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絡媒體已經強勢介入我們的生活,無論是受眾數量,還是在受眾的心理傾向上,網絡從形式上已經超越了廣播電視的影響力。在這種新的、多元的傳播形式和傳播格局中,廣播電視必須借助新媒體謀求全新發展,以期在未來的傳播格局中建立新的優勢。本論文作者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就如何打造自己的優勢品牌、拓展受眾數量、實現高效傳播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新媒體;廣播電視;受眾;傳播方式
當電視出現的時候,很多人預言將會取代廣播,可是幾十年的發展,我們看到了廣播電視共生共榮的局面。當許多人在異想是否網絡會取代傳統媒體的時候,我們卻不得不理性地認識到,這個話題已經out了。因此,借力新媒體,以全新的視角,打造廣播電視發展是時代的選擇。
一、媒體網絡的現狀
廣播電視與互聯網的結合遠遠落后于報紙媒體。在中央級的媒體上尚看不太出差別,但越到地方,這種差距就越來越明顯。不僅在數量上,而且在規模、影響上都十分明顯。在沒有更權威的數據前提之下,我們暫且引用Alexa的網站排名數據(2005年8月底采集)作一下相對性的分析。在全球前500強網中,國內報社類網站有以人民日報的人民網(http://www.pepole.com.cn)為代表,排在第121位,其次還有北京青年報的北青網、電腦報的天極網。主要依托報紙的地方新聞網站則有北京的千龍網,上海的東方網。而廣電網站里只有中央電視臺的央視國際(http://www.cctv.com)排名126一枝獨秀。
直到近幾年來,網站媒體的飛速發展,以及互聯網媒體技術的進步,各級廣電部門注意到了在互聯網網站競爭方面的失誤,紛紛加大了對網站建設的力度。
二、媒體網絡資源的優勢
關于門戶網站好否的爭論由來已久。而在事實上的今天,每一個成功的門戶網站都是堅持著自己的門戶之路,而每一個憑借其它方式成功的專業性網站,又紛紛開始他們的門戶轉型之路。地區性、區域性的門戶網站市場尚在爭奪中,廣電網站在這一領域是大有可為。
首先,作為母體,廣電握有當地最權威、最豐富的媒體資源。從廣播到電視,還有各地不斷資訊化、娛樂化的廣播電視報紙。廣電已經擁有了最全的傳統媒體資源,同時還有自己的網絡產業。也就是說,相對于報業,廣電有科技與網絡的優勢,相對于電信機構,廣電有媒體資訊的優勢。因此,在有人詢問廣電做門戶網站的理由時,我套用了一句很流行的電影臺詞來反問:請給我一個不做門戶的理由先!
其次,各地廣播電視機構的現狀也完全適應創辦門戶網站的要求。資訊是廣電手中最具實力的資源,內容產業也是近年廣電機構最為重視的發展趨勢之一。在這其中,如果要想走專業化網站的道路,從各個專業化、精細化分工的系列頻道、頻率中非要從中挑出一個重點來做,反倒是一件不太容易選擇的事情。而除了內容,廣電的優勢又無法突顯。所以總結了一句與第一點有點相似的反問就是:廣電網站,你不做門戶,做什么?
第三,廣播電視獨一無二的明星資源是吸引網民、吸引眼球的一大法寶。網民的年齡結構比較年輕,他們崇尚個性、追捧明星,而廣播電視無疑是這個時間造星最強勢的中心。尤其是每天都能出現在熒屏上的主持人、記者都將成為注意力的焦點。而這一切就是各個商業網站視為珍寶的“注意力”。而相對 來說,由于廣電機構進入互聯網的時間較晚,許多方面尚未染上網絡的浮躁、輕率的特性。同時更有廣電行業一貫對于各種宣傳紀律的控制與遵守十分嚴格,無論是在哪里發布的信息都帶有較強的可信度。相信我們在瀏覽網頁時看到“發布單位:央視國際”、“信息來源:某某廣電”時,都會有這樣的感覺。這種財富也必將成為廣電網站進軍門戶的一大競爭力。
三、媒體網絡的思考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近幾年,網絡正逐漸成為傳統媒體重點介入的領域,以新浪、搜狐、網易、騰訊等為代表的商業網站已經成為互聯網發展的巨頭,也取得了巨大的財富,面對這一有著無限潛力的行業,我們河南省虞城縣廣播電視臺也跳出了廣播電視這一狹隘的圈子,把新媒體作為一個廣電產業來發展,把眼光盡量放得長遠,把舞臺拓展得盡量寬廣。
互聯網深入發展,網絡媒體深入人心。全國性大網站的勢力范圍基本形成局面,但是,網民對于信息的準確提供要求越來越高。可以說互聯網的出現不是限制了廣播電視的發展,而是延伸了廣播電視的傳播力,使得任何人無論天南海北,都可以關注到家鄉的發展變化。只要很好地利用網絡這一平臺,就可以成為廣播電視有力的補充。
加強對音視頻資源的整合利用。廣播電視擁有豐富的音頻、視頻資源,這也是廣電類網站的一大資源優勢,也是優于報紙類網站的地方。充分發揮這一優勢是廣電利用互聯網迅速打出影響力的重要舉措。河南省虞城縣廣播電視臺在線網絡的發展也正應驗了我們當初的選擇,在給廣電事業創造財富的同時,為以后發展創造了更多的市場空間和地域空間,為我們以后向周邊市縣輻射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目前,所有的視頻新聞都可以單條采制,方便了網民在線點播查閱。近年來,河南省商丘市廣電加大了對網絡直播的投入,在全省率先啟用了網絡直播車,充分彌補了廣播、電視直播上的不足。目前當地一些條件好的縣級臺也紛紛啟用了網絡直播車。
全面加強對互動資源的利用。這幾年來,廣播電視也紛紛采用電話連線、手機短信等方式加強與受眾的互動交流,但是受節目播出的時間影響較大,互動參與的相對較少,網絡正好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廣播電視的很多互動參與類節目都可以移植到網絡上進行互動交流。商丘廣播、電視的許多節目如“天天新聞匯”、“新聞直通車”、“豫東田園”等欄目都在商廣在線的互動社區開設了版塊,網民交流非常熱烈,尤其是“天天新聞匯”版塊,已經成為商丘電臺該節目的一個重要報料和溝通平臺,網民平時在該版塊發帖,為電臺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新聞線索。節目制作人員通過與網民交流,大大提升和改進了節目的質量。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應該說,隨著全媒體平臺的創新,及時調整制作方針、創意手段、拍攝方式等,會使節目、版面保持一種常看常新的狀態。能夠想象,依托移動互聯網用戶開發的各種產品也將越來越個性化、多樣化、差異化,傳統廣電媒體也正在實現著為不同形態用戶、不同類別的終端制作個性化音視頻產品的重塑和轉變。
參考文獻:
[1]蔡明恩.關于縣級電視臺未來發展方向的一些思考.1999
[2]陳穎.縣級電視臺在新媒體沖擊下的路徑選擇. 2014
作者簡介:張海濤,男,1975.03,本科學歷,現任虞城縣廣播電視局助理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