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紅梅
【關鍵詞】 地理教學;課堂互動;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06—0089—01
課堂上各項活動的開展,必不可少的是師生間及生生間的互動,課堂上的有效互動不但能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學習積極性,而且能活躍課堂氛圍,拉近師生間及生生間的情感距離。然而,高中地理課堂互動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高中地理課堂互動中存在的問題
1. 教師的互動意識不強。教師的教學理念及方式直接影響著課堂互動的效果。根據筆者的觀察,許多教師的互動意識不強,或是沒有真正理解互動的含義。在這些教師看來,課堂中的互動不外乎就是教師與學生進行一問一答,或是把課堂弄得熱鬧起來便是師生間的互動。
2. 課堂互動過于形式化。由于學生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而教師只想著讓學生在短短的上課時間內學習到更多的知識,當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積極性時,教師就會采取互動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教師在課堂互動中設計的問題與學生的實際認知常常有較大的差距,使得課堂互動變得形式化,難以達到有效互動的要求及效果。
3. 只注重認知互動,缺乏情感交流。許多地理教師在課堂互動中多是注重了知識的傳授,卻忘記了與學生進行情感的交流。一些學生在回答教師的提問,展示個性化答案時,常常被教師打壓,認為其是在浪費課堂時間。這使得學生不愿再與教師交流,很少主動向教師提問或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受到阻礙,學生對地理學習失去興趣,學習成績不斷下降。
二、高中地理課堂有效互動的策略
1. 認真進行課前準備。要上一堂精彩的課,教師必須在課前進行充分的準備,精心設計教學環節。這是進行課堂有效互動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教師在備課時,要熟悉教材,吃透教材。當前的高中地理新課標教材,其中的圖片較多,而文字內容少,這樣的教材編寫特點要求教師要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教材來為教學服務。例如,在高中地理必修二“農業地域類型”一課中,教材對各類農業地域的類型進行了分析,而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重點選取其中的一兩個進行分析,再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來分析其他的農業地域類型。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且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 因材施教,選用適宜的教學方法。為了讓課堂互動更為有效,盡可能地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教師在進行教學環節設計時,就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還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氛圍更加輕松。例如,教師可采用情境教學法,通過創設典型的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將認知活動與情感體驗結合起來。一個好的情境和問題往往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創造能力。例如,教師在講授“流域的綜合開發”一課時,可以以長江為例,帶領學生從三峽水庫出發,沿著長江走走,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思考:長江沿岸適合發展什么工業。通過情境的創設,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者,教師還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在講授“人口遷移帶來的影響”時,讓學生扮演不同的人群進行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總結出人口遷移的利與弊。這種方式看似簡單,卻能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實現有效的課堂互動。
3. 保證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課堂提問作為教學互動中一個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教師檢查教學成果、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并獨立思考的重要手段,對于實現師生間的有效互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學生主體作用和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都需要通過問題來充分體現。恰當的提問不僅能夠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還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實現學生與教師間情感的交流。因此,教師在準備一節課時,需要認真設計課堂提問,保證提出的問題具有有效性,課堂提問的內容及方式要講究一定的策略。
教師設計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特點,如果設計的問題脫離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則會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打消,如果這種狀況持續時間過長,學生對地理課就會逐漸失去興趣。設計的問題要精簡,要能夠讓學生舉一反三,不能為了提問而提問。問題的設計要明確具體,要讓學生有話可說。同時,問題的設計要從生活入手,讓學生能學以致用,將所學的地理知識運用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本文系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方式及影響因素分析》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6]CHB1406)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