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提古麗·艾海提
摘要: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深化語文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教學是由學生的探求和教師的授課共同組成的雙向活動。我們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發現:轉變教學理念,讓學生喜歡語文;構建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巧設激發點,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靈活使用提問技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入生活,提高學生學習、運用語文知識的興趣等,是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學習興趣;激發
作為一線教師,我們都知道如果學生對某一學科突然生發出興趣,那么,無論這是一個多么難學的學科,無論這門學科的學習內容有多復雜,還是這門學科的作業有多難寫,他們都會全神貫注、興致勃勃地去學習、琢磨、探索直至攻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始終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望。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考:在中學語文教學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我們應如何下功夫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對此,筆者做了一些研究和探討,通過教學實踐,取得了一些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轉變教學理念,讓學生喜歡語文
應試教育背景下進行的初中語文教學,教師會將注意力放在學生學習成績上,一切教學活動進行的目的是提升學生成績,而并不是讓學生學會學習語文,這樣的教學方法會逐漸演變成“填鴨式”教學,學生學習了教師教授的語文知識,但是得到的只是其中表面,沒有真正理解其中內涵。學生學習語文是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下,在學習過程中,他們只有接受教師講解的權力,而沒有提出自身看法與意見的權力。將學習的知識應用與考試之中,并且在考試中獲得較好的成績,繼而獲得較高的升學率,這是應試教育下學生進行學習的目的,至于考試之后學生是否能夠記憶這些知識、應用這些知識和教師已經沒有關系了。這樣的教學會極大的挫傷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降低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難以收獲到實際效果。因此,新課程改革不再將學生掌握系統知識放在首位,而是將學生價值觀和情感態度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關注和參加社會實踐的熱情、培養學生具有強烈的歷史使命感與社會責任感、樹立積極陽光的生活和學習態度。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設計上更加重視學生的心理情感認知,能夠讓學生真正的喜歡語文,產生強烈的學習動力和參與的欲望。
二、構建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不管是在社會上還是課堂上,民主和諧寬松自由的氛圍是必須的,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放下一切緊張和防備的情緒,積極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才能激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1.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境界,多角度全方位考慮學生需要,設計貼近學生貼近課堂的教學方案,形成新型教學關系,同時經常與學生討論,了解學生對課堂設計的感受,合理改進和修繕,真正形成學生參與其中的課堂氛圍。
2.積極鼓勵學生發言,設計最適當的位置來處理學生交流時產生的問題和矛盾,同時,要及時指導學生對不同方式思考問題的能力,教師對學生積極肯定的評價十分重要,只有調動學生積極性才能更好促進課堂互互動交流氛圍。
三、巧設激發點,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葉瀾教授曾說:“我們的語文教學,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語言文字,才能使其變成生命的涌動。”選好上課講析角度,給學生以“新”的刺激,喚起學生學習的情趣。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中學階段學生特有的心理特點和教學實際情況,靈活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或講述或討論、或對課外文進行生動的闡述或插進生動有趣的故事、軼聞,或直抒已見,或故意留懸念,使學生產生一種孜孜以求的學習欲望。例如:在上《中國石拱橋》一文前,可以講這樣一個故事:“世紀英國的一位有名的建筑師想在龐蒂普里德附近的河上架設一座單拱橋,結果不久,橋斷裂,直到1746年才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中國卻在七世紀時,早就由趙州橋的主要設計者李春解決了這個問題。大家想一想,橋在何處斷裂?該如何解決?”問題一提出來,馬上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他們情緒高漲、興趣濃厚,大家開動腦筋,在爭論中去尋找答案,一節課就很圓滿的完成,而且思維活躍,記憶牢固。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精心組織和設計教學高潮,讓學生在得到極大的愉快同時,潛移默化地獲得知識。因而在上語文課時,一定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樣會事半功倍。
四、靈活使用提問技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提問過程中,教師是可以設計問題和有技巧的提問,來實現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和自豪感。這種技巧對于活躍課堂氛圍有重要作用,教師需要設計學生課堂回答問題的機會,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互動中來。教師還可以根據不同層次學生回答問題的水平進行側重提問,根據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針對尖子生可以提問更有深度更發散思維的問題,對一般學生只要求大綱提出的難度,對于差生可以適時降低問題難度,使得不同層次學生不僅能參與回答還能獲得回答后的成就感。同時,在布置作業和課后拓展性問題的設計上,也可以采取這樣的技巧,合理布局問題難度,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每個學生都在課堂上積極主動互動,體驗成功的感覺,從而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五、深入生活,提高學生學習、運用語文知識的興趣
生活內容的豐富性、多變性為語文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也為語文教育注入了新的內容,新的活力。因此,語文教育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語文學習資源,捕捉時代的信息,拓展語文教育時空,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在生活實踐中學習和運用語文。走入社會大舞臺,激發運用語文知識的興趣,打開學生課外生活的大門,讓學生在豐富的社會實踐中學好語文、用好語文。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研究性學習能力。例如開展“日常生活中的常見錯別字的成因及矯正”的社會調查,參加課本劇的表演,古詩文表演等。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學習興趣空前高漲,而且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必然能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在新課程標準下,作為語文教師要不斷接受新知識,具備深厚的知識底蘊和扎實的業務基本功。還得不斷給自己“充電”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只有這樣,教師在教學中才能厚積薄發,旁征博引,激發學生的學習語文興趣,學生將會更喜歡語文課,而語文課將會更加精彩。
參考文獻:
[1]牛麗芳.中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探討[D].東北師范大學,21010年.
[2]譚紅.激發初中生學習語文興趣的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