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雨

隨著中關兩國建交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決定性步伐,兩國經貿往來日益頻繁,中美兩國的貿易在結構上有很強的互補性。但是,利弊共存共生,兩國貿易關系中長期存在的匯率問題,美國對中國的反傾銷和兩國間貿易不平等的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隨著兩國經濟融合的進一步加深,必然產生貿易沖突,若不能協商解決,攜手共進,必然引發貿易摩擦和碰撞,甚至升級為貿易戰。
1.中美貿易摩擦概況
不久前,美國開始對34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征收25關稅,公然對中國發起了迄今為止最大的經濟史上的貿易戰。中國立即予以反擊,宣布對美國出口至中國的695項約500億美元的商品加收關稅,這包括在從美國進口的產品清單中增加類似的關稅,包括大豆,海鮮和原油。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美國和中國在經濟結構和發展階段存在很大差異,這必然會導致兩國貿易結構的差異。事實上,自兩國建立貿易關系以來,中美貿易關系在發展中漸起摩擦甚至變形扭曲。隨著中國經濟和政治話語權的加強,此番大規模的貿易沖突是雙方貿易往來中不可避免的一步,卻也不至如此情狀,而自美國總統特朗普就任以來,“美國優先”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明顯加重,故此導致美國挑起的貿易保護爭端逐漸升級,過去近半年的雙邊貿易摩擦也呈上升趨勢。
2.中美貿易關系
中美貿易的依賴程度。近年來中美的雙邊貿易額呈快速增長態勢,誠然可以表明中國和美國是彼此的重要貿易伙伴,但是,考慮到中國和美國經濟總量的巨大差異以及不同國家相同貿易規模的重要性,雙邊貿易額的絕對值不能準確反映雙邊貿易在兩國經濟活動中的重要地位。為此,我們引入了經濟相互依存的概念,即利用中美雙邊貿易與GDP的比率來衡量中美貿易對中美經濟活動的重要性。依賴度指標的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TRD表示貿易依賴度,取值在O到1之間,TRD取值越大,表明該國經濟活動對雙邊貿易的依賴度越高;數據顯示,進入21世紀以來,中美間經濟相互依賴程度都呈不斷增加趨勢,尤其是2001年后中國對中美貿易的依賴度快速攀升。1996年中國經濟對中美貿易的依賴度為4.5%左右,美國經濟對中美貿易的依賴度大約為0.6%,到2016年中國的貿易依賴度增加到19%上下,美國的貿易依賴度增加到5.5%左右。由此可以推算預見,雙方在雙邊貿易中的依賴性極強,互為重要的貿易伙伴,貿然發動貿易戰于雙方皆是不利行為。
中美互征關稅已造成的暫時性影響。目前市場初步評估偏向輕微。根據中國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成員的數據,截至6月份,美國將對中國產品征收關稅,這將使中國的經濟增長率降低0.2個百分點。其他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分析師推測,2018年對中國經濟增長率的直接影響為0.1-0.3個百分點。受關稅措施影響的每1000億美元進口商品將使全球貿易減少約0.5。美國對中國的指責主要集中在強制性技術轉讓等方面。當政府實際要求進行強制性技術轉讓時,強制性技術轉讓可稱為強制性技術轉讓。事實上,問題不在于中國違反了所謂的美國法律法規,而在新的結構調整中,美國公司無法面對中國企業的地位已經相對平等的事實。其位置出現了相對下滑或者寢落,因而如果貿易戰規模繼續擴大,對雙方沖擊將沒有那么溫和,雙方的措施也將不再隱藏,后果將是雙方互損。
3.淺析摩擦的背后之意
根據2017年12月18日美國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報考》,恐怖主義不再是美國的主要威脅,大國競爭才是主要威脅。 《國家安全戰略報考》還推論,眼前,中國和俄羅斯兩個挑戰美國領導的世界現狀的修正主義國家對美國形成挑戰。
因此,美國對中國的描述已從“合作伙伴”更換為“主要戰略競爭對手”。一旦確立這種戰略描述地位的存在,中美兩國的沖突是不可逆轉的。
正在進行中的中美貿易沖突歸根結底是在全球化的世界經濟中兩種不同的經濟管理模式和技術創新模式之間的較量。中國和美國之間存在很多差異。并且政策的不一致將帶來談判的好處。中國目前如火如荼的戰略是開發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但特朗普總統卻在重新寵幸煤炭和鋼鐵等過去的產業。總的來說,中國的政策軌跡正在變得更加開放,特朗普的美國政策更加封閉。不同的戰略方向下, “貿易戰”必然成為美國戰略轉變后的第一次摩擦。
從美國的不合理的角度來看,美國政治企業對其全球結構的相對變化表示不滿。中美貿易爭端背后的競爭實際上是中美在新時期結構轉型中的較量。引起中美雙方貿易摩擦的原因和類型歸納為五種:因一方某些進口激增或者進口限制引起的微觀經濟摩擦;雙方貿易不平衡導致的宏觀經濟摩擦;與國際投資有關的投資摩擦;因雙方貿易制度不同引發的摩擦;因為技術性貿易壁壘引起的技術摩擦。實際上,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貿易摩擦在所難免。我國是發展中的大國,市場經濟制度還不完善,政治制度、文化傳統和美國都有很大的差異,出現一些貿易摩擦屬于正常現象,但存心利用貿易差異引發貿易戰則是不理智的行為
4.沖突互損,合則共贏
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很可能會給世界經濟帶來負面影響,這種對世界貿易體系的挑戰正在不斷損壞商業信心,并把世界經濟置于風險之中。因此,中國對貿易保護主義的堅定反擊,本質上,是代表了人類的共同利益,是對經濟全球化彩邊貿易體制的維護,各國也應當攜起手來,共同應對這種風險和挑戰。畢竟,貿易戰損害的是所有人的利益,沒人能夠置身事外。三月迄今的中美貿易爭端已經出現了多次反復。中美經貿紛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表現得十分突出。梳理其中的脈絡,我們應當認識到,這場紛爭會是一場“持久戰”,也仍會經歷各種反復,而作為雙方的重要貿易伙伴,長期持久的貿易沖突于雙方不利。中美兩國在這一輪貿易摩擦中都應該選擇保持克制的態度,盡量避免貿易摩擦的升級。
與此同時,這種沖突互損,合則共贏的態度必須建立在雙方互信共識的基礎上,對于此番由美國公然挑起的貿易沖突,中國在初期的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戰略態度已然展現了誠意和大國擔綱,同為貿易大國,退一步必然也應該是同時的和互相的,若是美國再不意識到這一點勢必將擴大此番沖突,造成不可挽回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