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勇 常金 陳遠東 劉書劍 吳迎福
摘 要:以黔西南州森林資源發展現狀為例,根據黔西南森林資源現狀、經營現狀,提出了提高森林資源質量的途徑及建議,推進森林資源更好發展。
關鍵詞:森林資源;發展;現狀
一、 森林資源及當前經營狀況
1.森林資源的現狀
林地總面積1010875.55公頃,森林總蓄積為39276243.8立方米。生態公益林面積603565.05公頃,蓄積量13343412.85立方米,單位蓄積量為26.69立方米/公頃;商品林面積407310.50公頃,蓄積量17915016.44立方米,單位蓄積量為35.97立方米/公頃。(其中:重點商品林面積25161.48公頃,蓄積量7321006.66立方米,單位蓄積量為83.38立方米/公頃;一般商品林面積382149.02公頃,蓄積量10594009.78立方米,單位蓄積量為25.82立方米/公頃);權屬為國有的林地面積為45188.95公頃,蓄積為1918085.9立方米;權屬為集體的林地面積為965686.60公頃,蓄積為1927843.0立方米。
2.森林資源經營現狀
已實施森林經營面積為224731.54公頃,占森林資源面積的36.61%。其中:生態公益林面積為75786.63公頃,占森林資源面積的12.35%;商品林面積為148944.91公頃,占森林資源面積的2.43%。短周期工業原料林面積為82030.27公頃,占森林資源面積的13.36%,森林經營面積71465.29公頃,占森林經營面積的31.8%。
二、森林資源質量不高的原因
森林資源質量的主要影響因素客觀分析我州森林資源質量變化趨勢和現狀,導致森林資源質量不高的主要因素應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從內部因素考慮,包括技術問題、自然客觀問題;二是從外部因素考慮,包括管理問題、經濟社會人為問題。
1.培育技術
在樹種選擇確定之后,還要有一系列定向培育的技術措施相配套,才能保證培育目標的實現。
(1) 造林密度。它對林木的生長調控、成材早晚、木材產量及徑級大小等都有重要的作用,特別是造林初植密度及其后經過撫育過撫育間伐調節形成的人工林培育各階段的密度直到最后成材利用時密度應該是一個優化密度系列,這需要針對不同地區不同立地等級,針對不同樹種進行充分調查研究,以確定不同材種要求、科學的造林密度。
(2) 多樹種搭配和混交造林。樹種單一,純林為主本是培育人工林為取得批量化同材種產品的關鍵要求,這與農作物栽培相近似,但從生態學角度看,卻是引起地力衰退、生物多樣性降低,病蟲害增多的主要弊病,因此,需要多樹種搭配和混交林營造。
(3)其他培育措施。培育人工林,是為追求速生、高產、優質的經濟效益,一般都要采取集約化措施,如整地規格、苗木良種化水平及其規格、撫育管理、林木施肥、修枝等,但集約程度必須適度。這不僅受經濟成本制約,而且任何措施都有個適度,超過一定的度(如整地規格、苗木規格、施肥量等)不僅不能按等比獲益,有時還可能適得其反,因而針對不同條件的組合掌握適度很重要;其次,必須兼顧生態效益,人工林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要兼顧生態效益,盡量利用生物學途徑來改良土壤,維持地力,而少采取單純施化肥的辦法,以減少林區流域的面源污染等。
2.森林資源管理
森林資源管理所帶來的森林資源質量普遍不高的原因主要是森林資源產權不清、體制僵化、機制不活。
(1) 產權關系模糊、殘缺,影響了森林經營者提高森林資源質量的積極性。產權關系模糊、產權殘缺是我州森林資源產權制度的兩大特色。從法律上講,產權關系是明晰的,但產權在經濟運行上卻是模糊與殘缺的。即產權主體指代不明,產權權能界定不清,致使森林經營者的經營收益得不到保障,從而影響了其長期經營森林、提高森林資源質量的積極性。體制僵化,導致森林經營者沒有辦法提高森林資源質量。林業從經營思想、政策、法律、制度、機構設置等很多方面仍沿用計劃經濟時期的管理方式,如簡單地以行政方式管理林業。
(2) 不重視森林經理工作,經營者普遍缺乏經營預期。森林經理就是為維護與提高森林生態系統服務能力而對社會、經濟、森林復合生態系統進行全局性謀劃、組織、控制和調整的理論技術與藝術。因此森林經理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從而會造成地力衰退、生長量不高、輪伐期越來越短的短視行為,這也是當前森林資源質量普遍不高的原因之一。
(3) 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是森林資源質量低下的思想根源。只重視森林資源數量增長,不重視森林資源質量提高,重采伐輕保護、重造林輕管護的思想仍普遍存在。
三、 提高森林資源質量的途徑
1.加強人工林的栽培,做到優地優樹,適地適樹適種源,做到分類使用良種壯苗,提高林分遺傳增益。
2.強化短周期集約人工林培育、混交林、珍稀樹種以及鄉土樹種的培育力度,后期管護做到適時適措施適經營。
3.抓好現有森林資源的撫育改造培育,做好低產低效公益林的改造及經營培育,發展林下經濟種植中藥材。
四、 提高森林資源質量的建議
1.組織保障
目標責任管理,強化績效考核,培育森林經營實施主體,森林經營理念宣傳等。
2.制度建設
培育珍稀樹種規劃,森林經營規劃制度,森林經營質量監督管理制度等。
3.技術措施
簡化作業設計及實施方案編制內容,樹種選擇適地適樹,經營技術適時適措施等。
4.資金投入
擴大撫育補貼對象,增加資金投入,提高補貼標準等。
5.人才保障
加強森林經營隊伍建設,加強培訓等。
參考文獻:
[1]劉勇,白華茹.森林資源調查現狀與發展[J].現代園藝,2015,10.
[2]貴州黔西南州林業局.黔西南州第四次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成果報告[R].興義:黔西南州林業局,2017.
[3]貴州黔西南州林業局.黔西南州林地變更調查成果報告[R].興義:黔西南州林業局,2017.
[4]貴州黔西南州林業局.黔西南州林業發展“十三五”發展規劃[R].興義:黔西南州林業局,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