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宇
摘 要:實現鄉村振興是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重要戰略舉措,在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中,產業興旺與生態宜居,都與以林業為主的生態建設密切相關,如何在退耕還林、石漠化綜合治理、水土保持、產業扶貧等項目實施中,布局好產業、選好經果林樹種,并真正落地生根結果,從而實現經果林產業與鄉村振興發展的有機結合,是我們每一個林業和生態建設工作者都必須要深思的問題,本人結合自身20年多年的工作經驗,就如何做好這項工作,談一些粗淺的看法,希望能對廣大農業農村工作者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經果林;產業;鄉村;振興
一、選好產業是基礎
1.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立地類型是營造林的基礎和根本,是提供適地適樹的科學依據。對擬規劃設計栽植經果林的小班地塊,要通過實地調查,根據小班范圍內的地貌、巖組、坡度級、土層厚度劃分立地類型。根據立地類型情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以市場為導向,合理選擇適宜于項目區發展的名優經濟林品種。在遵義地區,可以重點發展優質桃、李、楊梅、柑橘、蜜柚、核桃、板栗、刺梨等經果林,因地制宜發展葡萄(提子)、獼猴桃、西瓜、草莓、藍莓、桑椹等精品水果。
2.突出特色,生態優化。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產品品質要求越來越高,而網絡營運又讓市場可選擇范圍卻越來越廣,這樣就會產生一種效應,哪就是品質好有特色的商品,就不會缺少市場。因此,在選擇、布局產業業,要結合地域資源條件,確定2-3個特色優勢產業。播州區近年著力打造核桃、提子、刺梨、脆紅李、獼猴桃等特色產業,烏江核桃箐的核桃、龍坪提子、山珍寶刺梨和楓香紅心獼猴桃等經果林品牌,在遵義、貴州,乃至全國都曉有名氣。
二、做好規劃是前提
要嚴格按照造林作業設計、造林技術規程等相關規定、切實做好造林技術設計。
1.造林密度。造林密度的大小,直接影響著幼林的郁閉及林木的生長與分化,造林密度的確定以造林目的、樹種特性、立地條件等為依據。經濟林以純林為主,造林密度通常有:23株/畝,株行距為5×6m;42株/畝,株行距為4×4m。但根據我們實際經驗,對于核桃類似的高大僑木,將密度調整為16株/畝,株行距6×7m,核桃果實要大一些,而畝均產量卻相差不大,市場效果和收益卻要好很多。
2.整地。采用穴狀整地,整地規格60cm×60cm×50cm,開挖的表土、心土分開堆放,施足底肥,然后將土壤分層回填入定植穴。如果土地中石頭太多可以采取“見縫插針”的方式挖定植穴,并靈活掌握密度。整地時間選擇秋冬整地,有利于容蓄雨雪,促進生土熟化,結合林地清理同時進行,時間為11~12月。
3.造林方式及時間。造林方式為植苗造林,時間為12月至次年年3月。植苗造林要求是掌握苗木隨起隨運,及時栽培等措施,為了保護苗根濕潤,盡量使用本地培育的苗木,栽植時應將樹苗扶直,栽正,根系舒展,深淺適宜,苗植穴中央扶正,培土踩實。
4.種苗要求。在先取苗木造林時,要選用經果林木品種純正,植株根系發達、生長健壯、色澤正常,無機械化損傷并經檢疫合格,桿高和桿粗基本一致的苗木,確保苗木質量及成活率。
三、后續管理是關鍵
1.檢查與補植。每年秋后要對去秋和今春新栽和補植的幼林進行一次檢查,確定栽植成活率,評定栽植質量,確定補植或重新栽植的地塊和面積。成活率85%以上且分布較均勻的,不需補植;成活率在40~85%的由造林施工單位進行補植,幼林補植需用同一樹種的國標Ⅰ級苗;對成活率小于<40%的要重新進行造林。
2.幼林管護。撫育措施為清灌、松土、割草、施肥、覆土等,3年4次并同步進行修枝整形。小塊狀割草,橫坡水平溝或小塊狀松土施肥,松土深度5~10cm左右。
3.整形與修剪。果樹修剪通常采取短截和疏枝兩種方式,前者是把枝條剪斷,后者則是將枝條從基部疏除。短截又分輕、中、重和極重截。對同一枝條來說,短截越重,局部助勢作用越強,被截枝生長量越小;短截越輕,局部助勢作用越弱,被截枝生長量越大。疏剪對剪口以上部分有減勢作用,但對剪口以下部分有促進作用。在果樹修剪時,只有將這兩種手法結合起來運用,才能達到理想的修剪效果。
果樹修剪時間多數在冬季和夏季。對于幼齡樹和初結果樹來說,若只在冬季修剪一次,則會修剪過重,翌年發條過多,結果晚;若冬季輕剪,夏季配合抹芽、摘心、拉枝等手法,則會加快果樹早成形,早開花、早結果。果樹發芽后修剪量越大,對樹體的“元氣”傷得越重,所以,夏季整形修剪應盡量輕剪,主要是修去徒長枝,從而達到治旺、緩勢、早成花、早結果的目的。
4.搞好病、蟲害防治。在遵義地區,危害經果林的主要病蟲害有黑斑病、炭疽病、云斑天牛、縮葉病等。控制住上述病蟲害基本上能夠保證樹體正常發育生長,果品優質豐產。
四、人才物力是保障
1.配足一套人馬。無論是鄉村振興,還是產業發展,最主要的一個因素是要有人去做。一是要積極招商引智,吸引鄉賢、能人、大戶和專業技術人才,積極投身鄉村經果林業產業發展;二是在產業發展過程中,要緊緊抓市場這個牛鼻子,培訓和造就一批市場營銷人員、鄉土技術人才;三是政府要成立一個主抓產業發展的專班,協調解決產業發展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
2.產業要有項目扶持。按照制定的鄉村振興產業規劃,對符合規劃的經果林產業,在單位和部門規劃、安排項目時,納入項目總體規劃,與其他項目同安排、同實施、同補助。
3.嚴格考核,獎罰分明。一是對政府部門的人員,要制定切實可行的考核辦法,根據產業發展情況,嚴格兌現獎懲。對優秀的技術人員、服務人員要在職稱評定和物質上給予獎勵,對有能力適合于做管理的人才,要優先提撥使用。切實解決干與不干一個樣,消極干與主動干不一樣的干事難題。二是對我們實施項目的企業或個人,也要制定一套檢查考核制度,對騙取項目資金的行為要堅決予以打擊,對失信人員也要按規定給予相應處罰和誠信懲戒。
按照國家總體戰略規劃,到2050年要實現鄉村全面振興,任重而道遠,尤其需要產業發展來作為經濟支撐,經果林產業就是整個農業農村產業中的一環,相信只要我們選對了產業、作好了規劃、善于管理經營,就一定能促進鄉村振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