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初中數學新課標中對教師提出新要求,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由此可見,合作學習模式成為初中數學教學發展的必然要求,本文結合自身工作實踐,簡要分析合作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優勢及其應用。
一、合作學習的定義
合作學習的重要代表人物是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約翰遜兄弟,他指出合作學習應具備“榮辱與共”、“相互促進”、“個人責任”、“社交技能”、“自我評價”五個要素。在學界并沒有對合作學習做統一的定義,我們可以把有效的合作學習概括為以下幾個特點: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并且小組成員有明確的分工;合作學習是參與者之間互幫互助的過程,形成組員之間優勢互補;合作學習是以目標為導向的學習過程,小組成員有共同的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互相協作、深入研究。
二、合作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優勢
(一)滿足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合作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模式,這種模式很好的迎合了新課程改革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以教師灌輸現成的數學理論知識為主,學生只需要被動的接受知識,這種教學模式禁錮了學生的思維,難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合作學習打破了這種傳統數學教學的弊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精神,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團結互助的精神。團隊精神是推動團隊運作和發展的重要動力,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和工作當中發揮非常重要位置,也可以說一個人是否具有團隊精神對其一生職業發展都有重要的影響。合作學習中的團隊精神主要體現在小組成員有集體榮辱感,大家都在為達成共同目標而努力;小組成員注重合作,分工明確,每個人都有相應的任務,而非能者多勞;小組成員優勢互補,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小組成員之間彼此包容,不孤立學習困難的組員。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拓寬知識視野。一直以來初中數學教學的痛點是學生欠缺舉一反三的能力和深入探究問題的精神。通過合作學習可以有效解決這兩個痛點問題。為學生提供開放自主的學習環境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意識發生轉變,從“要我學數學”轉變為“我要學數學”,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同學們的學習主人翁意識被有效提升起來,同時還可以有的放矢的引導學生去探索學習資源、拓展知識視野。
三、合作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建立科學有效的數學合作學習小組。小組成員的分配要合理有效。首先這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基本情況做深入的了解,了解每個學生的性格、成績、家庭背景等等情況,根據學生的狀況進行分組。分組原則要嚴格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來進行,使每組之間的實力相當,組內成員間又能形成優勢互補。比如,避免把成績好的都分到一組,避免把男生都分到一組,組內成員一定是男、女數量搭配合理,有不同的學習層次和不同的性格特點。
(二)加強教師對合作學習的有效參與。學生合作學習并不意味著教師完全袖手旁觀,反而教師應當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擔當重要的角色。在初中數學的合作學習中,首先,教師要肩負起設計合作學習題目的任務,選擇的題目要要根據學生情況,難度適宜。其次,教師要走入合作學習小組中去,觀察各個小組的探討狀況,傾聽他們的發言,做適當的交流和指導。教師還要對合作小組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調控,維護好合作學習的秩序,避免學生借機討論其他話題,教師要做好時間的把控,跟進每組合作學習的進度,對小組內部出現的不和諧狀況,及時進行干預和糾正,確保小組成員的團結。
(三)建立科學合理的合作學習評價體系。評價是為了激勵學生更好的學,教師更好的教,合作學習也需要建立合理的合作學習評價體系,用以促進合作學習的有效實施。初中數學教學的合作學習評價首先應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避免進行個人評價,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其次,要重視對合作學習過程的評價,而不是側重結果評價,鼓勵學生重在參與,建立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還可以開展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小組成員間的互相評價,這樣有利于學生主動認清身上的不足,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全面發展。
合作學習模式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這種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有趣,同時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集體協作能力以及創造力。合作學習模式在實際教學中也遇到各種困難,比如小組分配不科學,教師缺少有效引導,部分學生難以融入小組等問題都亟待教師探討和解決。作為初中數學教師要進一步完善合作學習在教學中的應用,促進學生提高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