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如丹 胡紅娟 劉桂 銀幾萱 熊雅倩 何家鳳
摘要:隨著網絡文學市場的發展日趨完備,網絡文學IP運營作為網文市場的新核心,正不斷提升其影響力。本文運用調查問卷法、文獻研究法和數理統計深入分析了國內網絡文學IP運營生態鏈的發展情況,探討如何通過創新性方式促進網文IP生態鏈的良性發展。旨在豐富國內網絡文學IP生態鏈的理論研究,填補國內這方面研究的不足。
關鍵詞:互聯網+;網絡文學IP;生態鏈
一、背景
伴隨著網絡文學的高速發展,網絡文學IP的影響力正不斷擴大。圍繞網絡文學IP而開發的游戲、影視、動漫、周邊等衍生品及跨界聯動營銷產品,在粉絲經濟的基礎之上展現了極高的經濟效益。不同于早期以閱讀付費為核心的網絡文學市場,如今的網絡文學市場不僅以IP全版權運營為核心,且擁有較為完整的IP產業生態鏈。隨著現象級IP的不斷涌現,網絡文學IP運營的商業意義日漸顯著,網文IP經濟的飛速發展已成為當下重要的經濟現象。
二、網絡文學IP生態鏈的相關概念
網絡文學IP生態鏈是指圍繞網絡文學IP內容運營和推廣的各組織關聯關系形態,包括直接為消費者提供網絡文學內容的生態鏈上游、向消費者輸出網絡文學IP衍生品的生態鏈中游、通過付費方式獲取正版網文原生內容及衍生內容的消費者,以及提供技術支持與服務的第三方。
三、調查設計與數據分析
(一)問卷設計及處理
本次問卷調查的對象為網絡文學IP相關產品的體驗者與關注者,我們選取了華東地區的年輕群體作為主要研究對象,收集的有效問卷為202份。研究中基本數據的處理和計算使用了Excel 軟件,數據的描述性統計和相關檢驗使用Spss19.0。
(二)數據分析
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發現:
1、正版網文平臺知名度不足,僅34.78%的調查對象了解正版網絡文學發布平臺。消費者們表示,由于網絡上盜版作品盛行、正版網站的宣傳不到位等原因,許多正版平臺的知名度甚至遠小于盜版網站,極大程度上降低了他們對于正版網文IP衍生產品的關注度。
2、網絡文學IP的熱門度對于用戶對抵制侵權產品的自覺程度有正面影響。調查對象中,41.09%的用戶會自覺抵制被曝光的侵權原生產品及衍生產品,47.03%的用戶視情況而定,而這47.03%保持中立的調查對象中,有85.26%的人認為:若網文IP較為熱門,則在IP內容改變變現前有必要核查此IP是否有違規、抄襲現象,且傾向于抵制侵權的熱門IP。這表明消費者們普遍缺乏版權意識,同時網文IP擁有的熱門度或者知名度越高,消費者對該IP衍生品及IP本身的重視度就越高、越不能容忍該IP涉及侵權行為。
3、認為目前網文IP生態鏈具有缺陷性,需設立曝光投訴/協理運營新平臺促進IP運營發展的占受調查人數的61.88%。除了對目前IP運營生態鏈缺陷性的不滿,消費者們也希望自身能參與到IP運營中——傾向于設立新平臺的消費者中有82.18%表示,希望通過某一正規途徑與相關作者或IP改編影視/游戲制作商進行直接互動,共同促進網文IP改變變現的進行。
四、網絡文學IP生態鏈中存在的問題
(一)畸形的網絡文學IP界發展“潛規則”
龐大的熱門IP的粉絲基礎,給當下網文IP改編變現與運營帶來了極大的經濟效益。為獲取利益,大量原生作品創作者選擇“抄襲”熱門IP;衍生品開發商們開始發布大量僅由熱門IP產品換個“皮子”便上新的“同款。
(二)網絡文學IP生產質量的下降
大量現象級網絡文學IP的出現引發了各網文原創平臺的大規模圈地事件,各原生作品發布平臺為吸引更多的創作者不斷降低簽約標準,導致劣質原生作品泛濫成災;為搶占市場,大量游戲、影視等衍生產品開發商不注重產品的開發質量,僅給趕工做出的劣質粗糙產品套上IP的名頭便發布,大肆消耗粉絲基礎牟取暴利。網文IP的創作源頭、改編變現的過程都出現了嚴重的質量下降問題。
(三)網文IP價格“虛高”藏污納垢
由于法律法規的不完善,許多無良公司、投資商利用“虛高”的IP價格“借殼套現”,謀取違法利益,被惡意炒高的某些網文IP已不再是優秀文化傳播的中堅力量,反而成為了一些人違法牟取利益的工具。
五、建議與總結
(一)政府加強網文IP價格調控
政府通過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調控網文IP的價格,使得網文IP價格合理化、規范化,堅決打壓藏在極高IP價值下的“黑色利潤”,同時扶持正版廠商,為網絡文學IP界的發展肅清風氣。
(二)構建公益性“中間性”平臺
中間性平臺通過有償核查產品是否侵權、授權中介及出售廣告位獲取資金,用于對接網絡文學IP生態鏈上中下游,促進聯動發展——為生態鏈上游口碑優良的網文原創平臺與創作者雙向推薦合作、為遭受侵權行為的創作者與平臺提供法律相關幫助;為生態鏈中游的IP衍生開發商與優質的網文IP雙向推薦;為生態鏈下游的消費者們提供與生態鏈上中游各公司接觸的活動通道、聯系各方媒體曝光網文IP衍生相關惡劣行為及宣傳優質產品。
(三)攜手公眾建立綠色生態鏈
通過宣傳與營銷提高民眾的版權意識、完善民眾的發聲渠道、做好信息共享、建立投訴舉報監督通道,讓民眾真正參與到網絡文學IP生態鏈規范的共同建設中。讓公眾成為綠色生態鏈中最活躍的一環。
參考文獻:
[1]侯雋.網絡文學3.0時代如何掘金IP金礦.中國經濟周刊.[J]2016(4):64-65
[2]向勇.白曉晴.場域共振:網絡文學IP價值的跨界開發策略.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J]2016,38(8):110-114
[3]席慧鈺.簡析IP熱潮中的網絡文學發展.北方文學:下.[J]2015(12):23-24
[4]王鵬.以版權資產開啟業務新模式——由“IP劇”《瑯琊榜》引發的思考.出版參考[J],2015(20):7-8
[5]徐文龍.玩轉IP的“百萬文學”.投資北京[J],2016(6):85-87
[6]于夢溪.我國網絡文學IP運營研究.《南京大學》,2016
[7]毛騰飛.解讀網絡文學IP改編的成功之道.《新聞研究導刊》,2016,7(10):295-295
本文內容為江南大學大學生創新項目號為[2017362Y]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