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諤文 袁仁順 陳建華 周大勝 祁潔 馬也



摘要 目的:探討地佐辛超前鎮痛和術后鎮痛應用于加速康復外科的鎮痛環節的效果。方法:收治ASA分級Ⅰ-Ⅱ級外科擇期手術患者100例,隨機分為E組(地佐辛鎮痛快速康復組)和D組(對照組)。結果:兩組患者T3、T5時刻MAP和HR都有升高,E組升幅小,與D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E組術后VAS評分明顯低于D組(P<(0.05)。結論:地佐辛超前鎮痛和術后鎮痛可明顯減輕患者的手術應激反應,減輕術后疼痛。
關鍵詞 加速康復外科;疼痛管理;地佐辛;超前鎮痛;術后鎮痛
加速康復外科是一種通過同時應用多種干預手段來改善術后康復速度和減少手術并發癥的跨學科、多模式聯合概念。其中患者對手術疼痛的恐懼及手術疼痛的應激反應,是加速康復外科能否順利實施的關鍵,所以加強疼痛管理是加速康復外科的重要環節。而臨床上應對術后疼痛多為挽救措施,即疼痛發生后的鎮痛治療,此時應激反應已發生,影響了患者生理狀態的恢復。地佐辛具有超前鎮痛作用,也可應用于術后鎮痛。本研究將地佐辛的超前鎮痛和術后鎮痛應用于3類全麻手術患者,觀察、對比他們的手術應激和術后疼痛應激反應,評估加速康復外科實施情況和療效。
資料與方法
利用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Ⅰ-Ⅱ級擇期,隨機選擇擇期在全麻下行乳腺癌根治術患者40例,擇期在全麻下行甲狀腺癌根治術患者20例,擇期在全麻下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40例,年齡30 - 70歲。利用隨機數字表法均分患者為E組(地佐辛鎮痛快速康復組)和D組(安慰劑對照組),每組乳腺癌根治術患者20例,擇期在全麻下行甲狀腺癌根治術患者10例,擇期在全麻下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2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麻醉方法: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協助患者取平臥位并給予患者開放靜脈通道(肘部正中靜脈;18號留置針),給予患者常規監測ECG、spO2、BP,并在麻醉誘導前15 min給予E組患者靜脈注射地佐辛,用藥劑量是5 mg,用藥方法是將其混合生理鹽水稀釋至5 mL;D組患者需要進行5 mL生理鹽水靜脈注射作為對照。麻醉誘導藥物選擇咪達唑侖、依托咪酯、芬太尼、順苯曲庫銨,用藥劑量分別是2-4 mg,0.2 mg/kg、4-5μg/kg、0.15 mg/kg,用藥途徑是靜脈注射,麻醉誘導后,給予患者行氣管插管處理并全憑靜脈進行麻醉維持,藥物選擇丙泊酚、瑞芬太尼,用藥劑量分別是4-8 md(kg·h)、0.1 - 0.3μg/(kg·min),給予患者持續輸注以保證麻醉維持。另外,需要根據手術時間的長短以及患者術中肌松情況給予患者順苯阿曲庫銨間斷靜脈注射并在宣布術畢后給予患者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以避免患者窒息,等待患者恢復自主呼吸、清醒后,給予患者拔除氣管導管處理。
鎮痛方法:術后6 h,給予患者靜脈滴注地佐辛0.16 mg/kg(生理鹽水稀釋至250 mg)。D組給予同等劑量的生理鹽水250 mL靜脈滴注作為安慰劑。
觀察指標:①詳細記錄兩組患者T1(人手術室安靜后)、T2(麻醉誘導入睡后)、T3(插管后即刻)、T4(手術結束時)、T5(拔除氣管導管后即刻)的平均動脈壓(MAP)和心率(HR)。②患者恢復情況及術后3h、6h、12 h、24 h和48 h的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
統計學方法:利用SPSS 19.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經t檢驗,表示方法是(x±s);計數資料經x-檢驗,表示方法是率(%);P< 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術中各時間點應激反應:兩組患者T3、T5時刻MAP和HR都上升,D組升幅較E組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患者術后鎮痛效果:術后各時間點的VAS評分,E組均明顯低于D組(P<0.05),見表2。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術后6 h恢復進食情況、術后第1天恢復站立和活動情況,E組均明顯優于D組(P<0.05),見表3。
術后第48h每例患者完成1份QoR40問卷調查表,E組量表總分明顯高于D組(P<0.05),見表4。
討論
超前鎮痛是指在疼痛刺激之前使用鎮痛藥,使用藥物種類主要包括阿片類或非甾體類,臨床作用是可有效防止手術患者術中因損傷刺激而導致的中樞傳遞過敏化情況出現,可加強術后鎮痛或者減輕術后疼痛。
地佐辛作為阿片受體混合激動一拮抗劑可促使K受體激動以及拮抗μ受體,鎮痛作用顯著性優于嗎啡、可待囚,不會產生典型μ受體依賴且安全性較高。據相關性文獻報道,地佐辛的超前鎮痛作用可促使患者術后切口疼痛有效緩解以及促使患者炎性反應顯著減輕,臨床優勢是可進一步減少患者術后鎮痛藥使用率且術后蘇醒迅速、安全。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T3、T5時刻MAP和HR均上升且D組上升幅度比E組較大,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 h、6h、12 h、24 h和48 h的VAS評分,E組均明顯低于D組(P<0.05)。術后6 h恢復進食情況、術后第1天恢復站立和活動情況,E組均明顯優于D組(P<0.05)。術后第48 h每例患者完成1份QoR40問卷調查表,E組量表總分明顯高于D組(P<0.05)。
綜上所述,地佐辛超前鎮痛和術后鎮痛可促使手術、氣管插管刺激誘發的應激反應顯著減輕并減輕術后疼痛,達到了加速康復外科疼痛管理的要求,使術后加速康復外科能夠順利實施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