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俊儒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的颶風席卷全球,給世界經濟及金融秩序造成了難以想象的重創,時至今日,十年過去,金融危機的余波仍影響著當前的世界經濟走向。我國在這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中也沒能獨善其身。面對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愈發重要,中國經濟的穩中向好發展直接決定了世界經濟的走向。但是,自2008年以來,我國的通貨膨脹呈現出越來越強的上升勢頭,嚴重影響了我國經濟健康、穩定地發展。當前我國正處于戰略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如何在確保經濟平穩增長的同時實現產業結構轉型,控制物價上漲速度,是我國目前面對的難題。本文將分析十年后的2018年,中國通貨膨脹的現狀以及提出幾點建議對策。
21世紀以來中國經濟地位
20世紀90年代末,依靠我國的改革開放政策,我國經濟實現了質的騰飛,從發展中國家,乃至全世界脫穎而出。從1978年到2008年,中國的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影響的不僅僅是中國本身,在國際上也有深遠的影響。2001年,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 WTO),這一時刻奠定了中國在世界貿易舞臺的重要地位,而中國也不辱使命,以身作則的帶動著世界經濟的發展。中國擁有的外匯儲備已經達到14000多億,世界第一,是當之無愧地世界第一出口國,“世界工廠”地美譽已經被中國牢牢地握在手中。而在2013年,我國倡導并引領了“一帶一路”戰略,依靠中國與多國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借助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共同發展經濟合作伙伴關系。有數據顯示,在2015年,僅中國國企在相關國家的投資額同比增長18.2%,我國承接:“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服務外包合同總金額達178.3億美元,同比增長42.6%;執行金額121.5億美元,同比增長23.45%。中國不再是三十年前只能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國家,而是當今世界經濟的風向標,領頭羊,能讓世界人民都富起來的中堅力量。
金融危機帶給中國的影響
美國在2002-2005年時,住房建設支出增長迅速,這一現象是由2001年美聯儲在經濟衰退期間采取了降級利率的貨幣政策所導致。低利率讓無數的投機者開始購買新住房。但當人們減少關注一項資產的內在價值,而是集中關注資產價格變化的預期時,泡沫就形成了。到2006年,投機性泡沫開始破滅,新建住宅和房屋的價格急劇下降。在宏觀來看,這一影響也導致了投資支出和國民總需求的下降(或極為緩慢的增長)。而這一泡沫破滅引起的蝴蝶效應還在繼續,因為房屋價值的縮水,抵押貸款違約的借款人大大增加,這無疑給金融機構帶來重創。金融危機就此產生。金融系統的乏力導致信貸緊縮,無數的家庭企業無法借款籌措資金來滿足他們的支出需要。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金融危機具有兩層層含義:①金融危機是金融系統在遭受突發性打擊狀況下的惡化;②這種惡化波及了大部分乃至全部的金融領域,影響了宏觀經濟正常態發展。而這場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主要有以下影響:
影響我國的外貿出口。從需求側方面來看,金融危機影響到的國家民眾因為籌措資金的困難程度減少了消費支出行為,更減少了對進口商品的需求。而同時,中國的出口商品競爭力較大幅度地減弱,對外貿易形勢面臨嚴峻挑戰。東南亞金融危機導致他們的國內市場價格被大幅削弱,生產階段的成本比中國更低,使中國產品的出口競爭力遭到削弱。
影響我國企業引進外資。金融危機造成了金融系統和投資者與消費者雙方的信心缺失。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部分投資者對整個金融大環境缺乏投資信心,致使引進資金、技術等發展陷入膠著的狀態,這一現象使投資者在市場招商、融資難度加大,也沒有足夠的資金和信心參與各項商業活動,多數企業處于觀望狀態,經濟增長嚴重放緩,而企業投資削減是重要原因。
而其中,我國企業,尤其是外貿企業,在金融危機中深受影響,國外市場的不穩定性大大降低了外貿企業商品和服務的盈利能力。只能寄希望于將產品賣到國內的市場。但此時,因為受金融危機影響的凈出口急劇下降,作為我國GDP主要構成,嚴重影響了國民收人。而縱觀國際市場,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使我國依賴進口的能源和農產品價格升高(起因是生產過程中的成本升高),導致這些生活必需品的價格在國內升高,影響力老百姓的生活。再者,金融危機導致美元貶值,進而導致人民幣升值,影響我國出口,增加了我國的進口,增大了國內市場的競爭力。
如何治理我國的通貨膨脹——經濟全球化角度
中國持續較高的通貨膨脹,必然打擊了中國老百姓的消費信心,這樣會形成惡性循環,是貨幣在市場上流通性差,導致進一步的通貨膨脹。那如何將通貨膨脹的規模縮小,物價水平的上升速度減緩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第一,增加市場上的商品供給,我國經濟對外依賴性太重,而內需不足。我國應擴展更大的進口市場,進口更多的商品,來削減過大的貿易順差。再者,商品的多樣性及多量性,使企業會為了爭取消費者通過降低價格等措施,進而增加了民眾消費的積極性。貨幣在市場上的流通性增強,使我國的經濟在“購買”和“投資”板塊的比重增大,而這樣的經濟體在長期以來才能平穩健康的發展。一帶一路的政策,會帶動更多周邊國家出口的積極性,將更多商品出售至中國這個欣欣向榮的市場。第二,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加速發展企業創新,是我國當前發展的重中之重。第三,在短期內通過增加貨幣供給,降低利率的方式,減少居民的儲蓄率,鼓勵居民將更多的財富用于消費,進而增強了我國市場貨幣流通性,穩定通貨膨脹的趨勢。最后,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們需要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掌握全球經濟命脈,引領經濟潮流,把控經濟走向,讓全球經濟穩中向好發展。在經濟與市場的博弈中,中國應在競爭中需求合作,在合作中鼓勵競爭,使全球經濟勢頭持續上升,在長期以來,實現全球各國在經濟領域上的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