大原因。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要求全校10%的學生參與“創新挑戰項目”,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與此同時,在技術發展和使用成本降低的時候鼓勵學生們參與真實的產品生產流程,并指導如何設計產品,交流合作優化產品,進而有效地鍛煉學生們的創業能力。
而國內學校對于創業項目風險知識的教育只停留在書本上,在學生的創業中也缺乏有創業經歷老師的專業輔導。這期間不僅會浪費時間和金錢,而且會打擊同學們的創業激情,嚴重的會一蹶不振。
四、完善大學生創業融資渠道的政策建議
(一)政府引導建立專項基金長期支持大學生創業項目
為了讓大學生能夠在創業實踐中得到創業的機會,政府在大學生創業初期的資金例如創業創新計劃立項基金之外,應該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質性資金支持,幫助大學生在創業的前期制定商業計劃,更要幫助大學生落地實施創業計劃。
政府可以在以下五個方面考慮:(1)政府為大學生提供貸款擔保,為大學生能夠融資創業做出實質性的支持。(2)政府為商業銀行對于大學生貸款創業建立風險補償機制。(3)政府聯合部門建立大學生信用檔案。政府聯合教育、人社、財稅、科技等部門協調,盡快開展大學生創業誠信數據的采集和數據信息化,建立大學生誠信數據平臺與大學生創業對接。大學生在校誠信表現情況與其他誠信系統對接,運用信用記錄服務大學生創業貸款。這樣銀行機構就可以有根據的對于大學生信用體系進行風險評估,從而簡化大學生們的貸款審序;(4)政府聯合大學和企業,三者一起及時幫助可行的大學生的創業成果轉換為社會成果。(5)政府建立國家級眾創空間,為學生們提供線上線下服務。線下為同學們提供產品的市場定位、策略營銷、融資服務、資金管理和戰略指導,為大學生創業添磚加瓦。
(二)銀行優化大學生創業項目風險評價體系
國內銀行首先要正視對于大學生項目的不信任感,著手建立適合評價國內大學生創業項目的評價體系。從識別大學生項目風險開始,銀行不能采用對于大企業的星級評價,而要針對大學生創業者本身素質,大學生創業項目的盈利能力,大學生創業項目的管理,大學生創業項目的預期發展等做出客觀評價。這就需要銀行對于大學生創業項目有關數據的搜集和整理和評價,而不能因為主觀評價大學生項目的好與壞而發放貸款。銀行要加強對大學生創業項目信息的搜集和評價,可以分期貸款給需要貸款的創業大學生,讓大學生可以有機會得到銀行的創業貸款,從而開展創業實踐。對于大學生項目風險的控制要落實在大學生創業項目的前中后期,定期與大學生創業者溝通項目有關信息,這樣不僅能控制銀行大學生創業貸款的風險,還能側面鼓勵大學生加強對于自身項目風險的管理,提高大學生項目風險的管理能力,降低項目貸款風險。
(三)學校幫助大學生提高創業項目風險管理能力
大學生創業者從社會渠道融資(眾籌平臺、天使融資、銀行機構)成功率不高的原因是因為大學生創業融資創業成功概率低,壞賬率高,不能讓投資者產生信任感,從而融資不成功。大學生作為一個由學生轉向社會的一類特殊群體,由于缺乏社會經驗和創業所需的各種能力特別是風險管理能力,而導致大部分創業大學生項目在半路夭折。
因此,為了學生在識別創業風險之后能夠開展評價風險和處理風險,學校需要設置更多有關創業風險管理的課程,以及創業導師幫助大學生提高創業項目風險管理能力。除了在創業課程上學習創業風險的知識之外,學生們創業實踐中更能把創業風險的識別、評價和處理的知識加以運用。因此,具備理論與實踐經驗的創業導師也是必不可少的。
五、總結
目前,創新創業趨勢在大學生中發展迅速。大學生在接受了創新創業課程培訓之后,成功獲得創業融資變得尤為重要,推廣和完善大學生創業融資渠道的課題應得到重視。從大學生創業融資的視角,探索國家、銀行和學校在大學生創業融資中的作用,完善大學生融資的渠道,對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穩步發展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陳奇,朱雅琴.大學生創業融資難原因分析.[J].現代商貿經濟,2016(1)
[2]胡月,戴艷軍.新常態下大學生創業促進對策研究[J].經濟縱橫. 2015(11)
[3]陳樹秋.大學生創業融資問題分析及對策[J].學理論. 2015(17)
[4]薛浩杰.我國大學生創業政策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2017.3
作者簡介:周珊珊(1993—),女,漢族,上海人,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本科畢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