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
摘 要 朗讀是一種出聲的閱讀方式,朗讀可以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言語能力和表達能力。我們應該重視朗讀的重要性,在小學生朗讀的過程中及時進行指導。本文分析了在朗讀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的重要意義,闡述了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指導的策略。
關鍵詞 課堂朗讀;朗讀指導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1-0199-01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朗讀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方法,是培養語感最行之有效的捷徑,更是讀者心聲的復活,它能夠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語感素養。雖然已經進入全面的課改,但在我們現實的課堂教學中,仍存在著重聽、說、寫的訓練,忽視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大量的提問、思考擠掉了學生寶貴的讀的時間,致使學生在語文理解和朗讀上存在著局限性和停滯性。
在我校我發現學生在朗讀上存在著以下一些常見的弊病:(1)朗讀時“多字、漏字”;(2)朗讀時“唱讀”;(3)“一字一頓”,速度過慢;(4)速度過快,無法品味;(5)不能集中注意力去讀。 那么,教師該如何進行語文朗讀教學方面的指導呢?
一、營造氛圍,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學生把課文讀正確、流利、有感情,就需要使他們對朗讀產生興趣,去主動學習,把朗讀當成一件樂事。如何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呢?
(一)激發自信
輕松活潑的氛圍,是學生發揮積極主動性的前提。因為只有敢讀,學生才能愛讀,從而會讀。在日常的教學中,老師應以平等、寬容、友善的心態對待學生,創設輕松、愉快的氛圍,讓學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現和舒展開來。同時,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朗讀的優點,及時地加以肯定和表揚,讓學生享受到取得成績的滿足、興奮。成就感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使其對朗讀產生興趣,不斷提高自己的朗讀能力。
(二)感情范讀
教師范讀應該是一種藝術,一種聽覺的美感。響亮悅耳的范讀會極具感染力,其聲調平仄交錯,加上嗓音變化,把無聲文字讀得抑揚頓挫、節奏鮮明,或深沉委婉,或歡暢愉悅,或豪邁悲壯,使學生在聽覺中受到感染,產生情感共鳴。
二、運用朗讀技巧,提高朗讀能力
朗讀的具體方法包括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強調發音、停頓、重音、語調、速度等幾個方面。優美的朗讀表現為語調的輕重快慢、感情的豐富多彩;要使學生形成較高的朗讀水平,朗讀技巧的指導很重要。
(一)消除頓讀現象
低年級學生在朗讀時經常會發生兩字一頓的現象。這種現象的產生,主要是由于低年級學生語感差,還沒有完全形成句子的概念,他們常常只是從單個漢字的角度去讀,最多也是連成詞來朗讀,這樣就很容易產生頓讀的現象。要對這一現象加以矯正,首先要從整句話的朗讀指導入手,要求學生努力把詞連貫起來讀。
(二)指導正確斷句
課文中有時也會出現一些長句子,如果一口氣讀完會既吃力,也缺少節奏感,這就需要指導學生在朗讀時學會恰當斷句。正確斷句能力的形成一方面來源于教師的示范、領讀和經常性的練習。在平時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提供給學生大量的朗讀時間,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反復得到鍛煉。
(三)改變單一語調
讀通順、讀流暢僅僅是對學生朗讀能力的最基本要求,還要通過讀培養學生優良的語感,這其中感情朗讀尤為重要。低年級學生在朗讀時缺少情感體驗,不能與文字產生共鳴,因而在朗讀時往往顯得語調單一。只有讓學生逐步掌握以聲音來表情達意的規律,把握停頓、快慢、高低、語調的調節,才能更好地表現課文所要表達的情感,使學生沉浸在喜怒哀樂的情境之中,豐富感性認識,加強對課文的理解,深入領會文章蘊含的思想感情。
(四)糾正尾音下降趨勢
讀末尾字時要特別提醒讀字的原聲調。
三、多種方式地朗讀
因為課堂實際教學的限制和教師的喜好不一,造成了課堂朗讀形式的單一,單調的一種形式的讀,這就很難調動學生的朗讀興趣。學生朗讀形式的多種運用,將改變這一面貌。有如下幾種常見的朗讀形式:
(一)學生誦讀
這種朗讀方式適合于古詩文教學。當學生對文章的內容已有了較深刻的理解時,教師可要求學生背誦某些精彩的語段或全篇。這樣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增強語感,提高審美能力,養成高雅氣質。
(二)全班齊讀
全班一起讀的方式,可以讓班里的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但很難避免一些學生渾水摸魚,暗里開小差。齊讀,就要要求全班的朗讀聲音一致,對于情感和停頓上就很難把握。
(三)分角色讀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教材選取,大都情節生動,形象鮮明,能很容易的讓學生記憶。小學生想象力豐富,能將自己想象成課文中的主人翁。依據這一心理特征,角色分配的朗讀,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興趣,更能體會人物的心理和情感。這樣的朗讀不僅抑揚頓挫,而且極富請卻和感染力,課堂氣氛活躍而和諧。
(四)配樂讀
樂曲有著優美的旋律,又有著美好的意境。配上樂曲來朗讀,可以營造良好的情境,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有助于理解課文內容。進行配樂朗讀時,應注意樂曲的意境、格調和旋律應與課文內容相協調。
每種形式的讀法在不同的環節,它的作用又有區別,教師要精心設計朗讀訓練過程,科學合理地選擇好每一環節的形式,讓它們各盡所能。
總之,朗讀是語文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感情,理解課文的內容,而且還能加深學生學習的記憶力,提高學習情趣。學好語文,朗讀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朗讀水平的提高,語文學起來自然會順利許多。所以說我們在語文教學中,都必須把讀放到重要的位置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