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帥
[摘要]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與演進,以互聯網為載體與介質的新媒體傳播工具不斷涌現出來,推動了新聞報道過程中新聞敘事方式的變革與創新:從過去單線條的敘事模式向著多角度、多維度的深入型的新聞敘事模式轉變。在新媒體背景下,要想使新聞報道能夠呈現最佳的狀態,必須不斷創新新聞敘事方式,豐富新聞報道的模式。本文闡釋了新媒體背景下新聞敘事模式的轉變,提出了新聞敘事模式改進的可行性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新聞敘事模式;信息傳播
一、關于新媒體
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的。維基百科對于新媒體的定義是:泛指利用電腦(計算及咨詢處理)及網路(傳播及交換)等新科技,對傳統媒體之形式、內容及類型所產生的質變。從這個定義中,我們不難發現,相比于傳統媒體,新媒體在形式、內容以及類型上都發生了“質”的變化。這里的“質”首先指的是其介質。
(一)新媒體的介質
傳統媒體的介質包含的范圍通常是印刷的報紙、雜志、無線電廣播以及電視。相較于傳統媒體,新媒體在介質范圍上的界定沒有傳統媒體那么明確,但其類型主要以互聯網為載體,含部落格(博客,weblog)、門戶網站、搜索引擎、虛擬社區(BBS)、網絡廣播(podeast)等。在美國,新媒體通常指的是以You Tube為代表的視頻媒體,以Face-book、Twitter為代表的即時網絡媒體和以Google為代表的搜索引擎:而在我國。新媒體常常指的是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即時網絡媒體,以新浪、網易、搜狐為主的門戶網站和以百度為主的搜索引擎。
(二)新媒體的特性
新媒體的主要特性有四個:快速、碎片、交互與個性。目前,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推行百兆級別光纖的“寬帶中國”戰略的實施,推進了互聯網向各領域的滲透發展。由于硬件設施的提高,網絡環境越來越好,信息傳播的速度也越來越快,無論是文字、圖片、音頻還是視頻,都能夠以非常快速的方式進行傳播。信息源與載體越來越多。使得信息碎片存在于各個媒體介質上,而生活節奏越快,信息量越大,會導致信息碎片越多。而碎片信息往往具備這樣的特征:它們往往是一些事實的集合而非邏輯,往往大量簡化了推演過程應對招商節的重點項目開竣工儀式。道路拉鏈式的開挖對于都市人來說,雖然影響出行,但已經見多不怪。市民偶爾對這種浪費人力物力的行為憤怒,但沒能引起管理者的重視。這件事一開始是零碎的,不完整的,事件的真實原因也是深藏不露的,但是隨著我們的調查,真相最后浮出水面。面對這些絮片般的即時信息,為了讓百姓知信息更知真相、知起因更知后果、知動向更知趨向,我們做了系列報道,成功完成一次有頭有尾的連續報道,這次報道沒有停留在就事論事的層面,而是讓分析更加深刻,受到受眾的歡迎。
二、新媒體語境下的新聞敘事方式現狀
(一)新聞敘事模式趨向多維度
新媒體語境下新聞敘事趨向多維度發展是最為顯著的特征之一,新媒體背景下,由于傳播渠道多樣化,新聞要抓人眼球就要從不同的角度剖析熱點,這就達到新聞多維度敘事及傳播的重要目的。新聞敘事多維度的優勢在于,對于同一個新聞話題以不同的維度進行討論,更能拓展新聞的深度,同時新聞呈現出延展性,也有利于滿足讀者對于新聞真實性的需求。總而言之,新媒體語境下新聞敘事呈現出多維度的縱深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發掘新聞的本質,對于新聞傳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新聞敘事模式趨向多方向
新媒體語境下新聞敘事另一特征在于敘事趨于多方向發展。即從不同的方向縱深剖析新聞。傳統新聞敘事站在百姓的角度,傳遞百姓喜聞樂見的信息。新媒體語境下的新聞敘事與傳統新聞敘事方式不同,以不同角度進行新聞敘事,立足與百姓喜聞樂見的新聞,結合新媒體的特征,傳遞出多樣化的新聞,在滿足讀者對新聞需求的同時,真正達到新聞傳播的重要目的。總之,多方向發展是新媒體語境下新聞敘事方式的顯著特征之一,也是新媒體語境對新聞傳播提出的新要求之一。
三、新媒體語境下新聞敘事模式的創新路徑
(一)創新新聞傳播方式
傳統的新聞報道中,大多比較“嚴肅”,且傳播方式比較單一,雖然符合了新聞報道“權威性”的要求,但是很難抓住受眾的注意力。近年來,新聞娛樂化不斷加強,觀眾希望在閱讀新聞事件的同時。能夠以一種輕松的閱讀感受來獲取基本的信息,這是新媒體語境的特點。因此,新聞工作者應該能夠利用微博、微信、網站等平臺,創新新聞報道的方式以增加與受眾之間的互動。獲取反饋信息。例如,人民網的官方微博就利用“表情包”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它在報道新聞事實的同時,搭配了許多趣味性的“表情包”。這種圖文結合的形式,能夠迅速吸引年輕人的注意,提高他們的新聞參與積極性。微博的用戶多為大學生和35歲以下的年輕人,人民網能夠抓住主流人群的觀看需求,提升新聞本身的趣味性,這值得其他新聞網站學習。除了微博之外,很多媒體還利用微信公眾號的形式發布新聞,這種形式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夠在事件發生后迅速地將相關信息推送給受眾,以供他們的閱讀和了解。例如,齊魯晚報微信公眾號作為一個比較權威的新聞發送平臺,其新聞報道的內容都比較貼近濟南人的生活,且時效性較強。能夠及時地將娛樂和社會新聞發送給受眾,是新聞微信公眾號中的“楷模”。
(二)善用評論。增加與受眾的交流
單向傳播的時代已經過去。受眾不再是被動接收新聞信息的主體。而是新聞事件的積極參與者。不管是中老年人。還是小學生,幾乎都配備了手機,他們能夠通過點擊網頁和瀏覽微博來查閱新聞信息。在這種情況下,新聞發布平臺和新聞工作者應該通過評論或者點贊等形式,與受眾進行積極而有效的交流,提高一個自由發表意見的平臺,供他們討論和思考。因此,新聞工作者應該善于結合受眾的建議和意見,避免煽動化報道。對新聞的真實性負責。
四、結束語
如今,網絡和科技的不斷發展,給傳統的新聞報道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受眾不再是被動接收新聞信息的群體。而是新聞事件的積極參與者,其在新聞發展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新聞及媒體工作者應該善于利用多種新聞敘事方式,迎合受眾的喜好。為其提供良好的互動空間,獲取受眾的意見和看法。提高他們的參與積極性,促進新聞傳播范圍的不斷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