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爽
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圍就是教育的范圍”。所謂英語教學生活化,即是將學生的生活與英語學習結合起來,讓學生熟知、親近、現實的生活英語,走進教學視野,走進教學課堂,使教材變得具體生動直觀,使學生感悟,發現英語的作用于意義,增強英語作用意識,提高興趣,增強語言交際能力,是學生在生活中學英語,為生活而用英語。因此,我在教學中將語言內容和生活中的情景緊密結合,努力讓語言教學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學,為生活而用。下面我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創設生活化的教學環境
小學階段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學習環境緊密聯系,所以,教師應借助生活創設生動和真實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中逐步形成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在動態真實的環境中使用英語進行活動的積極性。
如我在教學小學英語Food這一單元第三課時的時候,我首先把教室布置成超市的樣子,在教室門口張貼好Supermarket字樣,使學生置于一種濃烈的超市購物的熱情中,帶上服務員的帽子,擺放好水果等道具,進行生活化的購物模擬情景。通過口渴了想買水,肚子餓了想買面包等,這樣一買一賣一系列的生活化的情景活動,學生自然而然地學會了重點詞組和句型A: May I help you? B: Im hungry. I want some bread. A: Here you are! B: Thank you! 這種生動形象的學習情景,使學生順利地完成了當天的學習任務,而且也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了語言交際能力,加深了學生間的友誼。因此,教師應努力在課堂上根據各個情景的需要,配給圖形、實物、玩具、海報、張貼畫等,把教室布置成“肯德基”、“生日派隊”、“動物園”等各種生活場景。
二、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活動
如“演一演”活動:在學習職業名詞時,教師可讓學生模仿表演各種職業特征的動作,學driver表演駕駛,學doctor表演看病,學teacher表演教書,學policeman表演抓小偷,學engineer表演設計圖紙,并讓學生互問互答。這樣,既鞏固了職業類單詞,又熟練地運用了句型。
又如“唱一唱”活動: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愛唱愛跳,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已學的song或chant的曲調把新單詞或句型填進去,創造出新的song或chant,這樣學生不僅唱得歡學得好,還體會到了創作的快樂,既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作精神,又使學生養成了勤于動腦,勤于思考習慣。
當然,生活化的教學活動還有很多,如 “畫一畫”、“猜一猜”等活動,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只要教師努力把活動置于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無形之中便淡化了學生意識、學習意識,強化了主體意識和生活意識,從而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之中步入英語學習。
三、學生生活英語化,讓英語融入生活
(一)鼓勵學生進行英語日常交流
在現實生活中,我鼓勵學生大膽用英語與他人交流,暢所欲言,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如當“婦女節”、“教師節”、“兒童節”等節日臨近時,教會學生用“Happy Womens Day ”、“Happy Teachers Day ”、“Happy Childrens Day ”等美好愿望為母親、老師、同學送去祝福。這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加深了彼此感情,還使英語學習時時在身邊,刻刻在口中,既可提高英語的表達能力,又能鍛煉學生的交際能力。
(二)拓展教材使課后作業生活化
英語作為世界通用的語言之一,已經進入了我們生活的角角落落。電話、網絡、廣告牌、食品包裝等處處可以看到英語。因此,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我們要樹立大課堂教學觀,設計一些精彩有趣的課外作業,使之成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續,使英語運用于生活實際。如讓孩子設計一張名片,用英語寫上自己的姓名、年齡、學校、地址、愛好等等,讓孩子收集英語名言和諺語,制作英語書簽,根據班級英語程度,讓孩子編輯班級英語墻報和各類英語小報等等。這些生活化的作業,學生特別感興趣,因而全身心投入,想方設法查資料,繪圖,設計策劃,樂此不疲。這樣的作業,既培養了學生的創作精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也使英語與生活真正融為一體。
總之,新課程教學改革的目的就是以生活實踐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通過讓學生 “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演一演”等一系列生活化的活動,引導學生說英語,用英語,愛英語,語言來源于生活將并為生活所用中去不僅要在課堂上創設生活化情景,加強交際操練,還要在課外讓學生真正走進社會,走向生活,用英語交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課內與課外的溝通,以生活理念構建英語教學的大課堂, 讓學生在這塊生活舞臺上, 煥發生命的活力, 最終, 在絢麗多彩的生活中用英語交流, 使英語真正走進每一個學生的生活, 使每一個學生真正愛上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