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子穆
(子木雕刻工作室 河南 駐馬店 450000)
木刻是一項中國傳統的手工藝技術,歷史悠久,源于新石器時代。血脈相承,不斷發展出新的成果,在中國幾千年的悠久歷史和手工技藝中占據了一席之地,在眾多的木刻技藝中牌匾的雕刻更顯出獨特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底蘊。中國的牌匾不僅是一個標志或符號,更是傳統文化的獨特標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文化本身,作為中國獨特的文化標識,牌匾文化前承久遠、后繼廣泛、包羅萬象、歷久彌新,以此為載體不僅可以展現木刻技藝的技法超群,更能體現出木刻藝術的文化內核。
木刻技藝的傳承歷時長久,從新石器時代到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雖然工業化的現代社會已經不再珍視匠人匠心的慢工精致,而是追求高效率的流水作業,但是木刻技藝卻不可有絲毫懈怠,切身的工作經驗無不警醒自己“炮制雖繁而不敢省人工,功法雖細而不敢少物力”,在現代機械化的時代堅持用手工技法展現傳統技藝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堅持,也是大國工匠不可或缺的品質。入木三分被比作書法藝術登峰造極的一種境界,將附著于表面的藝術深深的鐫刻入木刻深處,為其承載的文化帶來更加長久的生命力。
一項技法的傳承和發展不僅僅只是傳統工藝的堅守就可以做到,隨著時代的發展,創新成為不可回避的話題,創新是傳統技藝者關心和不斷踐行的理念,為了木刻技藝更好的向世人展現魅力,一個嶄新的發展理念及方法被推到臺前——私人定制。眾所周知,私人定制是一項人性化的發展角度,根據個人所需來雕刻出滿足其要求的優秀作品,這打破了傳統的出售成品的模式,而是更傾向于將技法展現給世人,讓更多的人可以直觀地感受如何將一段木頭轉變成一件“有血有肉”的藝術品,而不是像在超市選購商品。中國的現代木刻,打破了中國藝術固有的審美傳統和接受期待,在藝術傳播方式上進行了革新[1],私人定制的模式正是現代木刻的集中表達,這將木刻其中蘊含的文化和藝術都更好的展現出來,成為木刻當代價值的象征。
木刻技術具有跨越時空的文化價值,而它作為一種文字、書畫的載體,則更加體現出文化的價值和意義。從近代說,就有抗日戰爭時期的木刻運動,廣西出版發行的木刻和與其相關的藝術類期刊記錄了這場史無前例的木刻運動,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作品和理論文章,為抗戰起到了積極的宣傳作用[2],可見木刻是一種有力的文化載體,哪怕在戰爭歲月中也展現出了強大的活力,不僅鼓舞了士氣,也傳播、發揚了傳統文化。
在創作的過程中,創作者十分重視把傳統文化的內涵融入木刻的藝術之中,木刻文化之所以可以長盛不衰,除了載體的特殊性和穩定度之外,還有就是承載的文字,記錄的藝術擁有深度和廣度。筆者應人之邀所雕刻的啟功書法楹聯“立身苦被浮名累,涉世無如本色難”(圖1),將書法藝術轉化為木刻藝術是需要一定的功底和經驗的,需要既不失書法本身蒼勁有力的表現力,筆走龍蛇的流暢感,又要體現木刻的厚重感和辨識度。

圖1 啟功書法楹聯
又如筆者的作品(圖2),象形字的質樸古拙很好的融入了牌匾之中,互為表里、相輔相成,將文字的張力和感染力發揮到更大。“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傳統儒家的道德觀、政治觀就這樣以生動的形式展現在大家的眼前;“訪者為客,貴客為賓”,中國傳統的待客之道,處世之理也深深的蘊含其中;“目不能偏視,手不能偏操”,喻至理于細微,顯大道于小行,體現出先賢的智慧。這些傳統文化的精髓內涵以木刻的形式表達出來,提升了木刻技藝的價值和意義。

圖2 象形字牌匾
木刻的發展和進步主要體現在改變經營的方式,私人定制的模式為木刻找到了一條好出路,同時保有傳統的工藝和匠心也是其中的關鍵一環。以牌匾為例,牌匾文化起源于我國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中國歷史上一度出現“無處不匾”“無室不匾”的盛況,無論莊嚴宮殿、熱鬧市井、雅致庭院、自在書屋等,均可覓見牌匾的倩影[3]。長期以來,牌匾一直得到眾多美譽,被稱作“建筑的眼睛”“建筑的靈魂”,這樣優秀的木刻作品,傳承了傳統文化,蘊含了中國民族元素,不僅是貫通古今的橋梁,也是交通中外的名片。由此可見,木刻藝術通過多種的表現形式從古至今都保有活力,并取得了極大的成就,但傳統的牌匾漸漸的被商業牌匾所取代,傳統文化發展遇到挑戰和瓶頸。
習近平總書記早在2014年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在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也特意強調了要堅定文化自信,堅持與時代同步,以人民為中心。要在正本清源上展現新擔當,在守正創新上實現新作為。
木刻技藝的代代相傳承接了中國傳統雕刻技術的精髓,也繼承了木刻文化、牌匾文化等一系列優秀傳統文化的文化內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通過私人定制的創新方式,將原先相對小眾的木刻工藝帶到了大眾的視野,也將與之互相切合的文化底蘊帶入了千家萬戶。同時,也讓市場更好地了解接受木刻,為傳統藝術的發展和傳統文化的發展找到更好的出路。新時代的到來,對大眾文化的要求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文化應是符合時代,與時俱進,同時也應是繼承傳統、海納百川,探究木刻文化的文化內核,思考牌匾藝術所包含的文化底蘊都是為了新時代新文化的更好的發展,為傳統文化在當下發揮出新的活力。基于此,木刻事業的發展也應當遵循此道,實現新的進步,讓木刻文化的內核思想得到體現和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