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君
摘 要:在素質教育全面深化,德育教育日益凸顯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強化和突出心理學的重要性,開展各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成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要職責。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巧妙地滲透心理學教育,充分利用本學科實踐性、思想性和人文性的特征,實現(xiàn)心理學與學科知識的有效結合,發(fā)揮其強大的育人功效,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形成健康的心理素養(yǎng),不斷地促成學生綜合性智慧的飛躍,讓學生的心理得到最大的發(fā)展和進步,充分發(fā)揮出本學科的優(yōu)勢,增強學生道德底蘊和人文素養(yǎng),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關鍵詞:心理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滲透
伴隨著社會多樣化趨勢的發(fā)展,教育界在教學中呈現(xiàn)出多種態(tài)勢,其中學生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和輔導成為教學的重中之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有效地將道德與法治教學知識與心理學整合起來,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各種教學活動,在參與中感悟和體驗道德與法治學科,心理學教育的強大優(yōu)勢,把握有利的教學時機,為學生植入強大自信心,利用適時的教學情境,開啟學生對理想的追尋,通過不同的教學角度,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智力潛力,借助各種形式的教學角度,實現(xiàn)學生正確人生觀、道德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最終促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以全面提升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推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順利實施。下面,就如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心理學,提出如下合理化建議:
一、恰當?shù)匕盐蘸线m的時間,植入自我信念
初中生正處于人生發(fā)展的關鍵性時期,其身心的健康成長是學科課堂教學發(fā)展的主要趨勢,而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以其自身的教學特色,注重心理學的滲透,精準地把握合適的時間,增強學生崇高道德思想的形成,樹立堅強的意志和高尚的信念,真正達成心理學教育的效果。初中道德與品德教師,作為學生錘煉優(yōu)秀道德品質的領路人,要堅持開展各種形式的心理學教育活動,真正成為學生靈魂的塑造者和引路人,有效地把握時機,為學生營造愉快且活潑、民主且寬松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比如:在講解《做更好的自己》這節(jié)課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在合適的課堂過程中,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才藝,促使學生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接納自己、欣賞自己,主動改正缺點、激發(fā)潛能,在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中,主動去做更好的自己。
二、科學地利用適時的情境,啟動學生的理想動機
初中階段的學生好奇心、求知欲望比較強烈,對問題擁有很強的探究心理,純真的天性,使得學生善于思考和研究問題,處于人生發(fā)展的黃金時期,更是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關鍵階段,對于健全人格、崇高理想的培養(yǎng),發(fā)揮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是一門教育性比較強的心理科目,教師應用心理學,科學地利用適時的教學情境,開啟學生對理想的認識,是相當必要的。比如在學生學習《少年有夢》這節(jié)課的內容時,不僅要告訴學生有夢想才有希望,認識到夢想的重要性,更要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一步步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充分抓住學生內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真正發(fā)揮心理學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魅力。
三、合理地運用適宜的教學尺度,挖掘學生內在的智力潛能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中要有的放矢地開展各種教學活動,融入各種形式的心理學教育,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對心理學的探尋欲望,充分利用本學科的特點和內容,合理地運用適宜的教學尺度,引領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把心理學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末,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智慧。比如在學習《合理利用網(wǎng)絡》這一節(jié)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分析學生對網(wǎng)絡的好奇心理,通過適宜的教學角度,讓學生認識到網(wǎng)絡的利與弊,剖析網(wǎng)絡所帶來的好處,讓學生在網(wǎng)上查閱資料、閱讀新聞、增長見識,但是還要隨時提醒學生網(wǎng)絡所產(chǎn)生的消極影響,尤其是沉迷網(wǎng)絡可能引發(fā)的不良行為,促使學生發(fā)展智慧,正確認識網(wǎng)絡。這樣的教學能有效地發(fā)揮心理學的引導作用,讓學生發(fā)自內心地感受到道德與法治課堂與實際生活之間的關系,提升學生潛在的智力。
四、巧妙地借助適當?shù)慕虒W角度,實現(xiàn)人生價值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來源于思想品德教學,與心理學教學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lián),教師要牢牢地把握好這一教學角度,并巧妙地借助適當?shù)沫h(huán)節(jié),引導學習采用科學的態(tài)度認識自己,從而實現(xiàn)人生價值。比如:學生在學習《積極奉獻社會》這一節(jié)的知識時,在生活實踐中,營造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主動關愛他人,服務社會,參與幫扶弱勢群體的公益活動,認識到社會公益活動的意義,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心理學教育,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并促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勇于承擔社會責任,享受到服務社會的樂趣,從而促使學生人生價值的順利實現(xiàn)。
總而言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積極地采用上述方式,合理地滲透心理學教育,把道德與法治課堂變?yōu)閷W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陣地和場所,開展各種形式的心理輔導教育,施展道德與法治學科德育的功效,為學生贏得更廣闊的思想教育發(fā)展空間,創(chuàng)設更有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融合教學任務,實施教學手段,讓心理學發(fā)揮作用,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念,從而促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有效的發(fā)展,最終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劉茂江.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滲透[J].學周刊,2014(7):228.
[2]李瀟瀟,宋文明.參與感悟分享成長: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學的實踐探索[J].考試周刊,2017(52):139.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