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聿青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環境卻遭到了越來越嚴重的破壞。對于我國以及世界而言,森林是環境保護中最為重要的一環,良好的森林發育狀況不僅有助于凈化空氣,平衡碳氧含量,更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環境。但是,一直以來,對于林業的發展都面臨著病蟲害的危機,影響森林以及環境的發展。本文通過對相關文獻的分析和探討,對森林病蟲害發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進行防御和控制病蟲害的發展,進行了簡要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森林病蟲害;因素;控制對策
對于森林病蟲害出現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自然災害的原因,更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林業的發展,存在了不科學不合理的現狀,導致病蟲害頻繁爆發,危機林業的發展。森林系統對于我國以及世界的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討森林病蟲害發生的原因,并且進行及時大的控制和防治,是非常有現實意義的。
一、森林病蟲害爆發的原因
1.監控系統不完善
對于森林而言,一旦某處發生病蟲害,就會以極快的速度進行傳播,波及到整片森林。但是,因為監管體系的不完善,導致森林監控區的面積非常狹小,工作人員根本無法掌握大面積的森林狀況,一旦森林的深處發生病蟲害危機,根本無法察覺,一旦察覺時,病蟲害的波及范圍就已經無法控制,采取解決措施的時候,也會耗費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與此同時,林業發展的工作人員普遍習慣于解決已經存在的病蟲害危機,習慣于事后處理,對于前期的防治和監控則做的不到位,而當病蟲害一旦發生的時候,森林樹木已經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破壞,經濟也會有所損失。
2.人為砍伐天然林木現象嚴重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對于木材的用量也大大增加,這就逐漸的形成了人工培育林。但是,對于人工種植的森林來說,它們抵抗病蟲害危機的能力較天然的森林弱上很多,導致一旦發生病蟲害危機,人工培育的森林樹木就會遭到大程度的損害,企業的木材用量也會宣告危機。這就讓企業逐漸將木材的來源放到了純天然的森林之上,不斷的進行砍伐,造成很多高價值的森林區受到嚴重的損害,甚至危機到了生態平衡。如此,逐漸形成惡性循環,天然林遭到破壞,影響到了人工培育林的種植環境,導致安全性大大降低,因為環境的因素,病蟲害危機頻繁出現。
3.過度的化學藥劑致使病蟲產生抗藥性
在我國面對森林病蟲害危機的時候,普遍習慣于用化學藥劑進行噴灑,沿襲從傳統的治病蟲害的技術,對森林進行大面積的藥物噴灑,來防治病蟲的危害。對于第一次噴灑,病蟲會得到有效的抑制,但是,一旦經常性的噴灑,就會導致病蟲產生抗藥性,即使在藥物的噴灑中,也能夠繼續的繁衍和生存,造成防治藥物失去了效果。不僅如此,化學藥劑對于樹木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讓樹木林業遭到破壞,影響樹木的發展和木材的質量。
二、制約森林病蟲害爆發的途徑
1.提高森林保護意識,加強森林防護體系
想要切實的保護好森林,防治病蟲害的發生,首先要讓各地政府,以及企業都意識到森林保護的重要性,認識到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更是人們利益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只有加強森林病蟲害的防治,才能夠讓森林系統得以發展。對此,各地政府首先要將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放到核心的位置,并且給予重視,于此同時,將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納入考核的制度之中,讓企業以及各個領導干部,將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和預防工作,落到實處。同時,政府應該加大財政撥款,利用科技和技術將林業中的監控管理系統不斷的進行完善,大面積的監管森林狀況,及時發現病蟲害,并且能夠快速的解決和處理。
2.建立完善森林病蟲害的數據資料庫
森林病蟲害的資料龐大并且復雜,這就要求不僅僅是林業企業,當地的政府以及省市的領導共同發力,來建立森林病蟲害的資料庫,來預防和預測病蟲害的發生。首先,要對最普遍的病蟲害原因和情況進行仔細的調查和觀測,將之記錄下來,其次,對于經常性發生的,偶然發生的病蟲害原因都要一一記錄,來不斷的豐富最基本的病蟲害資料,建立起龐大的數據資料庫,隨后,運用當下最為先進的高科技一急檢測的技術,對森林的發展情況進行監測和預測,將病蟲害扼殺在搖籃之中。對此,就需要擁有先進的技術,科學規范的管理體系,以及高端現代化的設備,才能保證監測和預報工作能夠順利的完成,保證森林的健康發展。
3.創新病蟲害防治技術,提高科研力度
社會在不斷的發展進步,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同樣不能停滯不前,依舊沿襲傳統的化學藥劑噴灑的方式,去對付森林病蟲害。必須要學會與時俱進,利用現代化的科技和技術,去輔助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由于森林的病蟲害防治與生物多樣性和環境的保護工作發生了沖突,這就要求防治的技術要不斷的改善,讓二者相平衡協調,達到既能保護環境,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又可以防治森林的病蟲害。首先,要積極開展對森林病蟲害防治戰略的研究,天氣變化對病蟲害影響的分析,其次,要重視病蟲害監測工作,高效的檢疫檢測以及對病蟲害的研究和評估,無公害的防治策略,加大科研力度。
4.防止外來有害病蟲的侵襲
要完善外來的有害病蟲風險的評估體系,對于病蟲害的防治工作要始終貫徹防御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最重要的是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不斷的提高人們的法律意識,環保意識,來輔助和支持病蟲害防御和檢疫工作的進行。
同時,要重視來往車輛運送到森林中的植物,以及其他的運送產品,來保證森林中不會侵入其他外來的有害病蟲,同時,不斷的完善健全病蟲害的應急體系,高效的應對突發的森林病蟲害危機。
三、結語
對于森林的病蟲害防治和控制工作,一定要有科學合理的防治方案,主要以預防為主,進行綜合的治理和改善,來保證森林能夠健康的發展。雖然防治森林的病蟲害發生是我們重要的保護森林體系的目標,但是,我們最終的目的卻是希望營林造林,讓森林系統能夠得以可持續發展。防治病蟲害的主要目的,也是為了以后的造林營林打下良好的環境基礎,為我國的環境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王慶海. 制約森林病蟲害防治的因素及控制途徑[J]. 農民致富之友,2016(07):229.
[2]郭光智,楊廣海,許霞,牟志剛,孫緒艮. 我國森林病蟲害防治法制化的問題及對策[J].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2):80-85.
[3]鄭永娟. 淺析林業病蟲害原因及預防措施[J]. 黑龍江科學,2014,5(04):298.
[4]馬冬梅,酒新慧. 以森林健康為核心 推動我國林業快速發展[J]. 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09,32(03):27-2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