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佳
摘要:幼兒文學是學前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幼兒成長的伙伴。幼兒文學以其生動的形象和真摯的情感打動小讀者的同時,也起到了啟迪智慧和培養語言表達能力、想象能力和人文情感的作用。學前教育中,幼兒文學教育是不可替代的。
關鍵詞:幼兒文學;學前教育
幼兒文學廣受幼兒歡迎,也是學前教育不可或缺的資源。這一方面源于幼兒文學首先是文學,具有文學性。也就是說,它總是要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來塑造獨特的形象、表現真摯的情感,從而表現生活,讓讀者感受美好,感受閱讀的愉悅。其次,幼兒文學是為幼兒創作的,它的受眾是幼兒,因此它的內容要貼近兒童生活,它的語言具體、生動、形象,淺顯易懂,口語化;它的篇幅短小,結構簡單,更適合幼兒接受;它傳達的思想也適合幼兒年齡特征,簡單而單純。可以說,現代社會中,幾乎每一個幼兒的成長都離不開幼兒文學的陪伴,那么,幼兒文學在學前教育中到底起著怎樣的作用呢?
一、在學前教育中,幼兒文學具有啟蒙作用
幼兒階段是人生的蒙昧期,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好奇。他們就像一個問題機器,“這是什么”、“為什么”等問題時刻會從他們的嘴里蹦出來。而幼兒文學作家在創作時恰恰考慮到了這一點,創作出大量的引領幼兒了解生活、自然、地理、天文和歷史等方面知識的文學作品,這些作品把幼兒帶入五彩繽紛的世界,讓幼兒在愉快的作品欣賞中得到知識的啟迪。以適合0-3歲嬰幼兒學習的人們耳熟能詳的兒歌《小白兔》為例——“小白兔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愛吃蘿卜愛吃菜,蹦蹦跳跳真可愛”,短短四句兒歌,家長或教師既可以與幼兒一起拍著手有節奏地吟唱,又可以和幼兒一起邊表演邊吟唱,幼兒既感受到了兒歌的音韻美,也了解了小白兔的特征與習性,增長了見識。再如兒歌《上山打老虎》——“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打不到,打到小松鼠。松鼠有幾只,讓我數一數。數來又數去,一二三四五。”寥寥數語,勇猛的“老虎”、可愛的“松鼠”和簡單的數字“一二三四五”反復出現,既吸引幼兒誦讀,也讓他們自然而然地學會了數五以內的數。
此外,幼兒文學還可以幫助幼兒了解日常生活內容,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及能力。如《穿衣歌》——“小胳膊,穿袖子,穿上衣,扣扣子,小腳丫,穿褲子,穿上襪子,穿鞋子。”記住兒歌,便很容易記住穿衣服的順序,可以有效幫助幼兒養成自己穿衣服的習慣。
幼兒文學作品的啟蒙作用不是簡單灌輸式教學所能匹敵的。由于幼兒的視覺、聽覺、注意力、思維力和時間空間感知能力的發展都不夠完善,灌輸式教學,缺乏形象性,沒有文學的獨特藝術性,則很難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往往是大人費力不少,孩子卻不能理解,或者當時懵懂地理解了,很快又忘掉了。而幼兒文學作品則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生動性吸引了幼兒,并能夠帶領幼兒在想象、聯想中學到知識。如兒歌《逛公園》——“逛公園,寶寶笑,東看看,西瞧瞧;花兒香,鳥兒叫,小草綠,小樹搖。”短小的篇幅,卻描繪出了一個生機勃勃的公園。再如童話《小蝌蚪找媽媽》、兒童科學詩《我們的土壤媽媽》,都能夠讓幼兒在感受文學帶來的愉悅的同時體會到科學的魅力。
二、在學前教育中,幼兒文學具有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作用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關鍵期,他們的語言是通過積極的模仿逐漸形成的。但由于幼兒分辨能力弱,成人提供給他們的用來模仿的語言必須是規范的,內容必須是健康的,而且要適合幼兒年齡特征。幼兒文學作品使用的則是優美的、規范的文學語言,能夠給幼兒帶來很好的語言熏陶。同時,它的讀者是幼兒,是具有口語化的文學,因此更適合幼兒模仿學習,對幼兒語言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幼兒園的語言教育活動中,可以帶領幼兒進行詩歌、散文的朗誦,故事復述,影視戲劇表演,以及看圖說話等活動,讓幼兒在作品的生動情節中、具體形象感受語言藝術的美,并學會新的詞匯,逐步掌握漢語的語法規則。
此外,語言是交流的工具,它的使用離不開思維能力。因此,語言的學習不只是簡單的模仿,幼兒在模仿時,又是其思維能力提高的重要過程。如
三、在學前教育中,幼兒文學具有培養幼兒想像力的作用
幼兒文學作品基于讀者群體的特征,更注重想象性。它常常通過夸張、比喻、擬人、變形等手段塑造出生動、鮮活,甚至是奇特的形象,曲折的情節,幼兒在接受這些作品時,其思緒往往會隨著這些情節和形象馳騁,感受它們的新奇與變化。如小小的拇指姑娘,快樂、善良、勤勞的七個小矮人,淘氣而又神通廣大的舒克和貝塔,會變身的奧特曼等等。再如《云的歌》——“云娃娃,你什么時候學得本領這樣大?一會兒變花,一會兒變馬,一會又變成胖娃娃,如果你下次再變,別忘了給我變條小手帕,幼兒園的小弟弟,天熱用它把汗擦。”
云是每天都會見到的事物,它變化無窮。家長或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去想象,然后再引領幼兒聆聽、誦讀這首兒歌,幼兒就會被兒歌中所描繪的景象吸引,跟隨作品一起去想象。
四、在學前教育中,幼兒文學具有培養幼兒人文情感的作用
真正的文學作品必須是具有豐富真摯情感的文學,它用情感打動讀者,讓讀者跟隨作品感受喜、怒、哀、樂,感受善、惡、美、丑。好的幼兒文學也必須同樣具有這樣的特點,其中的正義感、愛國情懷以及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都會對幼兒產生積極的影響。如欣賞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幼兒會對小女孩產生深深的同情;欣賞《白雪公主》,幼兒會憎恨丑陋、兇惡的皇后;欣賞寓言《東郭先生和狼》,幼兒會痛恨狡猾的狼,會為狼的結局拍手稱快。
幼兒的成長過程離不開模仿,模仿語言,也模仿行為。因此,在接受幼兒文學作品時,也常常受作品中角色形象感染,產生崇拜心理,進而去模仿他們的行為。如欣賞《小馬過河》,通過對故事的理解,幼兒會學著勇敢,學著自信,學著自己動腦嘗試做事情。
童話大王鄭淵潔說過,他創作的目的就是豐富孩子的想象力,讓孩子們笑,讓孩子們高興。孩子們的世界是純真的,美好的,幼兒文學作品可以讓幼兒增長見識、培養本領、感受美好,可以讓幼兒受益終身。
參考文獻:
[1]方衛平,王昆建.兒童文學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胡健玲,孫謙.中國新時期兒童文學研究資料[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