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秋華
一、小學數學教學的優化
目前小學教學的狀況怎樣呢?教師在教學時使用的教學方法不恰當。教師在上數學課的時候,由于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很多時候都是采用“滿堂灌”的方式,不注重學生是否對這一知識點理解透徹了,很多學生沒有真正地把握這一知識點,但是教師卻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這也使得他們的數學成績逐漸落后,這樣的后果也導致了學生逐漸失去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進而也就導致了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也不高。仍然受應試教育的束縛。自古以來都受“書讀百遍其意自現”的教育思想的影響,而且這一教學思想也一直延續到當下的課堂教學當中,尤其是小學階段的數學課堂當中。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有一些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仍然采用著“復習、學習”的單一循環模式,讓學生死記硬背掌握一些數學知識,很多學生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部分教師認為學生只要能解答出問題就算掌握了所學的知識。尤其是在數學教學當中,很多教師都要求學生死記一些公式定理,卻不重視用一些較為通俗易懂的方法對結論進行必要的解釋,導致了本來有趣生動的數學學習變為一個比較枯燥乏味的記憶背誦公式定理的過程,這樣教育出來的結果則是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薄弱,很難真正地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新課程理念倡導中,教學方法則是改革的重點。針對以上現狀的應對措施:
(一)轉變固有的教學觀念,扎實備課環節。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影響下,過去傳統的一些教育教學思想也逐漸不能適應當下的教育教學模式了。作為新時代的一名小學數學教師,一方面需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來武裝自己,不斷地加強自身的業務學習以及專業進修;另一方面,也需要及時地走下高高的講臺,放下身段主動走近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及時地了解學生們的真實想法與實際需求。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這對于高效率的課堂教學是大有益的。常言說: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需要一缸水。這句話也強調了備課在教學當中的重要性。備課可以說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基本前提,數學教師在備課環節上所花時間的多少都會對課堂教學效率產生直接的影響。俗話說“教學有法無定法,貴在得法”。
(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課程改革以后,小學數學教材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等方面給予了足夠的重視,教學內容也不僅僅是單純地傳授理論知識了,其中包含著的信息更加的豐富多樣、開放且多元化。教師在講課之前,需要做的就是認真地鉆研教材內容,熟練地掌握教材傳達的一些有用信息,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多向學生傳達一些數學知識,而不只是單純地教教材。例如,在探究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可以借用圖片、聲音相結合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把學生的積極性都激發出來。此外,教師在設計一些問題的時候,也是需要設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而且還能夠引發學生思考的有價值的問題,多給學生留出一些思考的時間,對于一些比較難的問題,教師也可以適時地給予點撥,拓寬學生的思路,學生們也能夠在教師的幫助下掌握更多的知識。
(三)借助多媒體等電教手段輔助教學。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特征等不成熟,自我控制約束能力也比較的差,上課時聽課不夠專心。要想維持學生長久的注意力,首先,需要把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調動出來,其中最好的方法可以借助現代化的教學設備輔助教學,把靜態的知識變為動態的,化抽象為具體。借助多媒體課件的重現力,把學生和知識融為一體。比如,在研究“組合圖形”相關內容時,就可以把一個圖形分割成幾個圖形,或者是補割成一個大的圖形,方法各樣,清晰直觀地呈現給學生們,學生理解起來也就更容易,學習興趣更濃,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一)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整合,將數學中的理性知識轉變成生活中具體的問題,讓廣大小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所在,并通過學習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完善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思維的轉變的過程,也能夠使廣大學生認識到數學對于生活的重要性,激發其學習數學的欲望。
(二)生活化的數學教學過程。
1.在課程進行之前,要培養學生對于新知識的儲備學習能力。
數學教師要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和篩選信息的能力,珍惜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這是實現學生新舊知識融會貫通的重要環節。
2.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要對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進行密切的關注,并把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小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生長點和起步點。并在此基礎之上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展開數學教學工作。這不僅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讓學生真正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3.做好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反饋工作。
在數學教學生活化實施過程中,要重視教學反饋和評價。生活化的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學與生活并非要達到嚴格意義上一致。它的開展是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實現學生由經驗的感性認識到理性的思維能力的轉變,最終再回到具體的生活實踐中去應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具體的問題,使數學理論與生活實踐相結合。
(三)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方法研究。
1.在具體的數學教學中使用平實的生活語言。
數學學科講授的基本都是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不利于小學生理解和學習。數學教師應使用平實的生活語言進行知識的傳授,這樣才能保證小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充分理解。
2.在數學教學中融入游戲與活動。
學習的過程也是學生生活經驗的成長過程,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應關注學生生活經驗的積累。在生活中,積累經驗的最有效途徑是游戲和活動。游戲和活動可以極大地豐富數學教學內容,增加教學趣味性,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其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
3.生活化的數學教學評價體系研究。
數學教學評價要特別重視數學評價體系的發展性功能,同時也要逐步淡化評價體系的選拔性功能,將評價工作作為改善教學工作的重要舉措,評價工作的開展既要密切關注學生數學實踐能力的發展,也要重視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要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教學評價,真正做到全面評價,既重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要重視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發展,實施全過程全方位的綜合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