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麗萍
摘要:中職教育是我國教學體系當中的重要階段,是為社會培養(yǎng)應用型以及實踐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新時期背景下,教學方式發(fā)生了重要轉變,學生的培養(yǎng)不僅僅需要學校全身心的投入,更要實現對學生家庭的聯合,通過實現有效的家校互動,從而全方位的培養(yǎng)學生,也讓學生能夠在家校有效互動的環(huán)節(jié)當中得到更為全面的發(fā)展。近年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以及網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互聯網被充分的應用到廣大的領域當中,其中在教育領域,互聯網也得到了充分的應用,在互聯網+背景下,通過實現家校的有效互動,保證互聯網背景下的家校互動具有時效性、針對性,從而更好的引導職業(yè)學校的教學。因此本篇文章主要針對互聯網+背景下,家校互動實踐教學進行相應的探究,以期通過互聯網背景下家校互動實踐的探究,促進職業(yè)院校的教學工作發(fā)展。
關鍵詞:互聯網+;家校互動;實現探究;職業(yè)院校
互聯網+背景下的家校互動實踐探究是指家庭和職業(yè)院校通過互聯網平臺,在互聯網的背景下通過相應的設備,實現學校和家庭之間的信息互動、積極溝通,讓家長以及學校能夠主動的了解支持和配合雙方的教學活動,在互動中形成教育的聯合體,從而更為全面的促進在校學生的教學工作,實現多方共贏。由于互聯網具有較強的開放性時效性,因此在互聯網背景下實現家校互動的新模式,為傳統的家校互動提供了更多的可行性。
一、互聯網+背景下家校互動模式構建的必要性
互聯網背景下,立足于互聯網實現家校互動新模式的構建是當前職業(yè)院校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促進學生家長積極的參與到中職院校教育中的重要渠道。總得來說,實現互聯網+背景下家校互動模式的構建是有以下幾個方面來決定的:
(一)傳統家校互動模式效率的低下。在傳統的家校互動模式當中,呈現出的狀態(tài)就是滯后性、信息的不對稱性[1]。傳統的家校互動平臺主要是家長會、學校告家長書、家長聯系手冊、家長開放日、電話聯系等等,這些互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校和學生家長之間信息流通的時效性和互動性以及及時性,通常呈現出的狀態(tài)是學校信息的單向傳播,學生的家長很少能夠有效的參與進來,從而造成了職業(yè)院校家校互動頻率較小,效果較低、質量也不高的狀況。基于這些狀況,在當前的職業(yè)教育過程中,必須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實現,新時期新模式的家校互動模式的構建。
(二)是當前職業(yè)院校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需求。在互聯網快速發(fā)展的今天,要求我國教育要盡快實現現代化,利用現代科技以及現代化的教育理念實施教學工作。在中職院校的家校互動,利用互聯網、利用網絡為載體、利用各種終端實現學校和家庭信息的及時鏈接和溝通,讓學生的家長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學校的管理以及對學生的培養(yǎng)當中,從而更為有效的促進職業(yè)院校的發(fā)展。同時在新時期,也必須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不斷地引導學生的家長注重學生的教育,促進學生的成長成才。
二、互聯網+背景下職業(yè)院校實現家校互動新模式構建途徑
(一)利用微信、微博、QQ等即時聊天通訊軟件推動新時期背景下家校互動模式的構建。
當前QQ號、微博號、微信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和學習當中所必備的工具。學生的家長也是如此,通過QQ、微博、微信能夠讓家長及時的了解到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并且還能利用這些新媒體軟件豐富自己的生活空間。基于這些新媒體app的特點,能夠隨時隨地的接收文字、圖片、視頻等消息。職業(yè)院校就應該充分整合這些互聯網app,利用即時聊天軟件構建新時期背景下的家校互動模式。比如針對一個班級學生的家長,教師可以利用微信建立一個家長群,或者是班主任添加學生家長為好友,在微信群中能夠實現一對多的信息傳輸或者說能夠在微信群中收集各個家長的意見[2]。除此之外,還能夠和學生的家長實現一對一的視頻、語音溝通交流,利用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信息交流的方實現的溝通,能夠鼓勵和激勵學生的家長積極的參與到家校互動中來,共同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二)創(chuàng)建職業(yè)院校網站,共享社會資源。
當前很多職業(yè)院校都有自己的校內網,在學校的網站上發(fā)布學校的動態(tài)、學校的建設、教育進度以及和家長之間的交流等等。因此要想利用網站進一步優(yōu)化家校互動模式,就必須要升級網站開拓網站的更多的功能。比如可以將網站分為幾大板塊,包括:學生的學習現狀、教師的教學情況、學校的師資力量、家長的和學校的參與狀況以及家長與家長之間的交流園地等等幾個網站版塊。通過這幾個網站版塊的開發(fā)和使用,實現更為全面和有效,互聯網+背景下的家校互動實踐,從而促進職業(yè)院校的教學工作有效開展+。
(三)傳統家校互動模式十分被動,不利于教師與家長的信息溝通,導致學生容易出現雙面性格,基于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家校互動平臺可以有效改善家校互動的現狀,提高家長與學生的溝通效率,同時利用反饋信息促進學生學習,為學生營造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基于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家校互動平臺并非獨立存在的,還需要相應的配套措施:
1.平等的家校關系。傳統教育模式下,學校是教育體系中的主體,忽視了家庭教育的作用,家長已經主動溝通聯系教師,承擔學生教育中的責任,并利用家校互動平臺與教師實時溝通,保證權利與義務的平臺。2.樹立素質教育的思想。素質教學模式不僅僅局限在學校,也需要家長的配合,家長必須改變傳統的應試教育思想,不能僅僅依靠分數判讀學生的學習能力,應該多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并及時肯定學生的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標準化的管理模式。基于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家校互動平臺必須建立標準化的管理制度,約束教師與家長的行為,克服教育過程中的隨意性。4.實時監(jiān)督機制。基于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家校互動平臺提供了生生、師生、家校等多種互動模式,家長與學校應該充分利用平臺的功能,建立完善的監(jiān)督機制,一方面監(jiān)控學生的成長過程,另一方面將家校互動的信息及時反饋給學生,幫助學生改進學習計劃,同時保證學生健康成長。
結語
總的來說,在互聯網+背景下家校互動實踐探究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相關的教學工作者應該立足于互聯網+,利用互聯網的種種優(yōu)勢,以及當前各種終端app為載體實現有效的家校互動新模式的構建。
參考文獻:
[1]馮振中.“互聯網+家校互動”有效性實踐分析[J].現代職業(yè)教育,2016,(23):53.
[2]王春雁.移動互聯網時代家校互動新模式研討會在教育部召開[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5,(12):89.
[3]朱三元,熊曾剛,盧軍,范桂林.移動互聯網下高校家校互動教育模式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23):27-29.
課題項目:江蘇省職教學會2017年立項課題:網絡環(huán)境下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途徑創(chuàng)新研究部分研究成果(XHDY2017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