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斯琴
摘要: 時代的發展對于我國各行業都帶來了影響,同樣也影響到了我國的教育業。進而教育工作者開始重新審視當前的教育并提出了素質教育理念,即不再一味的追求教學的分數而是將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政治思想培養等多方面都融合到了當前的教學中來,寄以希望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素質教育。
關鍵詞: 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教學方法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師已被提出全新的要求,要將生活化教學放在關鍵性位置,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構建高效課堂,提高政治教學有效性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高中政治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性
知識源于實踐,而實踐是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是全方位檢驗知識的唯一標準。因為高中政治和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多層次優化教學模式,注重生活化教學,這符合素質教育對高中政治教學提出的客觀要求,即回歸生活實際,貼近高中生生活實際。高中政治教學面向學生、面向生活、面向社會,利于將素質教育理念有效落到實處,利于學生全面、客觀理解高中政治知識點,在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將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巧妙應用到實踐中,不斷提高他們的政治綜合實踐能力,使其逐漸樹立正確的“三觀”,學會正確看待身邊的人與事,逐漸提高學生的社會認知能力、生活能力,不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此外,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利于理論與實踐有機融合,在改變素質教育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現狀的基礎上,不斷提高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效率以及質量。
二、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特點
(一)生活課堂化特點。為了更好的將知識與生活融會貫通,當前教師在進行高中政治課堂生活化教學時會在課堂中創造一些生活情境或是引入游戲。從而來吸引學生,讓課堂教學變得輕松。事實上正是這些生活的例子令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具有了生活化特點,促使教學達到源于實踐、回歸實踐。
(二)生活學業化特點。為了更好的讓學生了解到公民的權益、國家的權利、掌握生活的技能,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引入了生活元素,從而來改變教學只停留在理論層面的現狀。這樣的教學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對于提升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具有積極的作用。因而就這一角度而言,高中政治課堂生活化教學具有現實的生活化特點。
(三)生活學生化特點。對學生進行高中政治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使學生獲取更多的生活學習經驗,為其日后的學習、工作奠定下更為良好的基礎。因而,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教學方式下,教師會著眼于未來進行教學。所以就這一角度而言,高中政治課堂生化教學具有未來生活學習化的特點。
三、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必要性
(一)對教學狀態具有改善性作用。目前,學生對于高中政治教學學習主動性不強、興趣不高,這嚴重影響到了教學的狀態。而將生活化方式引入到高中課堂教學中后,教學與生活的聯系度更強,學生更容易接受知識,進而對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現狀起到了改善性的作用。
(二)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政治的效果具有積極的作用。作為一門具有時效性特點的學科,高中政治課教學內容是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變化的一門學科。在教學上教師結合生活將現實的新聞等引入到教學中來,對于學生政治的掌握、學習效率的提升具有積極的意義。
(三)進一步提升了高中政治教學的價值。高中政治教學的設置是為了更好地來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而將生活元素引入到教學中來可有效的調動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這更利于學生在生活實踐中體會到生活的意義,對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
四、高中政治教學生活化的對策
(一)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促進學生學習動力的關鍵點,也是提高生活化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而這需要創設良好的生活化教學情境。以高中政治“生活與消費”中的《多彩的消費》為例,上課之前,教師要圍繞該課教學重點與難點內容,結合當下高中生已有的興趣愛好、性格特征、認知結構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選取他們熟悉而感興趣的消費素材,優化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合理的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播放關于消費的短片,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巧妙導出新課題——多彩的消費,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基礎上,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有效展開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圍繞多媒體教學課件,講解“消費及其類型”知識點,便于學生準確把握消費相關知識點。隨后,在講解“樹立正確消費觀”知識中,教師可以讓班級學生根據所掌握的“消費及其類型”知識點,說說日常生活中自己乃至家人、朋友等的消費行為,并說說是否屬于正確的消費觀,在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中去認識消費觀。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學生回答情況,針對存在的問題,有效開展課堂教學,促使學生意識到日常生活中樹立正確消費觀的重要性以及錯誤消費觀的危害,多層次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金錢觀,在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中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科學安排生活化教學內容,構建高效課堂。
從某種角度來說,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有效性的提高離不開高效課堂的構建,而在構建高效課堂中,教師需要科學安排生活化教學內容。以高中政治“文化傳承與創新”章節中的《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為例,在上課之前,教師需要準確把握“傳統文化的繼承”“文化在繼承中發展”重點與難點內容,根據班級學生已有的各方面能力,尤其是他們關注的文化焦點與熱點問題,選取新時期文化傳承與發展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實例,科學安排教學內容,使其具有鮮明的生活化特點,優化課堂教學形式,借助師生、生生互動,在活躍課堂氛圍的基礎上,構建高效課堂,便于學生將文化繼承與發展理論知識和自身日常生活關注的相關焦點與熱點問題有機融合,試著利用政治理論知識去看待外來文化沖擊下我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在課堂結束之后,教師可以采用分層教學法,圍繞單元內容,給學生安排難易不等的“傳統文化繼承與發展”課題實踐作業,使其在實踐中學會正確看待傳統文化,積極參與到傳統文化的繼承以及發展中,更好地保護傳統文化。
總而言之,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要樹立生本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中心,準確把握生活化教學具體要求,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科學安排生活化教學內容,將理論與實踐有機融合,以此,構建高效政治課堂,培養學生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牛苗苗.關于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理性思考與分析[J].文教資料,2016(19)
[2]黃偉環.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學周刊,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