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潔
【摘 要】目的:探究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特征及護理干預策略。方法:回顧分析本院心腦血管科2017.1-2018.1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按照年齡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青年組(年齡≤40歲)和老年組(年齡≥70歲)。觀察對比組間臨床特點、冠狀動脈造影情況的差異,并分析臨床特點與發病情況是否存在相關性。結果:觀察組患者中存在大量吸煙、酗酒、典型胸痛、情緒激動和家族史的患者例數分別為32例、13例、11例、6例、17例,均比對照組多,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在冠狀動脈造影中表現為單支病變的例數為26例,多于對照組,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置入單個支架的例數為23例,多于對照組,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組間尿激酶溶栓治療患者例數相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經Logistic相關性分析,大量吸煙、酗酒、典型胸痛、情緒激動、家族史與急性心肌梗死呈正相關。結論:護理人員應該根據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特征予以相應的護理措施,開展健康教育,健康患者生活方式,以改善預后,降低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復發幾率和死亡率。
【關鍵詞】青年;急性心肌梗死;臨床特征;護理干預策略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of young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82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dmitted to our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epartment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8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ir age,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young group ( age ≤ 40 years ) and the elderly group ( age ≥ 70 years ).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ronary angiography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cidence was analyzed.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re were more cases of smoking, alcoholism, typical chest pain, hypertension and family history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 p < 0.05 ). The number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showed single branch lesions in coronary angiography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 p < 0.05 ). The number of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 p < 0.05 ). Logistic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moking, alcohol abuse, typical chest pain, hypertension and family history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nclusion: nursing staff should take corresponding nursing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young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rry out health education, healthy lifestyle of patien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reduce the recurrence rate and mortality rate of young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Key words: you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linical features; Nursing intervention strategy
【中圖分類號】R54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4--01
前言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導致的心肌壞死。臨床多表現為胸骨疼痛,可并發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疾病。如若病情嚴重,可危及生命。近年來我國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率逐年上升,當前至少有200萬病患。青年急性心肌梗死90%發病與30-40歲之間的男性,發病時表現為典型胸痛。臨床治療方式多為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適當的護理模式可提高治療效果,保證預后。為了增強護理工作的針對性,本文借助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1例,根據其臨床特征開展護理干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1.1 病歷資料 本次試驗選用我院心血管科2017.1-2018.1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按照年齡將患者進行分組。對照組為年齡≥70歲患者,共41例;觀察組為年齡≤40歲患者,共41例。對照組男28例,女13例,年齡70-91歲,平均年齡(81.3±7.9)歲;觀察組男25例,女16例,年齡21-40歲,平均年齡(35.7±5.1)歲。所有患者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簽署試驗告知書。兩組患者(除年齡外)一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
1.1.2 診斷標準 依照1997年WHO提出的《急性心肌梗死判定標準》,為患者予以確診。所有患者必須滿足判定標準中的兩條以上,即為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存在缺血性胸痛的臨床病史;(2)心電圖的動態改變;(3)血清心肌標志物濃度存在動態改變。
1.1.3 納入標準 (1)符合臨床診斷標準,確診病情;(2)無精神疾病史、意識障礙,依從性良好;(3)無腫瘤疾病、全身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統疾病;(4)病歷資料齊全,能夠有效隨訪;(5)對本研究知情,由本人/家屬簽署同意書。
1.1.4 排除標準 (1)存在感染性疾病、風濕性瓣膜病、心肌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腦卒中;(2)嚴重肝腎功能衰竭;(3)30d內經歷過大手術患者;(4)依從性差,不能配合研究;(5)病歷資料殘缺,或不接受后期隨訪者。
1.2 方法
1.2.1 資料收集與分組(青年組、老年組) 采用電子病歷HIS系統,調取所有患者的相關病歷資料。病歷信息包括年齡、病情、既往病史、冠狀動脈造影情況等信息。根據患者年齡具體情況,為患者進行分組。將所有患者按年齡差異分為兩組,青年組和老年組。青年組選用年齡在40歲以下的患者,老年組選用年齡在70歲以上的患者。統計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并記錄所有患者的臨床特點。臨床癥狀主要包括是否吸煙、酗酒;是否存在典型胸痛、情緒激動及家族史。
1.2.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予以冠狀動脈造影,并根據影像學資料情況擬定治療方案。為所有患者開展常規治療,包括抗血小板凝聚、擴張冠張動脈藥物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臨床治療中,采用尿激酶1500000U靜脈溶栓治療的患者有29例,采用PCI治療的患者有17例,延期采用PCI手術治療的患者有36例。記錄手術患者植入支架數,并完善病歷情況。對兩組患者臨床特點、心肌梗死發病情況進行回歸分析。
為所有患者開展護理,護理期間需及時與家屬進行溝通,確保護理工作的開展。入院后,避免患者開展過于劇烈的活動,確保臥床休息,穩定患者血壓情況。為患者開展連續性心電監測,時長為72h。為患者開展心電圖檢測,并保持持續性吸氧狀態,時長可控制在48-72h之間,吸氧流量可為3L/min。如患者出現胸痛癥狀,可為患者開展陣痛護理。肌注6mg嗎啡,緩解患者胸部疼痛感。為患者開展醫囑治療,及時為患者開展抗血小板藥物及抗凝藥物護理。指導患者定量服用藥物,確保藥物治療效果。為患者開展血壓測量,根據患者血壓情況采用硝酸酯類藥物進行血壓控制。如患者在發病5h內無溶栓禁忌,可為患者開展尿激酶溶栓治療。為施行PCI手術的患者開展常規護理,并保證患者病房安靜。適當為患者開展健康教育,針對疾病的影響因素進行教導,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及恢復的自信心。糾正患者不良生活習慣,勸告患者健康生活作息。告知患者戒煙戒酒,保持情緒穩定。避免暴飲暴食,堅持低鹽低油飲食。增強維生素和礦物質飲食,確保飲食質量。堅持少食多餐的飲食原則,增強蔬菜的進食。告知患者不能飲食過量,確保大便規律。減輕心臟負擔的同時,提高自身免疫力和身體機能。針對處于恢復期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指導患者開展輕微運動。針對患者過于強烈的運動,予以制止。及時為患者講解不良情緒對疾病的影響,保證患者情緒處于平穩狀態。針對患者心理情緒特點,為患者開展心理護理。幫助患者改正暴躁的情緒,確保心態平和的面對所遇問題。保證患者在出院后,也能夠通過心理壓力緩解方法改正情緒不穩定的弊端。為患者制定健康的生活作息制度,確保患者按照健康生活作息有規律的生活。于患者出院前,告知患者禁煙禁酒,降低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復發幾率。同時,還要指導患者規范性服藥。避免患者因盲目服藥導致的肝腎功能受損,提高患者用藥意識。定期對患者進行隨訪,保證患者能夠勞逸結合的開展工作。針對存在家族史的患者,可傳授其心臟病疾病預防方法,提高其心臟保護意識。保證預后的同時,可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降低疾病死亡率。
1.3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一般資料;(2)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特點;(3)對比兩組患者冠狀動脈造影情況;(4)針對觀察組患者臨床特點與發病情況開展相關性分析[1]。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分析數據,所有計量資料通過“”表示,對比結果采取t檢驗;計數資料通過“n(%)”表示,對比采用X2檢驗。如果P<0.05,則說明數據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相關性以Logistic相關性分析進行。
1.5 質量控制 樣本選擇:在選擇研究對象之前確定納入標準、排除標準,按照樣本量計算方法科學確定總體樣本量及每組患者的樣本量。遵循納入與排除標準,采用年齡分組方式抽取研究對象,一旦抽取的研究對象不符合本次研究標準可重新選擇。調查實施:對實施調查的各個調查員進行專業化培訓,使其明確此次調查的目的、方法、意義,規范自身的調查行為,保證調查的科學性、準確性。
2 結果
2.1 組間臨床特點對比
觀察組患者存在大量吸煙、酗酒、典型胸痛、情緒激動和家族史的例數比對照組多,組間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2.2 冠狀動脈造影對比
觀察組患者在冠脈造影中,單支病變人數居多,植入單個支架的人數居多。組間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療的患者例數較少,組間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2.3 回歸分析
本次試驗采用Logistic相關性分析方法,分析大量吸煙、酗酒、典型胸痛、情緒激動、家族史與急性心肌梗死是否存在關系。經Logistic分析,大量吸煙、酗酒、典型胸痛、情緒激動、家族史與急性心肌梗死均呈現正相關性(or=0.77,P=0.001;or=0.89,P=0.003;or=0.71,P=0.017;or=0.73,P=0.023;or=0.83,P=0.041)。
3 討論
3.1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常發于歐美國家,屬于心血管內科常見疾病之一[2]。患者常發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的基礎上,因某些因素誘使冠狀動脈粥樣斑塊破裂。導致血小板在破裂斑塊的表面聚集,形成血栓[3]。血栓形成后突然阻塞冠狀動脈,導致患者心肌缺血壞死引起發病。或因心肌耗氧量劇烈增加,可以誘發急性心肌梗死。發病前常伴隨心絞痛,心律失常等癥狀。常采用心電圖為患者進行查驗,臨床治療方式多為藥物治療和PCI手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較高,臨床常采用常規護理輔助治療,效果欠佳[4]。
3.2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特點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是發生于40歲以下的青年群體,其發病原因為急性心肌梗死。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具有發病急、劇烈胸痛等特點[5-6]。易并發心臟破裂、心肌梗死后綜合征、室壁瘤。臨床常采用心電圖、CT、冠狀動脈造影為患者進行檢查確診。青年心肌梗死多發生于猝死,生前并未得以診斷。死后經驗尸得知,病發于心肌梗死。由于青年群體身體素質好,經治療后死亡率較低。因為年輕,大多采取急診PCI或延期PCI治療,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療的患者極少。患者出院后病情穩定,可恢復勞動力,預后效果相對較好。但對于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誘發病因,需要加強探究。只有針對發病原因開展有針對性的糾正,才可避免病情二次復發,確保患者生活質量。本文通過試驗探究得知,大量吸煙、酗酒、典型胸痛、家族史、情緒激動均是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誘發原因。由于以上因素導致患者發病突然,臨床癥狀表現為胸痛。再加上青年群體對于心肌梗死的認知不足,使得亂服藥現象嚴重,增加了死亡率。
3.3 青年心肌梗死護理干預策略
急性期護理應在監護室開展,加強患者心電血壓的監護[7-8]。針對患者病情變化嚴密監控,及時開展相應的護理干預。這需要護理人員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和護理水平,可針對急性心肌梗死管理要點開展護理。還需要護理人員能夠準確讀取心電圖信息,以便于開展急救護理。護理人員在開展護理過程中,還需要掌握患者心肌酶、心功能和心肌壞死等標志物,為患者及時開展醫囑護理。針對惡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可予以護理,降低其并發幾率。及時為患者及家屬開展心理護理,提高患者及家屬的救治信心[9-10]。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發病急、年紀輕,還需要繼續從事生產活動。因此,需要針對疾病預后情況應及時告知。消除患者恐懼及悲觀情緒的同時,為患者撫平心態。通過宣傳片等方式,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可根據患者情況為患者開展不同方式的健康教育,幫助患者度過危險期。
穩定期護理工作開展的重心即為健康教育護理,可提供健康教育護理規范患者生活習慣,改正患者不良生活習慣及作息[11-12]。針對患者文化程度及脾氣秉性,為患者開展不同的健康教育活動。針對患者吸煙、酗酒情況進行健康教育。針對吸煙、酗酒的危險性進行告知,耐心為其解釋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與吸煙酗酒有關。提高患者對于戒煙戒酒的認識。以糾正患者不良生活習慣,降低心肌梗死復發率。指導患者合理搭配膳食,避免動物內臟、油脂食物的使用。針對存在家屬病史的患者加強宣傳力度,提高其對心肌梗死的認知。確保護理工作開展的同時,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康復期護理工作的目標是降低患者復發幾率,可通過隨訪護理延長護理周期,達到護理目標[13-14]。可根據患者恢復情況,為患者開展康復訓練。選擇適合患者的康復訓練方式,指導患者開展鍛煉。采用循序漸進的原則,幫助患者提升免疫力,加快身體機能的恢復。青年群體出院后由于自制力較差,易導致病情復發。因此在出院前應該嚴肅告知其自我護理方式和疾病預防方式,出院后對患者開展隨訪護理。針對藥物使用方式、相關注意事項、情緒控制方法進行指導,確保患者能夠正常開展社交。及時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交流,確保患者自制力的提升。提升患者家屬的認識,使其對患者開展監管管理。以保證治療效果,降低疾病復發幾率[15]。
3.4 小結
青年心肌梗死的發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應該做好病情預防和護理,降低發病幾率。當患者處于心梗急性期間,同樣也需要加強病情監測,及時做好護理工作,防止病情惡化和并發癥的產生。針對患者開展必備的生活護理和心理護理,提高患者治療的信心。當患者病情穩定后,可為患者開展健康教育,健康患者飲食習慣。確保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面對治療和工作,降低患者復發率和死亡率。待患者康復出院時,可為患者開展延續護理,例如電話隨訪等。促進患者早日恢復健康,確保預后。
4 結論
綜上所述,青年心肌梗死患者存在特殊性,應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才可提高患者預后,降低復發率和死亡率。應為青年心肌梗死患者開展急性期護理、穩定期護理和康復期護理,才可確保護理效果,使護理工作更好的為患者服務。同時,還要針對存在典型胸痛、家族史患者開展防治工作,使疾病知識的普及和宣傳落到實處。還要提高青年人對急性心肌梗死的警惕性,以便于疾病早發現、早治療,減少誤診、漏診現象。針對青年人群體要加強對健康生活方式的宣傳,保證青年人保持健康的心態面對工作和生活,降低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率。
參考文獻
張曉芬, 袁承軍, 何玲. 急診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搶救過程中的應用效果及護理干預評價[J]. 河北醫藥, 2016, 38(8):1272-1274.
岳宏, 郭惠麗.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護理干預措施及效果分析[J].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6, 16(9):1381-1383.
劉雅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系統護理干預的康復效果研究[J].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6, 4(13):118-119.
彭家芹. 系統護理干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康復效果觀察[J]. 中外醫學研究, 2016, 14(32):114-115.
陳瑾, 李小玲. 中醫綜合護理干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 價值分析[J]. 中國現代醫生, 2017, 55(14):148-151.
李曉豐. 護理干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當代醫學, 2016, 22(36):123-124.
鄭翠仙, 顧愷.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護理干預[J]. 健康研究, 2017, 37(1):101-102.
姜宏宇. 探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護理干預效果[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7, 8(15):173-174.
雷震霞. 急性心肌梗死中協同護理干預的策略及臨床意義[J]. 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 2017, 3(1):65-68.
柴虹.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 臨床研究, 2016, 24(11):92-93.
蔡愛寧, 劉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系統護理干預的康復效果研究[J]. 大家健康旬刊, 2016, 10(11):118-119.
蔡海羽, 趙秋菊. 康復護理干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J]. 河南預防醫學雜志, 2017, 28(8):628-629.
任海香, 李紅艷. 優質護理干預在急性心肌梗死常見并發癥中的作用分析[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7,27(49):238-239.
程鳳麗.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慮與抑郁狀況調查分析及護理干預體會[J]. 首都食品與醫藥, 2017,3(14):126-127.
王懷霞. 對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疼痛部位的判斷及護理干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1(6):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