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化進程的快速推進,以及中學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普及發展,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傳統教材無論在內容,還是在形式上都已經遠遠落后于時代的需求。雖然MOOC,微課堂等在教材改進方面對形式有所突破,但內容和教法并沒有根本性改變。我們將以同時改變教學內容和形式為出發點,以信息化需求為導向,從微課、mooc、互聯網+、微信、QQ、信息安全等諸多方面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材供給側改進做出探討,對該課程教材改進模式提出全方位改進思路,提出指導性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信息化 MOOC 互聯網+ 微課
中圖分類號:G647.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2(c)-0191-03
Abstract:With the rapid progres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popular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basic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raditional teaching materials in university computer basic teaching have been far behind the needs of the times in content and form. Although MOOC, micro class and so on in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materials in the form of some breakthroughs, but the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have not fundamentally changed. We will also change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teaching as a starting point, to the information demand, from the micro class, MOOC, Internet plus, WeChat, QQ,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other aspects to explore on Teaching of university computer basic supply side improvements, the full range of ideas to improve the model proposed in the course of the improvement of textbooks, put forward opinions and advice.
Key Words:Information;MOOC;Internet plus;Micro class
由于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當前大學計算機的基礎課程無法跟上時代發展的需求,對于這一課程來說,首先是教材內容面臨改進,因為我們大多數學校所使用的教材內容都是一個平臺(office平臺)加一個應用(一般是VB或者網頁三劍客),而教學形式也基本上流于講解+學生練習的實踐性教學模式,這屬于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的形式。
這種模式,首先是在教材內容上面,因為中學、中專已經全面展開計算機關于辦公軟件的教學,所以高校的辦公軟件平臺教學是重復性,與學生學習新知識需求不相符。其次是目前的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符合信息化教學新要求。當前形式下,教學模式和教材結構存在許多可以改進的地方。
1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目前教材狀況分析
目前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主要存在以下一些不符合信息化建設需求、不符合學生獲取新知識需求的問題。
1.1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材先進性不足
有關教材落后的問題,如果只用傳統教學方式,要改變這問題似乎不可能。由于教材要有嚴謹性,在編寫中需要全面了解市場上開展且成熟的內容,教材編寫者掌握之后再對教材撰寫,完成后再運用至課堂教學中。此過程要耗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且計算機的技術發展極快,有時知識點都寫入教材內,卻在使用前知識點更新,落后于實際需求。造成了學生在學習時,無法掌握最前沿的知識,而這一問題也突出了教材的落后性。
1.2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內容嚴重落后
當前普遍存在的問題在于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的落后性。表現如下:
一是教學內容的落后。在一些師資力量相對薄弱的學校,內容創新不足。舉個簡單的例子,對辦公軟件的教學至今還停留在Office 2003的版本,且操作系統甚至不停留在Windows XP。這個問題由每一年參加計算機等級考試時,仍在用老版本考試學校的數量中就可看出學校教學內容的不足。
二是教學內容單一。上述說了當前教學內容過于落后,且教學內容也過于單一。學生在中學階段所學習到的知識本身就有多有少,且目前多數高校未開展分層教學。且教學綱要中的要求表示,教學內容要根據一個辦公平臺,融入模塊教學開展統一的教學。對于中學教學條件好的學生不說,辦公軟件等部分是重復教學,因此對總體教學的學生來說,課程的教學內容過于單一,未能符合學生需求。
1.3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與信息化發展需求不符
綱要對于課程有一定的制約性,因此教材基本是根據綱要的要求而編制。而在教學方法上,也只能是“照本宣科”。當前在信息化形勢需求下,繼續根據此綱要教學不符合信息化發展之路??梢姮F存的教學綱要過于陳舊,不利于信息化建設的發展。主要表現為教學綱要的落后、教學思路的滯后、教學方式的陳舊等等。
1.4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供給側嚴重不足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目前執行的教學綱要,就是一個平臺(辦公軟件平臺),再另外加上一個模塊(根據學生專業大致選擇數據庫或者網頁以及圖形圖像處理模塊)的教學模式安排教學。
隨著中學階段將辦公軟件基本內容納入教學,大學計算機基礎目前的教育綱要,在辦公軟件這個教學平臺,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教學供給側要求。盡管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因為中學階段學生的學習環境不同,而存在一定的供給側需求。比如來源于城市和來源于山區的學生,學生實際掌握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是有很大的差別,但是就整個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綱要和實際教學內容而言。存在嚴重的教學供給側不足問題,阻礙了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獲取更多新知識的要求。也阻礙了信息化進程對該門課程的新要求。
2 教材供給側改進內模式探索
大學計算機基礎多年以來執行的教學綱要,隨著中學階段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普及推廣教育,以及信息化進程發展的高速推進,在教學供給側方面已經出現了嚴重不足。整個教學綱要,以及教學過程,遠不符合信息化建設新思路、新要求,必須進行必要的改進探索研究。
這里將從信息化新形式下,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以及供給側新要求出發,逐一破解教材陳舊,內容形式單一,供給側嚴重不足等難題。首先從教材改進入手,圍繞信息化建設萬眾創新思路,從教材、教法、教學思路、組織教育模式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探討,既要保證基礎內容的全面教學,又要保證教學內容符合信息化時代新思路要求,還要引領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模式,提出符合信息化建設新要求的教育模式供給側改進。
3 教材供給側改進和教學模式改進探索
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主要是針對解決上述存在的許多問題,從學生基礎狀況分析出發,然后結合當今最為流行的微課、MOOC、互聯網+、微信、QQ、信息安全等,以及當前國內關于這些方面許多專家學者提出的思路與方法進行一個完整的全方位的梳理和探討,主要從思路、方法的可行性與必要性進行探討。為未來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進提供一個指導性意見和建議。
3.1 用動態教學資源庫彌補教材滯后問題
伴隨著信息化建設的新思路、新要求,若用傳統的教材編寫模式和教學模式,是難以解決教材滯后問題的。我們可以建立一個動態教學資源庫,根據學校自己的實際師資力量,對動態教學資源庫進行實時或者分時段更新,比如我們師資力量薄弱學校,可以一個學期或者一個學年對動態資源庫進行一次更新,實力相對雄厚學校,可以縮短對資源庫的動態更新周期。從而有效彌補教材內容之后問題。
3.2 用信息化建設思維解決內容單一問題
關于教學內容單一問題,我們可以在教材里面增加幾個附加動態學習模塊。起到畫龍點睛的教學效果,內容可以自由發揮,教材編寫只做個引子作用。
第一,可以增加一個常識性的信息安全模塊,這個模塊只需要個提綱式綱要,這個模塊專門用于引領學生從現實狀況和網絡收集各類信息安全涉及到的最新內容,接下來老師組織學生共同討論和學習信息安全常識。達到一個與現實完全同步的教學效果。只需要一兩個開放、寬松的討論課時教學內容即可達到要求。
第二,可以增加一個計算機在專業發展方向上未來的可能發展更新預測模塊,讓學生結合自己所學的專業,去充分發揮想象力,得出一個可能的推斷,推斷出學生自己專業未來的可能發展模式,在信息化思路上,有可能的一個發展方向推測。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模式。這個模塊的教學,教師或許因為專業的不熟悉,有可能是一個課堂的組織者,雖然只需要花費兩個學時的教學。但是活躍的課堂氣氛和學生積極主動的探討效果,完全開啟學生創新思維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前的創新意識。
第三,可以增加一個信息化動態模塊,用于總結和搜集信息化在當前在各個領域的最新應用,從而培養學生參與教學,互動教學的主動性。以及培養學生關注各個領域信息化方向的最新動態,這個模塊的教學,非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信息化在各領域的更新思路。有利于開拓學生眼界和擴大知識面。
第四,可以增加一個很接地氣的微信、QQ模塊。要求學生學會過濾垃圾,有甄別有利有害知識的辨別能力,用業余的時間,從海量內容里面火眼金睛的獲取微量正能量知識。
第五,可以增加一個動態資源庫教學模塊,用于實時更新教學資源庫,以符合教學要求,比如可以考慮每個學期更新一次。
以上諸多內容模塊的教材編輯,雖然看起來有點多,其實都是些綱要性內容,但就整個教學要求而言,增加的課時量不會超過八個學時。但是帶來的動態效果或許有驚人之處。
3.3 用培養信息化建設者緊跟時代思維模式組織教學
在組織教學手段方面,同樣需要改進,以往的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學思維模式,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必須改變。
我們通過上述各個教學模塊的增加,其實整個緊跟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和學生獲取知識的平臺是完全開放和相同的。所以教師在這些模塊的教學過程中,就應該擔當好一個組織者的角色,而更要鼓勵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教學效果,從學生的身上學習更多的新東西、新思維。因為最新的東西,最前沿的新事物,以及最新領域的動態,學生往往因為你給他這個引子模塊的教學,而掌握的更豐滿更全面。而教師,或許因為家庭,因為生活,因為不求上進等系列外部環境因素和個人內在因素,而導致掌握的東西沒有學生豐富。所以整個教學過程中,一定不能局限于刻舟求劍的教學思維模式,也不能左右和局限學生符合時代進步要求的開放式教學創新思維。
因此,教材增加幾個點睛式的教學模塊,但是這個模塊是否能發揮到本該達到的創新模式新要求,組織者的組織模式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用培養信息化建設者新思路,緊跟信息時代思維模式組織教學,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4 用信息化思維教學模式改變供給側矛盾
在整個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思維模式一定要有全新的轉變,必須用信息化新要求下的教學思維模式,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傳統教學的供給側嚴重不符合信息時代新要求問題。
學生畢竟因為時代背景和成長閱歷等的局限,以及接受多年傳統教學模式的培養和熏陶,所以對教師的傳道解惑抱有極大的盲從心理。要用信息化思維教學模式改變教學供給側問題,要達到立竿見影的教學效果,教師的組織能力,教師是否能鼓動學生主動積極參與教學互動,就顯得非常重要。
3.5 用創新思維模式引領專業課程教學
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除了完成本課程對學生的基本能力培養之外,還擔負著另外一項重要任務。那就是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要達到有效開啟學生學習后續課程中,凡是涉及到計算機應用軟件課程,都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供給側性學習方法,培養學生提高自學能力。
同時,通過課程的附加模塊開展學習,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思維。特別是對專業課程的后續發展教學更加有效,可起到極為良好的指引作用。
4 教學模式改進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如何結合學生專業實際,從大數據方向啟發學生去思考和探索學生所學專業在信息化背景下,未來的可能發展方向和各種假設。
在專業導向方面如何編教材、綱要如何定位、教法如何定位、如何組織教學、如何組織學生探索、如何指導學生正確的思維導向、如何判別學生思維導向的正確方向、如何解決課時量問題、如何到達預期教學效果、如何組織和檢查學生學習效果等等一系列非常難以解決但是又必須在本課題中得到合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在接軌于生活實際和最新型的事物方面,如何篩選,正確取舍,如何培養出符合信息化建設的真正人才,為學生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信息化基礎。
在從互聯網+方向上如何引導學生思維,走進信息時代、緊跟時代步伐、把握時代脈搏、跟隨時代進步、滿足社會需求等諸方面難點都是值得重點探索的。
在信息安全與國家安全概念方面,如何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個人信息安全意識、網絡信息安全意識、國家信息安全意識、法律安全意識等等。
如何達到預期效果問題,才是根本,否則成為空談,因為課時有限、教師水平有限、學生積累的知識有限、思維有限、信息化速度的飛速發展與教材編制的嚴重滯后之間的矛盾、教師掌握知識嚴重老化與信息化速度快、變化大、跨度大等等諸多問題和矛盾都需要得到合理解決和值得探討。
如何解決課時量有限,知識龐大,點寬面廣。如何把自學、討論、開放式學習、作業等綜合在一起。如何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教學效果,都是我們組織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的問題。
綜上所述,我們目前的教材不僅僅是需要改進教材供給側問題,更重要的是改進教材供給側之后,還需要進一步探討如何組織好教學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訾永所.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供給側改革模式研究[J].科教導刊,2017(22):24-25.
[2] 陳芝芬.《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10(33):184,200.
[3] 王芬.基于計算思維的大學計算機基礎在線教育平臺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6):78-83.
[4] 普運偉.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現狀分析及課程改革思路[J].計算機教育,2013(11):13-18.
[5] 陳希亮.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6(10):14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