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妍妍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創業活動開始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扮演看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此大環境下,與創業活動成功與否息息相關的創業環境的研究也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诖?,通過對河南省創業環境現狀的深入分析,探究如何使河南省形成一種滿足經濟和文化要求的創業環境,從而為在河南的創業者提供參考,為河南經濟發展注入動力。
【關鍵詞】河南 創業環境 問題 對策
在我國,創業熱潮已成為當今社會經濟生活中個十分重要而且活躍的現象,是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強大推動力。在此大環境下,與創業活動成功與否息息相關的創業環境的優化也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良好的創業環境,可以為創業活動的發展奠定很好的基礎:創業環境的好壞從各個方面影響到創業的全過程,也關系到就業的難易,影響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分配格局,從而影響到社公的和諧。創業環境是指圍繞企業的創業和發展而變化,并足以影響或制約企業發展的一切外部條件的總稱。一方面指影響人們創業活動的所有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要素:另一方面指獲取創業幫助和支持的可能性。
一、河南省創業環境存在的問題
(一)金融市場不發達,創業融資難
健全發達的金融市場是現代產業發展的重要條件。但是根據數據顯示來看,目前河南金融市場的投融資功能還相對滯后。從調查結果來看,河南絕大多數創業者的資金來自于個人及其社會關系,只有少部分來自于銀行貸款。在政府融資并吸納社會多元投資方面其他國內先進省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二)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不夠
河南省是傳統的農業大省,經濟度落后,尤其是民營經濟不發達。從產業結構來看,河南省第三產業比重僅為29.32%。創新型高科技企業應該是創業企業中的主力軍,政府應該大力扶持此類企業。但從數據中可看出,河南省政府在科技類支出所占比例較低。河南省國有經濟比重大,舊體制包袱重,政府很難一下子轉變到為多種經濟成分平等服務的角色上來。這就造成了很多民營企業承受著過高的設立注冊條件、過嚴的資本要集方式以及過多的前置審批事項等設立與注冊的限制。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們的創業熱情,陽礙了民營經濟的發展。
(三)創業服務與支持機構發展滯后
政府和市場都存在失靈的領域,而良好的服務與支持平臺能夠利用雙方面的資源,發揮自身獨特的優勢。其中會計評估類、工商稅務代理類、專利商標代理類、商貿信息資訊類、科技中介類等中介組織,是區域創新創業環境的有機組成部分,任何一方面的“短板都會影響到區或創新的效率。從數據中可以看出,河南省中介從業人員數僅為10.87萬人。另外,很多河南省內的中介組織缺乏專業性,服務質量低下。而政府監管也存在漏洞,出現了很多皮包公司和一些不符合法規的公司,這些無形當中增加了創業企業獲取信息和資源的難度。
為了給創辦初期舉步維艱的企業提供資金、管理等多種便利很多省份都有自己的企業孵化器。目前,河南的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有12家,省級以上22家。但這些企業孵化臘本身存在著很多諸如經營體制不靈活、資金不足、人才缺乏等問題,這使得很多企業孵化器成了擺設,不利于創業企業的發展。
二、優化河南省創業環境的對策
(一)努力打造創新創業的自然成長的生態環境
政府圍繞創新創業的自然成長的生態環境所需要素,不斷解放要素約束,激活要素活力,各類創新創業要素的束縛不斷消除,創新創業生態大幅改善。
(二)全社會“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意識全面提升
縱向上從中央到地方,橫向上各區域政府立足雙創生態要素,全面樹立起創新創業重要性的認識。全社會逐漸形成重視人才的社會性格。可以說,創新創業已經成為時代潮流,儼然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新動能。
(三)擴展創新創業渠道
為了進一步加大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引進工作力度,各級財政設立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人才專項資金,用于人才引進、培養、使用和獎勵。對引進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創新團隊,給予科技項目經費資助。對符合條件的創新創業人才創辦企業提供啟動資金。鼓勵創新創業人才聯手企業,形成橫向和縱向產業鏈式發展,密切產業鏈環節銜接,提升創新創業規模效應。
(四)重點抓好高校創新創業高地
創新創業的重要目的是增強新動力,擴展經濟體量,促進就業。
(1)支持高??蒲腥藛T創新創業。創新高等學校管理體制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最關鍵。出臺相關政策,明確符合科技成果轉化規律的科技成果使用、處置管理制度,規定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決定采用科技成果轉讓、許可、作價入股方式的自主轉化活動,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利益共享”分配機制,對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轉化所獲得的收益,全部留歸單位,形成技術產權化、成果資本化、轉讓市場化、收益共享化的極其有利于創新創業的氛圍。
(2)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每年畢業的大學生就業是其重要內容。多數省份都積極推進大學生就業,出臺眾多措施。有的高校依托集成的創意、創新、創智、創造“四創”資源,提出創新創業鮮明的產業鏈,以“創新創業帶動就業”理念;深入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推動高??萍汲晒行мD移轉化、創建(共建)新型“雙創”服務平臺、構建高水平創新創業研究體系;通過制度層面的壓力,倒逼學生主動參與動手實踐,在自己感興趣的專業領域上從事創新創業活動。
參考文獻:
[1]張前榮.加快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J].宏觀經濟管理,2015,(6).
[2]楊鳳.優化政務環境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J].黑河學刊,2015,(10).
[3]薛志謙.我國青年創業扶持政策的現狀、價值及優化[J].中國青年研究,2017,(02).