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麗珍
摘 要: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處于教學的主導地位,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課堂的管理者,而學生則是被動的接受者、服從者。為破除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通過微課實現翻轉歷史課堂的教學新模式,已成為推動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突破口。翻轉課堂是教學方式的一場自上而下的改革,它是以合作探究為主要形式,以培養學生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促成學生質疑和合作精神為主要目的。將從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微課如何破除傳統模式的束縛并實現翻轉歷史課堂教學兩個方面,為大家打開歷史翻轉課堂的新視角。
關鍵詞:傳統教學模式;微課;翻轉課堂
在傳統的課堂中,教師通過語言的講述和行為的灌輸來實現知識的傳授,學生往往被慣性地忽視,師生間缺乏交流,學生之間缺少合作,這嚴重影響了學生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的提升。筆者認為只有理清傳統教學的弊端,方能打破傳統教學的束縛,開拓翻轉課堂的新模式。
一、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
1.重教法輕學法
在傳統的課程觀中,課程內容都由教育部門確定,教師的職責就是踏實而有效地傳遞課程內容,只能跟在課程內容后面亦步亦趨。教學中,只能以教師為本位,嚴格按照課程要求“去教教科書”,無法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更無法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2.重知識輕能力
傳統教學往往把學生學習的成績作為評價教學的唯一標準。于是越來越多的學校一味追求升學率,把學生當成接受知識的機器,教師只為考而教,學生只為考而學,完全脫離了學習的本質。傳統課堂嚴重束縛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得不到平等交流、展現自我的機會,更制約了學生觀察、分析、理解、總結等綜合能力的發展。
3.重結果輕過程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忽視知識的來龍去脈,只偏重于學生學習知識的結果,壓縮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過程。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中側重于對知識點的講解,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反饋預設不足,沒有給學生留足思維的時間和空間。表面上看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將前人的知識經驗高效率地傳給學生,實際上這種模式剝奪了學生思考的過程,使學生只會生搬硬造,缺乏質疑、創新能力。
為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將課堂還給學生,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探究學習、敢于質疑的精神,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我們必須摒棄傳統模式的弊端,發揮現代技術教學的優勢,充分利用微課這一教學手段,顛覆傳統課堂,在歷史教學中實現翻轉課堂。
二、以微課為載體的歷史翻轉課堂的幾種基本模式
基于微課翻轉課堂的理念,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做到學生在課前借助微課有效預習,記錄自己的思路與創新點,并在課堂上積極開展互動探討、提出質疑、分析并解決問題等一系列活動。為使大家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能得心應手地運用微課資源,筆者將微課歸納為以下幾種類型:
1.探究活動類微課
為契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做好歷史問題的探究和深入學習,將歷史與現實對比分析,探究歷史發展的過程和原因,并以史為鑒,將歷史服務于現代的生產和生活實踐。
如:教師在設計“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這一探究活動的微課時,可選取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發展的不同階段、特征、原因及影響,適量引用史料、圖片和視頻,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平臺,并在微課中提出設問,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活動,構建知識網絡,進行歷史事件對現代社會影響的探究。
2.專題知識類微課
專題知識類微課是依托網絡技術,借助微型網絡課程,引導學生對某個知識點、某章知識的深入學習。該類型的微課解決了歷史課堂教學時間少的問題,引導學生利用課下時間翻閱資料,查漏補缺,構建完整的知識網絡。
如:在設計專題微課“文革的教訓”時,教師可讓學生在課下自己翻閱資料,與教師、家長交流,了解課程相關內容,然后通過對微課的學習,形成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探求的基本認識,深入理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建設的得失,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3.綜合實踐類微課
新歷史課程標準中不僅要求學生牢記歷史事件,掌握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更鼓勵學生將歷史與現實生活相結合,使歷史服務于現實生活。綜合實踐類微課能讓學生在學習微課的同時,應用微課中的知識,開展實踐探索活動。
如:在設計“中蘇改革之比較”專題時,教師可要求學生借助微課學習掌握中蘇改革的過程、內容,并自行比較兩者的異同,做好記錄。在課堂授課的過程中,老師可要求學生通過小組的合作探究,對中蘇改革進行比較,并要求學生課后撰寫論文,讓學生表述中蘇改革對中國現今社會改革有何借鑒意義。
運用微課打破傳統教學模式,能有效拓展課堂的時間和空間維度,實現學生課前預習,課中討論、交流、探究,課后分析、反思、領悟,實現對傳統歷史課堂的翻轉。這一互動教學模式的產生,讓學生在主動學習、掌握知識的同時,提高了運用歷史、以史為鑒的能力,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雖然,微課教學仍處于摸索階段,但我堅信這一新的教學模式定將帶來歷史課程改革的新篇章。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