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敏
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信息化已然成為一種趨勢,其是推動醫院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踐行醫療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新時期,醫院統計工作系統還不夠完善,信息化程度不夠,數據統計體系殘缺,致使醫院統計效率低下,嚴重制約醫院的醫療體制改革之路。信息化條件下,醫院應不斷地思考與研究醫院統計工作的重要性,從而提出科學的統計工作方案。對此,筆者就醫療體制改革背景下,醫院統計信息化工作方案展開系統化的分析。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打造健康中國的偉大戰略。為實現該戰略,需優化國民健康政策,構建全周期、全方位的健康服務,這就需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優化醫院管理機制。新時期,為順應醫改的實際要求,醫院統計工作應朝著系統信息化、服務規范化與管理科學化方向邁進,特別是在信息化條件下,要重視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以完善整個醫院統計體系,實現醫院統計工作的信息化與高效性。
一、信息化對醫院統計工作的影響
影響統計工作方法。通常來講,醫院傳統的統計方法主要以手工采集數據、計算器統計數據為主,該技術相對落后,且各項統計指標均要利用計算器來完成,利用手工方式將統計報表合成后,需要借助人工的方式進行信息傳遞與報送,會嚴重影響統計工作效率,這與醫改的要求相背離。同時,傳統的統計方式無法實現部門工作信息的共享,部門獨立運行,極易發生統計數據重復填報與輸入錯誤等多重問題,勢必會增加數據統計工作量,也會增大統計誤差。信息化條件下,醫院統計工作應朝著網絡化、自動化方向前進,要求統計工作要秉持著綜合性管理的基本理念,需涉及醫療設備質量、醫院管理與效益等內容。整個統計計算系統實現了網絡的自動化統計與提取,大大減少了統計計算的勞動負荷,即重復填報與大量輸入操作,便于提高統計效率,也便于各部門間實現實時化互動,從而提高統計質量。
影響數據采集方式。以往的醫院統計數據來源于住院與門診登記處日報表,也包含相關的工作量報表,且采集數據時,主要采取手工登記方式進行信息匯總,導致信息采集效率低下。信息化條件下,醫院統計數據來源主要為醫院的每個信息系統,如EMR、HIS、PACS與LIS等。數據源發生了改變,促使統計數據采集方法從手工采集逐步向網絡自動化采集方向轉變,使得數據采集的實際效率大大提高。
影響統計工作職能。信息化背景下,醫院統計工作不僅僅為數據匯總,還由單一性、封閉式工作逐步向綜合性、開放型方向轉變。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賦予了醫院統計工作數據綜合統計功能:統計報表自動化提取和打印;系統數據共享;數據的深度挖掘和利用;門診住院收容量、質量、手術、效率、病種、目標管理評價和醫療收入等信息的統計和分析,大大提高了統計信息的準確性、可利用性與及時性。
二、醫院統計工作現狀分析
數據校驗不夠嚴格。對于醫院統計工作而言,信息與數據精準度是統計工作的核心要求,也是統計工作的靈魂所在。醫療數據精準與否會對醫院管理層決策合理性產生極大的影響。在傳統條件下,醫院統計數據主要由醫院的各個科室按照日、月定期推送與上報數據,而后由統計員對這些數據進行收集、整理與匯總,進而形成相應的統計報表。然而,傳統統計工作的實施未對數據規范性、精準度予以合理化的校驗,極易引發統計數據失真的現象,會嚴重影響統計數據可靠性與可信度,不利于為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參考,容易導致管理層決策失誤,進而產生一定的醫療損失。
統計信息化程度低。目前,由于醫院管理層的統計信息管理意識淡薄,認為統計工作僅僅是一個極其微小的方面,與醫院醫療事務、護理事務等相比,份量還比較輕。鑒于管理層與相關領導在思想與意識上存在著認知不足的情況,在統計信息化系統建設上投入嚴重不足,未配置專業化的信息化統計設備,導致醫院的統計信息化程度比較低。
統計軟件比較落后。傳統統計工作主要是依照固定流程,讓各個部門統計員將所在門診與病房的統計數據上報給統計部門,這些統計數據主要包含患者就診時間、住院時間與治療費用等,統計指標與統計內容相對單一,未結合現代化的醫改要求來引入豐富的統計軟件,致使對統計數據挖掘與分析等的功能相對單一,使得醫院的統計分析水平呈現滯后性。
統計人員專業性差。一般來講,醫院統計人才并不是專業出身,未系統接受過關于統計專業課程的專業化培訓,不熟悉統計方面的法律條文,且對統計軟件存在抵觸心理,在統計數據計算、指標設置等方面存在著嚴重的不足。同時,統計人員思想認知嚴重不足,其專業修養參差不齊,會嚴重影響統計數據精準度與統計分析能力。
三、信息化條件下開展醫院統計工作路徑
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背景下,信息化建設已然成為醫院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此次研究中,我們將信息化技術應用到醫院統計工作中,從而提高數據統計質量。以下我們就信息技術在統計工作中的實際應用進行闡述:
發揮網絡平臺優勢,提高醫院統計效率。信息化背景下,為促進醫院的規范性建設,工作人員要具備足夠的信息化理念,優化與完善醫院的統計模式,這為醫院發展帶來了諸多的機遇,能實現對統計信息的自動化管理,可將傳統的事后服務模式逐步向全程服務模式轉變,能有效約束醫院管理行為,利用新科技實現醫院統計工作的規范性與高效性。統計人員應利用網絡平臺定期編輯統計分析報告,比對分析醫院發展與運行過程中的熱點問題,全面了解數據變化的基本規律,可為醫院管理層決策提供關鍵的數據支撐。構建互聯網與信息網絡的數據整合平臺,借助新技術來整合數據庫,由多個角度出發,全面分析醫院的綜合信息,讓這些數據與信息能以可視化形式呈現,可為醫院發展與建設提供相應的數據規劃。
強化對信息的監管,控制統計信息質量。對于醫院而言,統計數據非常關鍵,其直接影響著醫院未來的建設與管理水平。為確保醫院健康而平穩地發展,醫院要做好統計工作,加強對統計數據質量的監管,構建科學的統計監管機制、數據標準與統計數據的核查機制,強調不同系統間數據的互通性,主要是通過監控醫院的統計數據來保證數據的精準度與高效性,防止發生數據統計失誤的問題。在整個信息化醫院統計系統中,應設計數據核查的功能,加強對各類數據的檢驗與校驗,以確保數據的準確度與完整度。
完善統計管理機制,規范醫院統計行為。目前,為順應醫改的基本要求,醫院應重視對信息化技術的科學性應用,應實現統計職能的不斷轉變,這對醫院統計數據精準度、數據來源多樣化與廣泛度等提出了極高的要求。面對此類問題,為提高醫院統計數據的質量,需構建科學的醫院統計管理制度,對統計工作職責、權利等進行科學分配,將統計管理職責落實到位,一旦發生統計管理問題,能及時找到相關責任人,以便及時處理管理風險。同時,還要構建科學的統計信息安全管理機制,對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予以羅列與評估,提出合理的應急處理方案,進而提高統計信息安全管理水平。此外,需制定配套的獎懲機制,一旦發生統計管理風險或統計數據失真等問題,應對執行者進行嚴厲的懲處,以達到警示相關人員的目的。同時,還需及時引入相應的信息檢測技術,及時開展數據防范與監督工作,以降低統計數據的失誤率。
加強統計團隊建設,提升醫院統計效率。醫院統計工作主要由統計團隊來執行,因此,統計團隊的專業素質直接影響著統計質量與統計效率。為順應醫改的實際要求,醫院應加強對統計團隊的專業培訓,要求統計者嚴格按照相應的機制來統計數據,嚴格規范自身的行為,結合醫院發展實況與具體需求來開展統計工作。同時,統計者要熟練掌握數據庫查詢語言、統計軟件等,以此為基礎,為統計工作提供相應的輔助,進而提高數據統計效率。在醫療改革的今天,醫療統計工作對統計者提出了極高的要求,要求統計員在掌握基本統計知識基礎上拓寬自身知識面,掌握豐富知識點,進而適應醫院統計工作的實際需要。
在醫改的新形勢之下,統計工作在整個醫院管理體系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為積極響應醫改的實際要求,醫院必須要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從統計工作出發,將信息化技術滲透到醫院統計工作中,打造統計信息化系統,以實現對醫院信息的自動化收集、分析與整理。相較于傳統人工統計方式,統計信息化系統的統計效果更佳,且統計數據精準度大大提高。信息化條件下醫院統計工作的實施應發揮出網絡平臺的重要優勢,構建完善的統計管理機制,加強對統計數據質量的監管,進而提高醫院統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