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片段教學是當前流行的一種教師業務評價方式,在教師招聘或技能比賽中廣泛的運用,很多老師剛接觸的時候都會一臉茫然,不知所措。在此我將結合自己參加的片段教學比賽的實踐,就如何有效地完成片段教學談談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關鍵詞:中學歷史;片段教學;有效策略;宋明理學
片段教學是指教師在實際沒有學生的情況下,只是面對著教學同行和評委圍繞某一片段內容展開的模擬有學生在場的虛擬教學。要很好地完成片段教學,首先要清楚片段教學的特點和意義是什么?一般來說,片段教學有以下幾個特點:
1. 限定性和完整性。片段教學一般限定在10~15分鐘完成,就字面理解只是一節課的一個片段,但是片段教學又不能是單純的片段,他要圍繞一節課中的某一個重點或難點進行相對完整的表現,所以一個完整的教學片段需要有課標解讀、導入、講授互動、小結,課堂延伸等。
2. 虛擬性和互動性。片段教學是虛擬學生在場的教學方式,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呈現出課堂上與學生的互動,言語上,比如:某某同學請你回答,體態上,比如教師要適當走向學生,眼神上的關切,情感上,比如,給予學生的鼓勵,某某同學你的回答太精彩了。
3. 預設性。片段教學是沒有學生的教學課堂,因此教師只有加以預設,片段教學才能順利進行,簡單的說這是一場自導自演的教學場景,教學如何設計,學生如何回答,課堂的氛圍如何,都是通過老師的神情和語言表達來呈現,而這些都需要教師事先準備好“劇本”,好劇本和好演員才能出好戲。
很多老師在了解了片段教學后,感覺是弄虛作假,其實不然,那么片段教學的意義是什么呢?相比于公開課,片段教學組織起來比較方便,教師的可參與面大。其次相比于說課,片段教學更能以小見大,能進一步考察教師對教材重難點的把握能力和處理能力,教師的教育理念和專業知識掌握的程度、同時也能把教師的教學設想和教學實踐有機結合,進一步直觀體現教師的課堂教學的表現力和執行力。
那么如何有效地完成一個教學片段,需做到以下幾點:
1. 題目選擇要精準。因為時間的限制,因此所選的題目一定要適合在10分鐘左右可以完整的呈現的,再者最好是自己相對拿手的,而且是有突破空間的,甚至可以是挑戰性的,別人不敢講的就更能出奇制勝。同時要明確所選主題所要突破的重難點是什么。
我參加高二年片段教學比賽,限定在必修三文化史中選題,我選擇了中國古代思想史中的儒家思想,這個是文化史的重點,儒家發展史的幾個重要階段中,我選擇了宋明理學兩個流派的比較,這個是重點中的難點,宋明理學的產生是三教合一的必然趨勢,又對后來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想產生影響,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但其自身發展包含了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為什么會有兩個流派,他們的思想差異是什么以及對時代的影響是什么呢?
2. 教學導入要有吸引力。導入的作用是調動學生的興趣,所以最好是輕松的,同時讓學生似懂非懂就更能激起他們的興趣。在比賽中,最好也是新穎的,能讓評委耳目一新的。但由于時間關系,導入一定要點到為止,切記花太多時間,喧賓奪主。
宋明理學是理論性很強的思想,所以在導入上我借用了學生都非常熟悉的鄉土資源,泉州開元寺對聯“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圣人。”并設問:此聯是誰寫的?朱熹眼中的圣人是怎樣呢?王陽明眼中的圣人又是怎樣的呢?
3. 教學內容要圍繞課程標準的要求。課程標準是教學的依據,是考驗老師組織教學和駕馭教材能力的依據,作為一個完整性的教學片段,引導學生解讀課程標準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如何解讀也體現了老師的教學能力。
宋明理學這節課的課程標準要求是列舉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說明宋明時期儒學的發展。我重點引導學生解讀如何說明,這個也是高考考察能力要求中比較難的一個,說明一個歷史現象,就是分解步驟,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這樣我們就清楚本節課要我們掌握的是宋明儒學的發展是什么(內容),為什么(原因),怎么樣(影響)。
4. 教學方法要突出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推理教學。教學方法可以多種多樣,但萬變不離其宗,學生的主體性是評委老師最看重的,同時針對全國統考的要求,推理教學也成為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一個重要標準。即從傳統的為什么——是什么——怎么樣到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
我的教學片段是比較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異同,通過比較讓學生掌握兩者的差異是什么,為什么,進而引導學生理解兩者發展的意義,在方法上我設計為辯論。1)分為程朱方和陸王方,每方出二位辯手來闡明自己的觀點。(2)辯論要求:一辯:哲學觀:世界本原、治學方法;二辯:修養觀:如何修養、修養的目的。
亮明觀點程朱方陸王方
世界本原
治學(明理)方法
修養的方法
5. 教學過程的講稿要具體化。教學片段是虛擬性的,所以學生的主體性如何呈現,以及教學最終要引導學生解決的知識盲點是什么,都要通過教師的點評復述來呈現,所以精心準備好講稿是非常必要的。同時在比賽中,評委還看重是否有一定的板書設計。
截取我的部分講稿:
師:同學們,課前老師提供給同學一些參考資料,也要求同學進行分組整合,那么接下的辯論,你們準備好了嗎?看來同學們已經迫不及待了,那現在就開始吧。首先請程朱一辯。
生:
師:很棒,程朱的一辯言簡意賅,不僅亮明了他們的觀點,理是世界的本源和格物致知,還指出了陸王哲學的問題,就是治學方法發明本心過于簡單。并反問我們的陸王方,如果敵人打過來了,我們是趕緊研究怎么應對,還是閉目反省呢?有請陸王一辯如何應對。
生:
師:我們陸王的一辯也毫不示弱,雖然沒有正面回答程朱一辯的問題,但是他指出了程朱治學方法上的不足,就是天下萬事萬物,如何格盡,格不盡又如何明理。王陽明曾經親自做了實驗,對著竹子格了七天七夜,沒格出什么理,反倒格出了一場病。有請程朱二辯。
生:
師:很好,程朱二辯從時代發展需要的角度,闡明了存天理滅人欲的必要性,宋前的五代十國武人亂政,社會綱常秩序遭到嚴重破壞,要恢復社會的秩序就必須借助強有力的政權來重建社會的綱常秩序。同時他也指出心學的修養過于主觀隨意,每個人對善念的理解如果不一樣怎么辦呢?有請陸王二辯。
生:
師:同樣很精彩,陸王二辯也從時代的問題出發,指出了明代雖然社會統一,但農民起義和地方叛亂時有發生,王陽明認為這是人們心中賊在作祟,可見朱熹的“存天理”,并沒有使人們的道德內化。所以關鍵還是要趕走心中賊。
感謝同學們課前認真的準備和課堂上精彩的辯論。通過辯論同學掌握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產生的時代需要,也掌握了兩者的基本內容,并認識到陸王心學是在批判程朱理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種發展對儒學的發展有什么意義呢?
板書:程朱:天理 陸王:良知
(三綱五常)(善念)
社會規范(禮)仁
外在約束內在道德自覺
師:程朱修身的核心是天理,陸王修身的核心是良知,朱熹的天理是指三綱五常,主要是強調社會規范,而王陽明的良知是善念。社會規范就相當于孔子思想體系中的“禮”的范疇,而善念就相當于孔子思想中“仁”的范疇,那么仁禮的區別是什么?
生:
師:很好,禮是一種外在的約束,是統治者制定的社會規范,而仁則強調內在的自律,個人的道德自覺,同學在思考一下,從儒學發展的角度,兩者強調的是同還是異?
生:
師:本質上,仁和禮都是儒家的思想,所以其實程朱和陸王都強調的是儒家的倫理道德,他們對儒學的發展都具有現實的目的就是要重建社會的道德體系,但是,一定程度上,心學是理學的升華,是將儒學中仁和禮分裂開來,或者說把仁從禮中剝離出來,使人們擺脫外在的束縛,只強調內在的道德修養,強調自我的主動性,并且把道德的制定從統治者層面轉移到個人層面,隱含個性解放的要求,所以,王陽明的思想也影響了明代的其他思想家,尤其是我們泉州的李贄,受王陽明思想的影響他公開倡導個性解放。
6. 教學演繹一定要有課堂情境感。在教學片段的過程中切忌因為是虛擬的,而使整個教學過程聽起來不像一個正常的教學活動而是看起來像是教研交流,盡管沒有學生在場,但是老師依然要把自己帶入課堂情境中,把評委和同行當作學生,言語的表達要符合學生的需求,要充分體現課堂的互動性。
片段教學雖然不是教學的常規要求,但作為教師的一項技能,
如果能夠很好的駕馭,對于教師的成長是很有幫助的,在一個有限的時間和有限的內容中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的才能,是展示教師素質的一個很好的舞臺。
參考文獻:
[1] 陳安平.歷史片段教學如何以“精”取勝[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2014(2):81-83.
[2] 蘭少云.點亮高中歷史片段教學的精彩——以新中國的外交為例[J].文教資料,2015(29):161-162.
作者簡介:學惠,福建省泉州市,泉州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