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鈺瀅
【摘要】近年來民間非會計營利組織發展迅速,然而與之配套的會計制度并沒有進行完善,2005年1月1日開始實行的《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2016年9月1日開始實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填補了一定的空白,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本篇文獻綜述旨在對比中美民間非營利組織的會計體系,分析其異同,借鑒其有效、合理的成分,從而為進一步完善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提供參考。
【關鍵詞】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 問題 中外對比
一、民間非營利組織現狀
根據《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的規定,民間非營利組織應當符合以下三個條件:1.不以營利為目的;2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因為出資而擁有非營利組織的所有權,收支結余不得向出資者分配;3.非營利組織一旦進行清算,清算后的剩余財產應按規定繼續用于社會公益事業。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非營利組織的數量也在不斷增長,其中民間非營利組織增長最快。由表1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出增長趨勢。
注: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局。
我國對于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制定與研究與美國相比還存在差距。美國的民間非營利組織相關的法律以及相應準則制定于20世紀50年代,目前已經形成了相對完善的會計制度體系,其理論成果也相對成熟,相比之下,我國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則起步較晚,有關法律法規及制度還不太健全。
二、會計制度對比
(一)美國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
1993年發布的財務會計準則公告(SFAS)第117號規范了民間非營利組織(以下簡稱組織)財務報表的編制,旨在幫助捐贈者、授予人、債權人及其他利益相關者更好的評價組織的運營狀況及其他有關信息,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于2011年啟動了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更新項目,于2016年8月發布新的準則。
(二)中國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
我國對于民間非營利組織的管理,主要依靠三大條例,即《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基金會管理條例》和《民版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為規范民間非營利組織的會計行為,提高其會計信息質量,2005制定并發布了《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
三、文獻綜述
張彪、李秀(2015)對西方國家的法律規范和制度進行了比較分析,指出我國民間非營利組織的相關財務法規主要存在問題:首先是針對性較差;其次我國非營利組織起步晚且幾乎所有的法規文件都是以公立非營利組織為藍本制定的;最后是財務法規較少,無法形成體系。王紅娟、魏家琪(2017)對中美國家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的范圍界定、會計要素、財務報告及會計主體進行對比,并提出以下建議:“會計主體應向基金主體靠攏;財務報告中增加職能費用表,減少腐敗,增加財務報告的透明度;非營利組織的會計主體要素劃分應該更為細致、具體。”姚宏,孔閣霞(2017)分析了美國新準則更改的動機、過程、變動內容,同時借鑒美國新準則,并結合我國特有的國情,提出如下建議:“政府層面可以成立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咨詢委員會;政策方面,首先增加職能費用表,并在附注中提供對費用按性質和職能進行分析的信息;其次在附注中披露資產流動性方面的信息,同時披露對這些資產擬采取的管理方案;最后規范投資回報的列報內容。”
四、對比研究
(一)中美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體系比較
中美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或制度存在許多相同的地方,從會計準則或制度的內容上看,一般都由一般原則、會計要素的確認與計量、會計報告準則等組成從會計規范的目標上看,都體現出了民間非營利組織所承擔的受托責任,而相異之處主要在于從會計準則或制度的制定機構上看,美國的民間營利組織會計準則的制定機構主要是民間性的政府會計準則委員會或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而我國制度的制定機構只是國家財政部門。
(二)會計目標比較
美國民間非營利組織的會計目標側重于決策有用論,而我國則側重于受托責任論根據民間非營利組織的特點,民間非營利組織的資金來源主要來自于捐贈人的捐贈、會員繳納的會費、向服務對象收取的服務費及向借款人借入的資金等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信息的使用者還應當包括政府監管部門和本單位管理層等。
(三)會計核算基本原則比較
我國的《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明確規定,民間非營利組織的會計核算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相比之下,美國并未要求民間非營利組織日常核算必須采用權責發生制,民間非營利組織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按照收付實現制進行賬簿記錄,只要在對外編報財務報告時調整為權責發生制即可。
(四)會計要素比較
FASB的6號概念公告取代了號概念公告,把會計要素延伸應用到民間非營利組織范疇,其中定義了十個主要的會計要素資產、負債、權益或凈資產、所有者權益、對所有者分配、綜合收益、收入、費用、利得、損失。當然,這些包括了美國非營利組織和營利組織所應用的所有會計要素。目前,我國《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設置了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費用五項會計要素,在權責發生制會計下,也不存在核算收付實現制下的“支出”問題,所以,該制度既沒有設置“所有者權益”、“利潤”、“支出”等會計要素。
五、結論
通過以上學者的觀點可以看出,我國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以下方面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概念的界定與辨析、區別于企業會計和預算會計的特點分析、會計歸屬體系的劃分、新制度運行中出現的問題研究等。但現階段的研究成果并沒有很好的解決以下問題。第一,我國目前的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是否符合國際慣例,是否與世界發達國家通行做法相協調第二,與民間非營利組織發達的美國相比,兩國在會計準則體系的基本層面存在哪些差異,具體準則上的差異和優缺分析不充分,產生差異的原因是什么。所以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改革勢在必行且十分急迫,其中完善相關會計體系、明確會計要素與主體、細化會計核算與加強信息披露尤為重要,并且應當及早制定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結合起來共同規范民間非營利組織的會計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