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院校是培養社會實用性人才的教育機構,為社會的發展培養大批的優秀人才,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應當重視學生管理,尤其是重視學生的思想管理,讓學生在學校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方式、健康的價值觀,從而有效避免社會不良思想對高職學生的“腐蝕”。在這樣的背景下,高職院校應當開展管理工作創新,實行多元化的管理方式,體現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本文分析了學生管理工作創新的重要性和工作特征,并提出了幾點相應的管理工作創新策略。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創新
一、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創新的重要性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創新有助于提升工作的實效性,創新管理模式能夠提升針對性和有效性,在學生管理中貫徹思想政治教育,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工作創新改變了枯燥單調的工作現狀,讓學生在學校實踐中實現思想的升華。模式創新能夠提升管理工作的整體性,傳統的學生管理缺乏統一性和整體性,沒有針對學生的行為習慣和思維習慣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目標和管理方案,從而導致學生管理工作缺乏統籌安排,而管理模式創新能夠有效協調學生管理資源,建立完善的管理工作機制。管理工作創新強調人文關懷的體現,高職院校中應當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管理思維,實現人文關懷和剛性管理的協調,給學生營造寬松健康的成長環境。
二、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任務
在新時代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體現了典型的時代特征,這就要求學生管理工作要尊重學生的思維特點。當前,高職院校中的學生對象發生了變化,90后甚至00后成為管理工作的目標,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其思維較為活躍,對于社會的適應能力較強,同時也存在著合作意識較差、行為特點較為人性的特點,很多學生對于未來缺少明確的規劃,同時對于挫折的抗擊能力較差,雖然敢于嘗試但是缺少科學的學習方法。再者,學生管理工作的靈活性較強,高校采用多元化的管理模式,針對學生的行為特點制定多元化和多層次化的管理目標,并在學校中積極推行新型管理模式的應用,滿足高職學生多元化的生活和學習需求。此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高職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顯著的改變,學生對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的學習能力較強,學生管理工作體現了網絡化和多元化的特點,這和傳統的學生管理模式有著明顯的差異性。
三、創新方式
1.工作創新方式。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創新首先要從管理思維上進行創新,改變傳統死板僵硬、強制教育的管理理念,工作創新要秉承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將學生全面素質的提升作為管理工作的重點,將學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結合在一起,采用靈活生動的教育方法提升學生的思想認知,學校的管理內容有“管事”向“管人”逐步轉變。再者,學校要樹立以德服人的管理理念,將學生的專業技能和思想品德教育納入到管理范疇中,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思想品德、綜合素質作為管理的考核點,從而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管理工作開展要尊重學生的需求,對學生生活和學習中的需求要盡量滿足,提高學生參與學校管理的積極性。
2.以教育為本,建立管理工作。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要從管理模式創新入手,學生管理和學生教育是兩個相輔相成的工作,學生管理工作應當配合教育工作,因此學生管理不應當局限于校園范圍內,要體現教育文本的理念,將學生管理的平臺擴展到學校之外。例如學校可以開展歷史博物館集體參觀的活動,組織學生進行課外的學習,讓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同時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其健康的歷史觀和價值觀。再者學校可以組織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團隊合作的方式完成學習目標,讓學生教育中逐步滲透管理工作,實現學生的全面進步。
3.建立評價體系。
學生管理工作創新要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評價機制圍繞著學生全面目標的發展,將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能力、思想品德、綜合素質作為目標構建的基礎,學生管理的目標是提升其專業能力和思想素質,從而建立一項全新的評價機制。高校管理者要貫徹素質教育理論,指導學生知識能力和學習能力提升,培養學生艱苦奮斗、助人為樂、愛好勞動的行為習慣。此外學生管理工作創新應當針對學生的特點制定相應的工作內容、工作任務和教育目標,將全體學生納入到評價體系中,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以科學的方法進行引導,改變學生自身的行為習慣和思維模式。
4.開展心理輔導。
心理輔導是教育改革的重點內容,很多高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會出現心理壓抑、敏感等問題,使其產生厭學情緒。因此高校需要給學生開展心理輔導,使其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具備積極的心態。學校需要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經常與其交流,從而分析學生的心理狀況,還能夠為學生解決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煩惱。可以組織存在相同問題的學生共同交流,使其相互訴說自己的煩惱,并且彼此給出解決建議。這種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傾訴煩惱,還能夠使其換位思考,正視自己的心理問題,從根本上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
5.做好職業引導。
高職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的一技之長,讓學生具備一項或者多項專業技能,使其能夠在畢業之后從事相關工作。因此學校,在開展教學和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就需要以學生的職業引導為主要工作內容,為學生制定針對性的職業規劃,使其朝專業方向發展。部分高職學生會認為自己的專業沒有前途,從而感到迷茫,學校要對學生進行指導,使其認清專業價值。另外,為了加強學生對專業的了解,還需要讓學生知道實際的社會專業信息,最大程度地幫助學生實現其自身價值,達到工作創新的目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也發生了變化,學生管理工作開展應當照顧到學生的需求,尊重學生的行為習慣,實現引導教學和行為管理相結合的方式,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思想。在文化活躍的當代,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高職院校要立足于學生專業技能培養,同時注重對學生行為習慣和思想觀念的積極引導,針對學生的思維習慣優化管理工作,積極推動學生管理工作創新。
參考文獻:
[1]梁沃全.職業學校學生管理工作創新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5(35)。
[2]費小平.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創新路徑探析[J].管理理論研究,2013(06)。
[3]王劍.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創新探析[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03)。
作者簡介:劉穎穎,女,1987-,山東外國語職業學院教師,山東濰坊,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