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 李容 謝佳琦 肖潔
摘 要 高職高專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而案例教學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還可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本文以藥物分析課程為例,針對高職高專的學生的特點,研究案例教學法在藥物分析教學中的應用,以期能夠促進職業教育的不斷完善和發展。
關鍵詞 案例教學法 高職高專 藥物分析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4.064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ims at developing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Case teaching method ca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also play a role in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Taking the course of drug analysi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drug analysi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ligh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case teaching method; vocational college; drug analysis
“藥物分析”是運用化學的、物理學的、生物學的以及微生物學的方法和技術來研究研究藥物的化學檢驗 、藥物穩定性、生物利用度、藥物臨床監測和中草藥有效成分的定性和定量等的一門學科。對于高職高專的學生而言,這門課程綜合性大,學習起來難度大。[1]高職高專的學生,理論基礎一般,對于傳統的授課方法,他們覺得枯燥乏味,課堂效果不佳,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案例教學法通過一個或者多個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讓學生通過對案例的閱讀、思考、分析,建立起屬于自己的思維方法和思考問題的方式,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法具有客觀真實性、較強的綜合性、深刻的啟發性、突出的實踐性、突出實踐性、學生主體性、過程動態性、結果多元化,采用案例教學法的過程中,不僅對教師的知識面有較高的要求,還要求學生有基本的知識儲備,而且應具有審時度勢、權衡應變、果斷決策之能。案例教學的實施,需要學生綜合運用各種知識和靈活的技巧來處理。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啟發學生思考、推理、尋找解決方案。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2]這種教學方法用,它將講授與案例教學結合進來,將理論運用于實踐,提高高職高專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
“藥物分析”課程的授課對象是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大三的學生,本年級有4個教學班,198名學生,年齡在19~21歲之間。學生在學習完了“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等基礎化學課程之后,才進入本專業課程的學習。如何將案例教學法運用于“藥物分析”課程的教學中,是本專業教師長期探討的一個問題,本文將對此問題展開深入的討論。
1 準備案例
“藥物分析”課程中的很多知識點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生活中的很多案例可以為教學提供很好的素材,如何選擇案例是案例教學法在“藥物分析”教學中運用的關鍵。[3]首先,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瀏覽相關的新聞網頁,選擇當下與本節課知識點有重要聯系的新聞,新聞往往是真實的事件,而真實的事件更具有吸引力和說服力,能抓住學生的眼球。真實的案例才能提出引人思考的問題,才能激發學生的共鳴。也就是說,一個成功的案例應強調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動手能力、溝通能力、知識牽涉面廣。由于準備案例需要很多時間,教師也可以翻閱他人收集的案例,選擇一些經典案例課題。這些案例也可以來自于報紙、雜志、新聞報道、你的經歷和該學科領域的職業人員和實踐工作者的經歷。例如在講授《維生素C的分析》時,就可以講授這樣一個故事:18世紀,在遠洋航行的水手中,壞血病非常流行,英國海軍下令,官兵每天必須飲用0.75盎司的檸檬汁,壞血病的發生率大幅降低,戰斗力倍增,英國海軍艦隊擊敗了西班牙戰隊,檸檬汁的主要成分是維生素C,維生素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維持人體正常代謝所需要的活性物質。
這樣的故事具有一種內在的吸引力,并且能夠提供一種真實的結局。但是,一些假想的案例也能抓住學生的想象力和興趣。教師可以根據課程要求和學生的知識經驗和能力自編一些激發學生思考的案例。
也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寫案例。這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興趣,而且編寫案例的過程就是加深對課程內容理解的過程。如在講授《抗生素類藥物的分析》這一章時,可以讓學生編寫一個關于如何針對病人使用抗生素的案例,強調抗生素的結構、性質和用藥規范。然后請他們交換案例,分析辨認每一個案例設計是否合理。①在編寫案例的過程中,學生必須查資料,并要對課程內容有自己的理解,再將它表述出來。而且看到自己的案例在課堂上呈現出來,是對他們能力的一個肯定,讓他們獲得一種成就感,這是他們繼續努力的動力。
2 案例教學過程
案例教學著重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僅僅被告知結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講授只起一個指導和引路的作用。案例教學從應用出發,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體化使學生恰當地掌握它所具有的特定含義和意義。
如果案例較長,在上課前就應當先把它發給學生,要求學生閱讀;短的案例可以在上課開始的時候發下去,留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閱讀。在學生讀完后,先向他們簡單介紹一下這個案例,也可以讓一個學生去做,強調主人公面臨的困境。但在這個時候不要進行分析,只是陳述其中的事實。并對學生的案例分析提出一些指導性的建議,比如讓學生仔細閱讀案例,分析觀察主人公在決策前采取的一系列行動,找出關鍵事件,不要只理解案例中所有內容的表面含義,而是要找出哪里出現了問題以及問題出現的原因。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的形式研究分析這個案例。通過小組成員的團隊合作、人際溝通、組織協調,有效解決學習中的問題。通過解決學習者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達到提升學習自主性、擴展學習角色定位、激發創造潛能的目的。
案例的呈現可以有各種方式,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課程或不同的內容來進行選擇。經常變換方式也可以保持學生的興趣,使課堂生動有趣。例如在講授《芳酸類藥物》這一章時,首先,講述生活中采用阿司匹林腸溶片的案例,向學生提問,引發學生思考,并要求學生自己或者身邊其他家人、朋友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的案例,組織其他學生進行討論,并得出結論。然后,以阿司匹林腸溶片為例,以學生為主體,以小組為單位,圍繞阿司匹林腸溶片的化學結構、性質、藥理、檢測方法、用藥方法,要求自己查資料,撰寫讀書報告,講述阿司匹林腸溶片的性質與結構、藥理之間的關系,重點學習阿司匹林腸溶片的性質,以此為基礎,再學習其他芳酸類藥物的結構、性質及其檢測方法。學生是案例教學過程中課堂討論的主體,是教學中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揮著組織和引導作用。在案例教學法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發生的變化,學生變成了主動學習,形成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探索學習的模式。案例教學法內容有趣而生動,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的過渡性鏈接。
3 案例教學在“藥物分析”教學中的不足
(1)對于案例教學的誤解。有的教師運用案例的作用主要是為了教學過程的趣味性、生動性,當作教學過程的“調味品”,只是作為對傳授的知識的一種說明和例證。這種做法,把案例教學當作了一種證明方法,不能從中發現一般性的假說,更不要說去對假說進行論證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也就無從說起了。
(2)無法獲得系統而完整的知識。案例教學能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卻難以使學生獲得系統而完整的知識。例如,在學習維生素類藥物這一章時,生活中有很多關于維生素的案例可以引入到課堂中,但是各個案例之間的知識點是獨立的,一個案例所容納的知識點也是有限的,雖然教師在準備案例的時候要使案例具備的知識面盡量廣一些,但它畢竟所能容納的知識點有限,難以滿足學生知識發展的系統性和漸進性的要求。[4]
(3)不好把握實施時間。學生在討論、分析案例的過程中,受個人視角、見解、視野、觀點、知識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得出結論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可能會影響學習進度。每一次課的內容不同,所引入的案例不同,案例的深度不同,都會影響學習的進度。學生對案例的興趣程度也會影響思考和討論的時間,如果是學生熟悉的、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案例,學生關注的程度會更高,他們討論的也將更加激烈。因此,老師在選擇案例的時候一定要根據時下最關注的熱點出發,選擇貼切生活,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或事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4)在大班教學中不易實行。在大班教學中,學生人數過多,不能調動起所有學生的積極性,在有限的時間內,也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有機會發言,部分學生因此可能會偷懶,只是隨聲附和,或干脆不關自己的事,只是聽別人說。所以案例教學法在人數較少的班里上課效果較好。但這也不是說在大班的教學中就不能使用案例教學了,只要教師采取一定的策略,比如說,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每組選一個組長,一堂課中可以引入多個案例,分組討論,由組長記錄每個組員討論的情況,教師對每組的討論情況進行分析和總結,這樣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參與思考與討論,激發起學生的積極性,在大班中也可以使用這種講授方法。
4 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高職高專的學生而言,《藥物分析》課程綜合性大,是本專業的核心課程,學習起來難度大。要學習好本課程,學生要從生活實踐出發,教師選擇適當的案例,將案例教學法運用于“藥物分析”的教學中,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分析案例的過程中,將知識點運用起來,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讓學生明晰地學習“藥物分析”課程的知識點,進而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建議案例教學法在“藥物分析”中的應用進行長期的研究,一個學期或者一年的學習過程,效果可能不突出,希望本研究為“藥物分析” 教學改革提供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 潘小姣,王勤.《藥物分析》教學改革的經驗總結[J].醫藥教育,2014.21(5).
[2] 鄧月仙,張寶,劉文寶.案例教學法應用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西北醫學教育,2011.19(4).
[3] 武亞軍,孫軼.中國情境下的哈佛案例教學法:多案例比較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2010.3(1).
[4] 王青梅,趙革.國內外案例教學法研究綜述[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