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培勤
新舊動能的轉換是供給側改革的重點,也是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動力,對于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只有將科技有效的運用于新舊動能的轉換之中,才能充分的發揮出科技的助推作用。本文對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比較深入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具有一定針對性的對策,對于從事相關工作的技術人員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產業的整個發展歷程,其實質上一個新興科技產業替代、新舊產能轉化的過程。在當前社會新舊動能的轉換過程中,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機器人以及新材料等新科技革命對傳統產業的新舊動能轉換產生著十分深刻的影響。為了確保新舊動能轉換的順利實施,就要充分借助科技革命所帶來的優勢,將新科技、新模式、新業態以及新產業等有效的融入到新興的產業價值鏈之中,進而對當前落后的產能進行有效的改善,從而為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提供充足的動力。
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傳統產業占比偏高,服務業發展滯后。在目前的產業結構中,許多地區的產業結構不合理,傳統產業比重較高,服務業特別是高端服務業發展滯后,嚴重影響了新舊動能轉換的順利實施。以山東省為例,服務業雖然獲得了不小的發展,到2016年全省的服務業占比提高到47.3%,但是相較于全國的平均水平仍舊存在不小的差距,而且山東的產業結構也不盡合理,尤其是傳統產業和重工業所占的比重非常高,在全部的工業中,傳統產業和重工業均占到70%,這種不合理的產業結構嚴重阻礙了新舊動能的順利轉換。當前,以汽車、通用設備和專用設備為代表的新工業雖然獲得了不小的發展,但是其所占的比重仍舊較低,所能提供的動力也非常有限,無法有效的影響到新舊動能的轉換。
技術創新動能不足,企業研發投入偏少。創新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但是目前很多企業對技術創新的重視程度不夠,投入的研發資金數量非常有限,這就嚴重阻礙了企業的技術創新,不利于新舊動能的順利轉換。以山東省為例,其規模以上的企業所投入的研發經費僅占到主營業務的0.89%,這就導致不少企業存在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也就無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此外,不少企業對技術創新不夠重視,只想一味地去模仿他人,投入到技術創新中的資金非常少,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降低企業的投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但是從長遠來看,就會導致企業的發展缺乏后勁,也就無法與其他企業進行競爭,不利于新舊動能的有效轉換。
資源約束問題突出,環境污染較為嚴重。不少地區一味地注重經濟的增長,而對污染嚴重的企業缺乏有效的監管,雖然經濟獲得了快速的發展,但是卻導致了資源約束問題突出,環境污染較為嚴重,這就給新舊動能的轉換帶來了不小的阻礙。以山東省為例,其在大氣、水以及土壤等方面的污染問題比較嚴重,這主要是因為當地的鋼鐵、水泥、玻璃、有色金屬以及化工等污染嚴重的企業較多,當地政府為了推動經濟的快速發展,對這些污染嚴重的企業沒有進行嚴格的監管,進而導致各種污染物的大量排放,超過了環境的承受能力,從而形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
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對策
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實施創新驅動和“互聯網+”戰略。通過將科學技術有效的融入到產業之中,以延長產業鏈、提高價值鏈為目標,全力促進產業的升級轉型,為傳統產業帶來新的增長點,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可靠的保障。對于農業來說,要著力推進“新六產”,按照發達國家的食品標準對農產品進行科學合理的安全管理,促進綠色優質農產品的有效供應,逐漸引導農業形成標準化和品牌化;對于工業而言,要對當地工業的實際情況進行充分的分析研究,參照“一企一策”的轉型思路,強化環保和資源約束,與互聯網+、智能制造實現有機的跨界融合,進而在關鍵技術和高端設備上獲得新的發展,從而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在服務領域,要全力推動現代物流、軟件信息、共享經濟以及商貿零售等服務業的發展,進而為實體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務。
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為了促進新舊動能的有效轉換,可以通過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拓展經濟發展新動能,結合本地區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改革和試點配套政策,進而為當地提供新的經濟增長點。通過發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開展創新驅動戰略,以輕工業、機器人、電子信息、綠色食品、節能環保以及新材料等產業作為經濟發展的突破口,改善當前傳統的生產方式,提高產品之中的科技含量,進而創造出適合當地經濟發展要求的新型商業模式,有效引導各類資源和要素科學合理的流入到新興的產業之中,在全社會營造創業創新的濃厚氛圍,為不斷加速的技術更新和產業迭代提供智力支持。
積極推進金融創新,助力新舊動能轉換。在經濟發展和新舊動能轉換的過程中,金融是不可或缺的有力工具,因此,要積極推進金融創新,助力新舊動能轉換。在對金融風險進行有效控制的情況下,要結合經濟發展的需要,推動金融機構改善經營模式,提供更加豐富的擔保形式,研發與新動能相適應的金融服務和金融產品。同時,還要設立普惠金融專營部門和科技支行,通過對產業鏈信息、動產、商業品牌以及知識產權等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尋找解決金融問題的途徑。此外,還要強化股權交易中心的建設,對其中的風險進行科學合理的控制,促進股權交易中心的逐漸完善,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提供便捷服務。
總而言之,為了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要對科學技術進行充分的利用,進而為新舊動能的有效轉換提供可靠的保障。在新舊動能實際的轉換過程中存在不少的問題,因此,要對這些障礙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進而采取有針對性的改善對策,進而推動新舊動能的有效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