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萍
[關鍵詞]新聞廣播;現狀;策略
提升影響力是搶占媒體市場的重要途徑。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促進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給傳統廣播媒體帶來了極大的影響。本文將針對新聞廣播媒體傳播的現狀進行詳細分析,探究出提升新聞廣播影響力的策略,以便于有效的提升新聞廣播影響力。
1新聞廣播媒體傳播的現狀
1.1新聞廣播媒體傳播內容單一
當前新聞廣播傳播內容過于形式化,大多內容為一線新聞以及政治大事,并沒有貼切民生。新聞傳播的喇叭不夠親民,不能真切的反應百姓生活,導致了百姓對于新聞廣播媒體產生了疏離感。由于新聞媒體傳播內容過于形式化,嚴重的阻礙了新聞傳播的影響力。
1.2廣播新聞報道形式不夠新穎
傳統媒體程序化的報道形式產生了根深蒂固的影響。傳統的報道形式,嚴格的報道流程,已經不能滿足廣大受眾的需求。當前新聞廣播報道形式中多以領導參加的會議性報道、成就性報道以及國內外重大新聞事件報道為主,如何將硬新聞更加貼近百姓,貼近民生。創新形式,有效引導輿論,是目前廣播新聞報道亟待解決的問題。
1.3新聞報道與群眾缺少互動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傳統廣播媒體也在與時俱進,借助新媒體手段,對接受眾與市場。但卻僅僅停留在技術層面,對于新媒體,只是簡單的應用,卻沒能利用新媒體的傳播優勢,補足自身短版,構建起速度、深度、廣度并重的新聞格局。比如,一些新聞廣播頻率的微信公眾平臺還僅僅停留在搜集新聞線索,節目互動等方面,一些貼近受眾的地面推廣活動。話題性新聞事件的討論等依然滯后,從而限制了廣播媒體的影響力和傳播力。
1.4媒體專業傳播人才匱乏
專業人才是新聞媒體有效傳播的必要保障。當前,媒體專業人才的培養效率已經跟不上時代的需求,導致了專業媒體傳播人才甚少。由于新聞媒體傳播人員的專業素養并不高,使得新聞播報內容文采不夠吸引人,播報內容不能直擊重點。由于缺乏新聞內容包裝、抓不到新聞內容關鍵等現象,嚴重阻礙了新聞傳播效率。
2提升新聞廣播影響力策略
2.1堅持端正的輿論陣地
新聞傳播工作是社會的嘴巴,是一項極具責任性的工作。其根本工作之一就是斟酌播報內容,準確的辨別哪些新聞內容可以說,哪些新聞內容不能說。正確的思想道德導向和大局意識。是新聞傳播工作的根本。積極的傳播正確思想導向的新聞內容。是新聞廣播傳播的根本基調,將有利于社會穩定,有利于維護廣大群眾根本利益,有利于我國發展,有利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聞內容積極地進行傳播。當出現突發新聞事件時,必須要具備大局觀,充分思考新聞背后的社會影響,無時無刻都要保持正確的思想政治高度。緊握輿論導向,切實的成為黨和政府信任的媒體,切實的成為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輿論利刃。
2.2提升廣播新聞聲音辨識度
廣播新聞是通過聽覺感官來傳播新聞內容,使受眾通過聽覺信息來調動自身的綜合感官,從而形成豐富的內心體驗。聲音便是廣播新聞的靈魂,聲音能夠發揮廣播新聞的優勢。廣播新聞主持人、評論員、記者、背景音樂、環節音效等,能夠有效地突出廣播新聞節目的特點,使廣播新聞節目更具備特色,有利于提升媒體品牌競爭力。新聞廣播應該使用固定的節目導聽墊樂以及新聞播報墊樂。利用大氣時尚的臺呼以及頻道宣傳,生動鮮活的體現新聞節目的大氣和張力。此外,要突出主持人的聲音特點、主持風格、語態等,構建獨特的聽覺辨識系統。利用固定的音效以及獨特的語言特點。提升廣播新聞聲音辨識度,增強新聞媒體品牌競爭力。
2.3增強廣播新聞親和力
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人們生活節奏加快,信息碎片化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當前形勢下,觀眾對于信息接收,更傾向于短小精煉的信息。為了迎合觀眾信息接收需求,在廣播新聞中插播組合編排環節。將復雜的信息進行有序的梳理,在盡短的時間內,插播精煉的信息。立足于廣大人民群眾,添加親民的播報內容,充分的體現廣播新聞的人文主義情懷。可以在新聞內容中,添加特色鮮明的親民型新聞播報。在親民型新聞播報時,使主持人利用口語化的播報形式,拉近與廣大群眾的距離。利用反差感,增加新聞廣播的特色。
2.4建立健全群眾互動平臺
為了切實的傾聽群眾心聲,鞏固收聽群體,建立健全觀眾互動平臺勢在必行。信息互動平臺能夠有效地鞏固新聞廣播媒體的收聽率和市場占有率。暢通線上交流平臺,廣聽民意,以廣大群眾為主體,切實的幫助廣大群眾解決困難。在踐行媒體服務精神的同時,獲取了群眾的忠誠度。積極地開展線下活動,與廣大人民群眾零距離接觸,定期開展慰問。線下活動是拓展市場空間的有效途徑。
3結束語
總之,增強新聞廣播影響力勢在必行。但是,當前形勢下的新聞廣播媒體傳播工作不容樂觀。新聞廣播內容乏味單一、缺乏群眾互動平臺、播報形式古板等問題,嚴重的阻礙了新聞播報的影響力。我們要堅持正確的輿論陣地,積極的創設獨具特色的聲音辨識系統,提升新聞媒體競爭力,在新聞播報過程中插播組合編排環節,切實的滿足當前群眾對于信息接收的需求。在廣播新聞中加入親民環節,建立健全群眾互動平臺。切實的提升新聞廣播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