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旺
摘要:估算與數感和數學應用都聯系密切,學習估算可以促進學生數感的發展,體現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對此,大多數教師是能夠意識到估算的重要性的,但是仍有一小部分的教師不重視估算教學,這部分教師為了應付考試進行估算教學,也不少教師對估算的認識不全面,在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學數學估算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然后提出了估算教學的一些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估算;問題;方法
新課標對估算教學提出新要求,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但由于我國引入估算較晚,估算教學相關理論研究不夠成熟。實踐中,學生學習估算存在問題,一線教師對于如何上好估算課仍有疑惑,又缺少可參考的估算教學設計案例,所以對小學數學估算教學設計進行研究是有必要的。
一、當前估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估算”內容引入較晚,估算教學還不夠完善,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能被較好解決,會影響估算教學的良好發展。在小學估算教學實踐中,學生的估算意識薄弱,不能自覺、主動地使用估算;不理解估算的意義,不會估算,不能靈活地運用估算解決問題。一線教師對于怎樣實施估算教學存有困惑,不知教師該怎么教、學生如何學,不能進行有效的小學數學估算教學設計。一些教師認為估算是四舍五入的計算,一些教師認為估算是對數有一個估計結果,在做估算題的過程中,仍存在先精算再估算的現象;一部分教師估算意識不強,估算策略簡單,他們在生活中很少使用估算知識解決問題。這部分教師掌握的估算方法單一,只教授給學生四舍五入法、進一法、去尾法或者是要求學生只將數字估算到和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的數。相應地,學生就不重視估算的學習。一部分教師為了便于計分,要求學生同時使用一種方法進行估算,以便統一答案,嚴重限制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還有教師不能明確估算教學的目標,一部分教師認為估算教學的目的只是教會學生估算方法;實際教學中,沒有具體的估算標準,教師只能根據自己的主觀感受進行評分,有時在考試中出現估算的只有一個標準答案,其他合理的答案都不得分的現象。有的教師反映,教材中使用估算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較少,教師只有自己在生活中尋找合適的例子進行教學,生活中存在著很多估算的例子,但是適于教學的例子卻不多;一部分教師對于怎樣教會學生判斷在什么情況使用估算還是精算存在著困惑,并不是一看到“大約”就用估算,學生應該在具體情境中進行判斷來選擇計算方法。這些問題都難以使估算課達到最佳效果,阻礙了學生估算能力的發展。
二、小學數學估算教學的有效教學方法
1.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認識到估算的重要性。
不同于精確計算,估算涉及一個心算過程。即使是優秀的估算者在數學課堂上也不經常使用估算,因為他們需要得到準確的答案。因此,在教授具體的估算方法之前,教師應該讓學生意識到估算作為一項基本和實用的技能的重要性。認識到估算的重要性,這樣有助于消除學生“估算是第二位的答案”、“估算答案不如準確答案好”的態度。對估算的討論可以幫助學生意識到估算的重要性。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在現實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估算,幫助學生分析這些情況中是怎樣涉及計算的;在什么情況下使用計算器或者使用紙筆來計算出精確答案,討論為什么在一些情況下精確的答案是沒有必要的,然而在其他的情況下又是必要的;看一張報紙或者一本雜志,讓學生尋找哪些數字是估算的結果,哪些數字是精確的計算。這些練習都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對于估算的作用和目的的態度,為后面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聯系生活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恰當選擇計算方法。
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的數學知識之間搭起聯通的橋梁。遇到問題時,學生總傾向于選擇精算的方法,想不起來使用估算解決問題。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創設生活情境來呈現估算問題,引導學生根據具體情境將估算和精算做一比較,發現估算可以較便捷地解決問題,體會估算的作用,從而萌發估算意識。例如,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姐姐帶30元錢去超市買水果,她買了10.5元的蘋果、10.29元的香蕉和8.44元的桔子,判斷以下四種情況適宜用估算還是精算:A.姐姐想知道帶的錢夠不夠;B.收貨員把每種水果的價錢輸入到收銀機里;C.姐姐被告訴要支付多少元時;D.收貨員數姐姐支付的錢數時。這樣結合問題情境將估算與精算進行對比,可以深刻體會在不需要計算出準確的結果時,可以運用估算求出一個大概的結果,能省時、省力地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體會出估算的重要作用,提高估算的意識。
3.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有機結合,促進學生估算技能的全面發展。
每個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思考問題的角度有限,難以全面地分析問題。這就需要與同伴的合作,使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學生通過與同伴交流可以聽取他人的想法,取長補短,更加全面地思考、認識問題。如學生估算 118×8 有多種方法:120×8;110×10;120×10;100×8;100×8+20×8等。可每個學生只能想到其中的幾種,不能全部想到,這時如果與同伴進行交流,就會從同伴那里了解自己沒想到的方法,掌握更多估算方法,促進問題的有效解決。又如估計圖形的面積,通過合作交流可以掌握公式測量和工具測量兩種估測方法。可見,要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有機結合,學生通過交流加深對估算知識的理解、從多角度思考問題,促進學生估算技能的全面發展。
4.加強小學生對估算的鞏固練習,提高估算技能。
鞏固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必須經歷的、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只有經過足量、有效的鞏固訓練,估算知識才能被真正消化理解、內化到學生原有的知識體系中去。尤其是估算具有內隱性、復雜性的特點,學生只有通過反復練習才能使估算技能達到嫻熟自如的程度。所以,要加強估算的鞏固練習,在不斷應用估算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消化、理解新知,強化記憶并有效提取信息,靈活運用估算知識解決問題,提高估算技能。
總之,學習估算會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創新能力,但估算沒有“標準答案”,且估算方法具有多樣性的特點,這就需要我們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摸索、實踐、研究、創新,從而使估算教學得以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郜舒竹.問題解決與數學實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王曉.小學數學估算的有效教學[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