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巖
摘 要:目的:討論不穩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發骨折中應用骨科損傷控制治療的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不穩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發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使用DOC模式予以處理的是觀察組,使用常規一期切開復位內固定處理的是對照組,并對兩組治療結局和治療效果進行比較[1]。結果:在產生并發癥概率和復位優良概率方面,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骨科損傷控制理念下展開治療骨科疾病的臨床效果明顯,可以使患者出現合并癥的幾率有效降低,提生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骨科損傷控制;四肢多發骨折;不穩定骨盆骨折;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27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10-0203-01
一種臨床上相對常見的骨科疾病是不穩定骨盆骨折,假如患者不能得到及時治療會嚴重危害到其生命健康。因此,在患者發病初期使用及時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提升這病臨床療效的重點[2]。在骨科創傷外科中,骨科損傷控制為一種具備相對高實用價值的新興的治療理念,這理念關鍵是指醫護人員通過患者本身生理極限對其臨床療效進行確定,有效幫助其恢復生理功能,提升患者臨床治療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不穩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發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為2組。30例對照組,20例男,10例女,為30~66 歲的年齡,為(48.0±1.1)歲的平均年齡,致傷因素:10例高處墜落傷,20例交通意外傷。30例觀察組,19例男,11例女,為32~68歲的年齡,為(50.0±1.3)歲的平均年齡。對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分析,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能實施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傳統手術治療方案,在骨科損傷控制理念下觀察組進行分期治療。全部患者入院檢驗后及時建設靜脈通道,依據病情行輸液、輸血與抗生素處理,并實施3個階段的治療:(1)是全面控制大出血,患者入院后,馬上送入手術室,對患者進行骨盆帶固定止血,達到大出血得到控制的目的,防止患者出現休克。(2)ICU復蘇階段:把患者快速送入ICU實施復蘇治療,關鍵包含復溫、改正凝血功能紊亂、改正水電解質紊亂和代謝性酸中毒、使血容量和多器官功能障礙等恢復,目標是為打破“死亡三角”,急速低體溫、代謝性酸中毒和凝血機制紊亂。(3)分期手術治療。等患者的生理狀況穩定后,要首先安排患者實施四肢骨折內固定治療,術后認真查看患者病情3-4d,確定患者沒有明確的手術禁忌癥下,能夠再使用骨盆骨折內固定治療。合并骨折線、骶骨骨折患者能使用鋼板跨雙側骶骼關節固定治療,合并有骶骼關節脫位患者能運用骶骼螺釘實施固定;合并有骨盆骨折患者能實施鋼板固定骨盆前環重建。如果合并有四肢骨折患者,要使用3枚空心釘固定股骨頸骨折者;要使用鈦鎳合金記憶環抱器固定多發肋骨骨折者;要使用肱骨近端LCP固定肱骨外科頸骨折;要使用PFNA固定粗隆間骨折患者;要使用鎖定加壓股骨髁支持鋼板實施固定股骨髁上骨折者;要使用交鎖髓內釘固定閉合性脛骨骨折患者。
1.3 療效評估標準
依照Matta評估規范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實施評估分析:優:治療后患者的分離移位距離<4mm;良:分離移位距離區域為4~10mm;可:分離移位距離區域為10~20mm;差:分離移位間距>20mm。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實施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使用t檢驗;以率(%)表示計數資料,使用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2組患者骨折復位情況
對照組為67.6%的復位優良率,觀察組為90.0%的復位優良率,在復位優良概率方面,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2組患者的并發癥產生情況
觀察組中發生尿道損傷有2例患者,坐骨神經牽拉傷1例,沒有發生嚴重顯著的并發癥;對照組中出現急性呼吸綜合征有3例,靜脈血栓2例,皮下軟組織感染1例,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產生率(15.0%)顯著低于對照組(30.0%),兩組數據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不穩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發骨折治療中DCO可以使并發癥的產生率減少。
3 討論
因為當前高能重度創傷造成的骨折事件愈來愈多,臨床中對多發創傷的控制與治療相應的加大了,然而從反饋的資料來看,基于落實骨科損傷控制治療模式的狀況并不樂觀,結合本次研究結果能夠總結出下面經驗。
第一要嚴格進行一體化救治管理模式,而且在治療全程貫穿這種管理模式。損傷控制工作要盡量做到有效、簡便、迅速、配合手術治療[3]。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在入院后就是實施全面的檢驗,骨盆骨折種類與創傷具體部位應用X線診斷,應用B超聯合胸腹穿刺對胸腹部創傷實施精確定位。因為這種創傷會導致大出血,然后造成休克甚至是死亡,所以要增強控制出血,本次研究中都使用骨盆帶經股骨大轉子固定形式已達到多小骨盆容積的效果,為后面的手術治療奠定了基礎。
第二就是要認真的論證分期治療方案,依據患者損傷狀況擬定合理的治療方法,并以手術創傷減少作為基本原則[4]。早期手術治療也許會造成增強炎性反應,使患者免疫紊亂加重,所以創傷要最大限度減少,使患者生存機率提高。二期治療重要目的為固定骨盆與髖臼,以達到最終的治療效果。
4 結語
總體而言,骨科損傷控制理念指導治療不穩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發骨折,復位效果能明顯提升,使并發癥產生率降低,對患者早日恢復健康有利,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建業,袁盛平,陳輝,等.骨科損傷控制在不穩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發骨折治療中的應用分析[J].醫藥前沿,2014,(19):134.
[2]梁進華.骨科損傷控制在不穩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發骨折治療中的應用分析[J].微創醫學,2014,9(4):524-525.
[3]苗連寶.骨科損傷控制應用于不穩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發骨折的臨床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4,24(7):3773-3774.
[4]李會森.DCO在不穩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發骨折治療中的應用[J].健康大視野,2013,(04):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