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西葉
摘要:信息技術時代,知識成幾何級爆炸式增長,知識傳播的載體豐富多彩,人們獲得新知識的方式也更加多元。這就需要我們具備較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能夠熟練地、創(chuàng)新地使用信息技術為生活、工作、學習服務。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式單一,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不充分,從而阻礙了學生思維個性的發(fā)展,易造成學生思維的惰性,不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現(xiàn)實與時代要求的巨大落差,促使我們必須要去研究小學語文課堂與信息技術融合的問題,探索信息技術時代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新模式。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信息技術;新模式
當前,小學語文課堂上普遍存在不用、濫用信息技術的狀況。學校有先進的教育教學設備,例如電子白板,教室多媒體設備等等,但是有的老師用起來就是不順手,認為比較麻煩等等,致使先進的教學設備成了擺設。基于此,筆者立足于信息技術時代的背景下,尋找小學語文課堂與信息技術融合的范式,著眼于小學語文課堂與信息技術的融合下的課堂教學新模式、課堂教學評價等具體操作策略的探尋,期望于讓我們偏遠省份的一線小學語文老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能夠更加充分、合理地使用多媒體設備,恰當運用信息技術,將信息技術思維運用到語文課堂中,讓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地理解課文、學習語文知識。
一、多媒體運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必要性
首先,多媒體教學不受空間與時間的限制,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在任何地點、時間多次傳授相同的內(nèi)容。其次,專業(yè)設置較靈活,能夠隨著發(fā)展來調(diào)節(jié)專業(yè)與方向,從而滿足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再次,不受學校的限制與約束,其他學校的優(yōu)秀教師可以通過遠程教育來對學生進行指導,這樣一來,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水平。另外,多媒體由于其生動 、形象 ,因此更容易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的情感。對于文學作品來說,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審美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內(nèi)容。由于學生受閱歷等的限制,因此,普遍存在一種現(xiàn)象,即作品情感和學生情感有一定差別。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利用計算機自身的調(diào)控優(yōu)勢,把枯燥的語言文字變成形與聲相結合的畫面形式,從而營造出一種良好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和作者產(chǎn)生情感的共振。
二、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打造語文課堂教學新模式的實踐探究
1.運用信息技術,著眼以生為本,變“教學”為“研究”。
常規(guī)的教學方案通常是從教者的角度出發(fā),強調(diào)教學設計的嚴謹縝密,絲絲相扣。這樣的教學貌似無可挑剔,學生卻始終處于被牽引學習的位置,與生命教育理念相去甚遠,因此,將教學設計設為變革的起點。變“教學”為“研究”看似只是字面的小變化,但它蘊含的意義卻十分深遠。把過去的以教授為主的流程設計轉變?yōu)樾≌n題研討。一是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擁有者,權威的化身,他們從至高的“教者”轉化為與學生平等相處的研究者,探究者。二是學生參與融入學習的“度”是決定他能否在學習活動獲取成就感的重要基石。“研究活動”不再有誰來“教”,沒有思考就沒有收獲。孩子必須依靠自己的思考,動手操作,與人合作,交流展示,激辯爭鋒這些變換的互動活動幫助自己最大限度融入學習,才能學而有成。三是隨著學生的參與融入,他們在課堂自然享有更多的話語權,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看法。真理就是在這樣的互動,對話中漸漸明晰,提煉生成。
2.運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只是一味地將知識點對學生進行講解,導致課堂無趣、沉悶,從而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也得不到提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那么就不會積極主動地對知識進行探索。多媒體因具有極強的表現(xiàn)力,可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直觀、形象地展現(xiàn),加上小學生好奇心較重的特點,他們極易被多媒體所展現(xiàn)的圖像吸引,從而產(chǎn)生興趣。以《桂林山水》為例,在教授這篇課文前,教師可播放與桂林的山水景色相關的視頻或者圖片供學生觀賞,讓學生通過圖像感受到桂林漓江“靜得讓你感受不到它在流動”“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等特點,還可適當?shù)嘏渖萧浯涞膱D片,使他們對課文所描寫的景色有更真實的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進入一個求學的狀態(tài)。很多學生可能都沒有親身體驗過桂林山水的美,可是多媒體卻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將課文所描繪的景色形象、逼真、生動地展現(xiàn)出來,使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提高其對知識進行探索的積極主動性。
3.運用多媒體直觀形象地展示事物,降低學習難度,提高教學質(zhì)量。
小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還處在初級的階段,他們的形象思維比較強,而語文教材中的教學內(nèi)容對他們來說還存在著一定的難度,那么為了實現(xiàn)有效教學,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直觀形象地展示教學的內(nèi)容,從而讓學生在視覺的作用下對所學的內(nèi)容有清楚直觀的認知與理解,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例如,在教學《比尾巴》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出示各種動物的圖片或者視頻,讓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看圖片,將各種動物的尾巴特征形象地記憶下來。為了加深學生的記憶,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簡單的謎語,讓學生在積極的動腦思考中加深印象,提高學生的生活常識。
4.發(fā)揮多媒體技術優(yōu)勢,拓展閱讀的深度。
閱讀是語文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手段,它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深入認識母語,了解祖國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對學生的成長影響巨大。《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注重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可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教會學生識文斷字、理解語言和掌握寫作的技巧,而且還要引導學生深入文本,體會其內(nèi)涵,從而達到情感的共鳴。發(fā)揮好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不僅能豐富教學內(nèi)容,刺激學生感官,讓閱讀教學變得更加富有生氣,還有助于拓展閱讀深度,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筆者認為,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選擇教學媒體一定要基于實際,講實效,重發(fā)展,注意將傳統(tǒng)媒體與現(xiàn)代媒體有機結合,以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最優(yōu)化。
當前,計算機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物。研究如何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小學語文教學,開辟語文教學的新思路,打造小學語文教學的新模式,是適應現(xiàn)代教學發(fā)展的需要。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多媒體技術的進步,語文教學將發(fā)生巨大的變化。
參考文獻:
[1]李小莉.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求知導刊,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